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九一八」事變前,少帥張學良做了件極有「血性」的事,震驚世界

「九一八」事變前,少帥張學良做了件極有「血性」的事,震驚世界

張學良90歲那年,在台北向華裔史學家唐德剛講述了自己的一生,在口述了「東北易幟」和「處決楊常」等幾件驚心動魄的往事後,他語氣平淡地說了如下一段話:「我同俄國沒有什麼關係,就是跟他們打了一仗。那時,我自不量力,很想施展一下子。不是擴張,說擴張這不對。那時,要想把東北的地位提高,就必須要打一仗,而且還要打勝。我同俄國打,開始時打勝了,打勝後,他們把軍隊指揮官換成了加倫將軍,軍隊都換了。那仗打得慘了,我們有一個旅全滅,是姓韓的,韓光第的旅,全滅。旅長,團長,自殺的自殺,陣亡的陣亡,全旅覆滅。」

張學良所輕描淡寫的這寥寥百來字,其實是發生在1929年的驚天動地的大事——「中東路事件」。

「中東鐵路」,初稱「東清鐵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改稱「中東鐵路」。

1896年,俄國為縮短西伯利亞鐵路的路程,從清朝政府手中取得橫貫中國東北修築鐵路的特權,還根據與清政府簽訂的中俄密約,取得了沿鐵路兩側數十公里寬地帶的行政管理權甚至司法管理權。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發動了第二期北伐,奉軍回撤關外。張作霖在返回奉天(瀋陽)的途中,因拒絕與日本人合作,遭到了日本人的刺殺。子承父位的張學良遂於該年年底實行了東北易幟的行動,使東北地區從此真正統一於中國中央政府的統轄之下。

而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後,時任外交部長的王正廷在南京發動了一場以修訂不平等條約為中心的「革命外交」,將列強在華特權分為五類,革命外交將分為五期進行,包括恢復關稅自主權、取消治外法權、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鐵路利權、內河航行權、沿海貿易權等。

借南京國民政府推動「革命外交」之機,年輕氣盛的張學良「很想施展一下子」,成就自己「民族英雄」夢。他嘗試先從蘇聯在北滿地區所佔有的特殊權益著手,再向日本要求收回中國對南滿鐵路及其沿線地區,以及中國對旅順港的各項權益,進而收回全部東北的權益。

1929年初,張學良通過強行措施向蘇聯收回了中東鐵路電話權和電報權。

蘇聯方面雖然提出強烈抗議,但抗議無效。

4月,張學良再就中東鐵路權益問題向蘇聯方面提出交涉。

蘇方很配合地作出了退讓,將該鐵路原由俄國人擔任的多種職位讓予中國人擔任。

實際上,早在10年前,俄國十月革命剛剛勝利,列寧就曾提出將放棄沙皇政府強加於中國的一切條約,放棄勢力範圍,租界、租借地割地。蘇聯在1919年7月25日發表的第一次對華宣言也宣布願將中東鐵路無償移交中國。不過,在1920年9月27日發布的第二次對華宣言中,卻又提出了對於中東鐵路經營一事要與中國政府另訂新條約,表示了中蘇共管中東路的意向。當時的中國北洋政府不承認蘇聯,對宣言沒有接受。所以,蘇聯在解決中東鐵路問題上,一開始,態度並不是很強硬。

事情既然進展得這麼順利,張學良就加快了工作進度。

5月27日,張學良以「俄人宣傳赤化,顯違奉俄協定」為由,派軍警搜查了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拘捕了在中東鐵路工作的蘇聯職員及蘇聯商船局、遠東煤油局、遠東國家貿易局等團體和部門的俄方負責人。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僅有的兩次搜查國外使領館的惡劣行徑,都是張學良父子乾的。1927年,張作霖派人搜查了蘇聯駐華大使館,捕殺了李大釗等一批共產黨員。這一次,張學良又置1924年關於中蘇共管中東鐵路協議之規定於不顧,抓走了在中東鐵路工作的蘇聯職員。其欲通過武力接收中東鐵路意圖昭然若揭。

