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下而上:萬物進化簡史》

《自下而上:萬物進化簡史》

好 書 推 薦

《自下而上》

馬特·里德利

如萬物進化簡史

作者

關於「馬特·里德利」

馬特·里德利,英國記者,科學家,商界人士,英國上議院議員,著名的科普作家,因為其在科學、環境學與經濟學領域的著作而聞名;

博士畢業後,加入了《經濟學人》雜誌,擔任科學編輯,後擔任駐華盛頓記者,成為《每日電訊》專欄作家,並成為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Writing 2002年度的嘉賓編輯;

馬特·里德利

先在牛津大學做動物學研究,然後又當了一名記者。他在《經濟學人》雜誌工作了八年,在《星期日電訊》和《每日電訊》開設了七年專欄。《毫不掩飾》(WartsandAll)一書就是他的作品,寫的是美國的總統政治;《紅色皇后》(TheRedQueen)是他口碑*好的一本書,寫的是性的進化,由企鵝書局出版;同時他還寫了《基因組》(Genome)。他的書曾入圍六大文學獎項。他是國際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Life)機構的主席,妻子是紐卡斯爾大學心理學系的高級講師。

簡介

關於本書內容

一本生物學與經濟學的跨界著作。

如果真的存在烏托邦,它註定不是超凡天才設計的結果,而一定源於特定環境的自然演化。

億萬年的物質與生物演化告訴我們,既然宇宙中並不存在設計之手,那麼社會與政治中也不存在。

本書是《理性樂觀派》作者的新書,講的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模式。人類慣常有不切實際的思維定式,比如打仗靠將軍,國家靠領導人,經濟自由派依賴亞當·斯密等,這都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模式。但實際上,現實世界恰恰存在著「自下而上」的模式,正是這種模式主導了技術革命和亞洲崛起等。高知人群必讀,羅振宇推薦,用16個主題,串聯起萬物進化簡史。顛覆思維五大觀點:人的性格可以設計嗎?經濟可以設計嗎?人口可以設計嗎?領導力可以設計嗎?科技發展可以設計嗎?

書評

精彩書評摘要

《華爾街日報》

很少有人能向馬特?里德利這樣觸類旁通,駕馭這樣宏大的話題。從《理性樂觀派》開始,里德利就在宣揚開放性社會對於進步的重要性。對於里德利來說,思想的市場需要儘可能地開放,這樣才能從群體的思維中繁衍出真知灼見。這是一本讓人提神的好書。

《紐約時報》

這本書再次駁斥了那些末日論與命定論者,但是里德利教授沒有止步於此,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歷史進化的邏輯,從石器時代一直到2100年的未來世界。這是個大膽的計劃,但是他有足夠的知識深度與廣度去駕馭這一主題。

《華盛頓郵報》

一本非常棒的書,富含豐富的論證與分析。里德利的觀點是建立在牢靠的進化生物學、人類學、經濟學、哲學與世界歷史的基礎上的,閱讀本書,就像是經歷了一場激動人心的歷史旅程。他不愧是一位令人信服而博學多才的社評家。

書摘

摘自本書序言節選

演變通論

「演變」(evolution)一詞的本意為「漸次展開」(unfolding,也有「演變」之意)。演變是一個故事,講述世事如何變遷。它是一個有著諸多其他含義的詞,涉及特定類型的變化。它暗示一種東西從另一種東西里出現。它又有「增量式漸進變化」的隱含意思,與突發革命相對。它既是自發的,又是不可抵擋的。它表明從簡單起點開始的累積變化。它意味著來自內部的變化,而不是從外部引導的變化。它通常還指沒有特定目標、對在何處結束也持開放態度的變化。當然,它還特指生物體當中通過自然選擇機制逐代修正的基因遺傳。

本書認為,演變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它是理解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如何變化的最佳途徑。人類制度、人工製品和習慣的改變,都是漸進的、必然的、不可抵擋的。它遵循從一個階段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敘述方式;它慢慢推進而非大步跳躍;它有自己自發的勢頭,不為外部所推動;它心裡沒有什麼目標,也沒有具體的終點;它基本上是靠試錯產生的,而試錯是自然選擇的一種形式。以電光源為例。1712年,一位籍籍無名的工程師托馬斯·紐科門(Thomas Newcomen)碰巧找到了第一種把熱轉化為功的實用方法,雖然他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發明(把水煮沸,生成膨脹的蒸汽)背後的基本原理最終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水在機器里,通過無數細小的步驟,變成蒸汽後可發電,提供第一道人造的光線:這就是熱做功發電。從白熾燈到熒光燈再到LED燈的變化,迄今仍在展開。這一系列的事件,就叫作演變。

我的論點是,在上述所有含義中,演變遠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更為常見,更具深遠的意義。它不僅僅局限於遺傳系統,還能解釋幾乎所有的人類文化改變方式:從道德到技術,從金錢到宗教。人類文化的發展,是漸進的、增量的、無預定方向的、自然發生的,並受種種競爭理念自然選擇的推動。對出乎意料的變化,人類往往是承受者而非肇事者。雖然文化演變並無目標,但針對問題所生成的巧妙功能性解決方案,絲毫不亞於生物學家所謂的適應。我們早就發現,若不引入蓄意設計之說,動植物在形式及行為上那些明顯的目的性很難得到解釋。眼睛難道不是專門為看而設計的?出於同樣的道理,每當看到人類文化很好地解決了人類面臨的問題,我們往往傾向於認為,這是因為有些聰明人存心設計了它。如此,我們常把太多的榮譽,放到了碰巧出現在那附近的某個聰明人頭上。

人類歷史的傳授方式,也由此充滿了誤導,因為它太過強調設計、指導和規劃,而太少關注演變。所以,打了勝仗的,是將軍;經營國家的,是政客;發現真理的,是科學家;創造流派的,是藝術家;實現突破的,是發明家;塑造心靈的,是老師;改變思想的,是哲學家;佈道的,是教士;做生意的,是商人;陰謀導致危機;神祇訂立道德。不光是個人,也包括機構和制度:公司、政黨、宗教——據說,塑造世界的,是它們。

《智能家居》

重新定義生活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優互視點 的精彩文章:

透過大數據詳解智能鎖行業當前熱點與發展趨勢
《精要主義》:在合適的時機 追求合適的事情
健康環保 享受智能超投激光電視i955L
LCT110激光超投客廳影院打造不一樣的客廳娛樂體驗
超多圖片直擊!2017上海國際智能家居展SSHT看點大盤點

TAG:優互視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