這還不算,5月 29日,張學良又下令封閉哈爾濱、齊齊哈爾、海拉爾等地蘇聯領事館。

張學良這一公然違反國際公法的行為,終於激怒了蘇聯政府。

5月31日,蘇聯政府迅速作出反應,向南京國民黨政府提出了嚴重抗議。

6月22日至25日,張學良在瀋陽召開對蘇會議。張學良公開宣稱要以強硬態度對蘇。

7月7日,張學良抵達北平與蔣介石會晤,取得了中央政府對收回中東鐵路的支持。蔣介石聲稱,一旦中蘇開戰,中央可出兵10萬,撥數百萬元軍費。

於是,張學良於7月10日以東北政務委員會等機構的名義宣布收回中東鐵路管理權。

當日,張學良派出軍警人員逮捕驅逐蘇方管理人員200餘人,包括中東鐵路管理局蘇方正副局長。

看著事態不斷惡化,蘇聯方面仍不放棄和平解決的誠意,於7月11日發出照會,希望和平解決中東路問題。

勝劵在握的張學良未予理會。

7月13日,蘇聯政府向中國南京國民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表示願意通過談判解決中東路問題,提出三項建議,希望中國三日內答覆,「倘不得滿意之答覆時,蘇聯政府迫於不得已,將取他種方法,以防衛蘇聯之所有權利」。

在這份最後的通牒里,蘇聯仍提議從速召集會議,希望和平解決中東鐵路一切問題。

但南京國民政府於7月16日給蘇聯回復的照會態度仍然強硬,對蘇聯的要求不予理睬。

由此,7月18日,蘇聯宣布與中國斷交,威脅中國東北當局和南京政府:中東路如不恢復原狀,中國將有莫大危險。

隨後,斯大林下達了蘇軍在中蘇邊境做好武裝入侵中國的命令。

然而,蔣介石通過和胡漢民、戴季陶、孫科等人開會討論,竟然錯誤地認為,蘇聯人只是作勢恐嚇,不會出兵。蔣介石發電報給張學良,稱:參謀部已對蘇聯作戰部隊進行全盤計劃,如有必要,隨時增援。

吃了定心丸的張學良有恃無恐,於8月15日下達對蘇作戰動員令,東北軍一線兵力增至十餘萬人,在人數上壓倒了蘇軍。

8月16日,張學良在接見美國《芝加哥日報》記者時宣稱:「蘇俄不顧國際信義,蹂躪非戰公約,貿然遣兵,侵入我國境內。我們尊重非戰條約,屢次退讓,以明開釁責任。俄方如再進逼,是甘為戎首,故已準備一切,當出全力,決一死戰。」

8月17日,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與張學良相呼應,對蘇聯宣戰。

9月中旬以後,中蘇談判完全破裂,蘇聯決定對東北軍放手一擊。

10月4日,中蘇中東鐵路之戰拉開了序幕。蘇軍出動了4萬多人的兵力、40輛坦克、30餘架飛機、數百門大炮,沿中東鐵路一線向中國軍隊全面進攻,於10月12日奪取了同江縣城。

中方守軍被迫退守富錦。

11月17日,蘇軍分東西兩路再度大舉進攻。東路直取綏芬河和密山縣;西路軍主攻滿洲里和札蘭諾爾,

該戰,蘇聯東路軍深入百餘里,打下了密山縣,並進至佳木斯以北牡丹江以東地區;西路軍由滿洲里、札蘭諾爾,經嵯岡一氣攻陷了海拉爾。黑龍江守軍韓光第旅全軍覆滅,旅長及團長均告陣亡;梁忠甲旅則因突圍不成被迫投降。僅西路兩旅守軍被俘者,就已上萬,其他人員和財產損失更是難以計其數。

而據蘇方統計,蘇軍被擊斃143人,失蹤4人,受傷665人。

東北軍的戰鬥力由此可見一斑。

崩潰後的東北軍退守海拉爾以東及興安嶺、博克圖一線。

此時的蔣介石疲於應付馮玉祥、唐生智、張發奎及桂系反蔣戰爭,根本無力援助東北軍,只能從精神上鼓勵張學良「務必保我主權,決不受其脅迫」!

至此,張學良從「民族英雄」夢中驚醒,趕緊向蘇聯求和。

在美國的調停下, 1929年12月20日,張學良無限棲惶地與蘇聯訂立了城下之盟——《伯力會議議定書》,恢復了蘇聯1929年7月10日以前在中國的一切權益。

按照議定,蘇軍應從它佔領的地方相繼撤出,雙方的軍隊都應撤退到戰前各自的地域。

但是,蘇聯不顧國際法公約的約束,不信守承諾,單方面將戰爭前還是中國領土的黑瞎子島當作了戰爭的賠償,霸在黑瞎子島不走,在島上修建軍事及民用設施。

蘇聯原本是中國在東北地區可以藉以抗衡日本影響的力量,中東路事件後,中蘇關係僵化,日本再也不用擔心來自蘇聯方面的掣肘。而東北軍的不堪一擊,也直接鼓勵了日本關東軍在東北採取行動的決心。

雖然中俄雙方後來舉行過25次談判,討論中東鐵路問題和協商中蘇復交及通商等有關事宜,也包含將黑瞎子島歸還給中國的問題,但終因雙方分歧過大,一直沒能談攏。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被日軍佔領,黑瞎子島問題也就被擱置一邊,成了中蘇關係上的懸案。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天石是這樣評價「中東路事件」的:「東清鐵路、電報電話權都是當年不平等條約的產物,理應歸還中國。沙俄和蘇聯對東北的特權都是非法的,蘇聯對於中國領土的承諾並沒有兌現,斯大林他們繼續著老沙俄的特權。我認為張學良站在愛國立場上的這一要求,沒有什麼不對的,只是他太自不量力,一場慘敗,導致了《伯力協定》這樣的後果」。

可以說,因為對雙方實力和形勢的誤判,蔣介石和張學良在收回國家主權問題上操之過急,不但沒能成功,反而葬送了黑瞎子島。

黑瞎子島又稱撫遠三角洲(俄語稱其為大烏蘇里島),位於中國的最東北角、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之間的夾角地帶最東端,是中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它的面積約327平方千米(一說約350平方千米),是香港的1/3、澳門的12倍、珍寶島的500倍,幾乎與上海市的崇明島相當。由銀龍島(俄語稱其為塔拉巴羅夫島)、黑瞎子島、明月島3個島系93個島嶼和沙洲組成,

黑瞎子島其實並不是島,它是由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以及兩江之間的一條細細的汊道圍起來的一塊三形地塊。只不過為了叫起來方便,稱之為島。普通的江中島嶼根本不可能有它那麼大。它的地位重要,扼守著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通航咽喉,隔江與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相望。如果說,中國的地圖是一隻雄雞,則黑瞎子島就是雄雞的嘴尖。

1858年,沙俄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奪去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里。兩年後,沙俄又再次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簽定了中俄《北京條約》。根據這個不平等條約,中國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約12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割讓給俄國。先不說這一條約有沒有效,即使承認這一條約,黑瞎子島在烏蘇里江以西和黑龍江以南,也應屬中國所有。

可是,因為張學良的一時衝動,黑瞎子島就這樣被蘇聯人明目張胆地霸佔去了。

新中國成立,中國政府分別於1964年、1969年與蘇聯展開談判,要求收回黑瞎子島,但兩次談判均以失敗告終。第二次談判後,1970年秋,蘇聯要求中國放棄黑瞎子島,隨後發起珍寶島戰役,談判終止。

蘇聯人雖然在珍寶島吃了虧,但仍維持著對黑瞎子島鬆散佔領狀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開始與中國談判黑瞎子島劃界。

因為俄國人在1999年秋飛快地在黑瞎子島上建了一座袖珍東正教堂,同時還修建了跨江浮橋,算是建立了「主權標誌」,在談判中,以這東正教堂的基址為標準,要求平分黑瞎子島。

2001年,雙方最終達成共識,原則上決定平分黑瞎子島。

2004年,雙方簽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

2008年10月14日,隨著中、俄兩國政府在黑瞎子島上舉行的「中俄界碑揭牌儀式」帷幕的落下,標誌著這個面積達327平方公里的中國島嶼,在被俄羅斯佔領了79年之後,終於有一半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但也有一半正式成了俄國領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浪漫歷史 的精彩文章:

遼瀋大戰中,是哪兩個人最終促使林彪下定了打錦州的決心?

TAG:浪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