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俄首次在鄂霍次克海聯演;美摺疊式無人機能三棲發射

中俄首次在鄂霍次克海聯演;美摺疊式無人機能三棲發射

近日,中國周邊又是熱點不斷。

半島導彈試射引起美日韓三國的強烈反響。9月13日,中國海軍4艘戰艦從青島起航前往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參加即將在鄂霍次克海舉行的中俄「海上聯合」軍演,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在該區域參與國際演習。另據外媒報道,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9月12日在英國防務展上推出了一種新型摺疊式筒射微型無人機,可以從海陸空三棲平台上發射,又在軍用無人機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

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近幾天不容錯過的軍情。

中俄海軍首次在鄂霍次克海聯演 深化兩軍合作

境外媒體稱,中俄「海上聯合-2017」聯演第二階段演習將於9月21日展開,中國海軍4艘參演艦艇9月13日從青島軍港起航赴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這次是中俄「海上聯合」系列軍演首次在鄂霍次克海舉行。

9月13日,中國海軍石家莊艦從青島軍港啟航。

參演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由051C型導彈驅逐艦石家莊艦、054A型導彈護衛艦大慶艦、903A型綜合補給艦東平湖艦和援潛救生船長島船組成,並攜帶艦載直升機、深潛救生艇、陸戰隊員等裝備、兵力參演。聯演以聯合救援和保護海上交通線為主要內容。雙方在港岸階段將開展陸戰隊比武、專業交流等活動,海上階段演習則在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海域展開,包括潛艇救援、編隊防空、編隊反潛、編隊反艦、聯合解救被劫持船舶、聯合救助遇險船舶等課目。

近年來,特別是2017年,中國海軍邁向「藍水海軍」的步伐不斷加快。就在今年7月,由052D型導彈驅逐艦合肥艦、054A型導彈護衛艦運城艦和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組成的中國海軍編隊,首次在波羅的海與俄海軍舉行聯合演習,韓國媒體曾在7月21日的報道中評價稱此舉「意味著中國海軍已成長為與美、俄、歐並列的海上強軍」。

資料圖片:中國海軍編隊開赴波羅的海,北約軍艦接力「護送」。(路透社)

儘管從客觀角度來看,中國海軍在遠洋航行和(航母等大型戰艦)作戰運用方面,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但通過近年來與多國海軍舉行聯演,以及長期實施索馬利亞海上「反海盜」巡航等行動的磨鍊,自身戰力確已取得顯著提升。

此外,中俄「海上聯合」作為中俄雙邊框架內最大規模的聯合軍演,自2012年首次舉行以來,逐漸形成常態化機制,到今年已是第6次,演練課目不斷豐富,且越來越貼近實戰化需求,今年更是將進行首次聯合反潛演習。

中俄兩國不斷加強軍事互信,像「海上聯合」這類聯演對中國海軍來說堪稱難得的學習和借鑒機會。儘管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受本國經濟狀況不利等影響,衰退了很長時間,但近年來開始恢復元氣,特別是在敘利亞衝突中表現出色。

例如2015年10月7日,俄裏海分艦隊向敘利亞境內目標發射了26枚「口徑」巡航導彈,實施遠程「點穴式」打擊。再如俄海軍「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於2016年11月遠赴地中海,出動艦載機參與對敘境內極端組織的空襲行動。能夠與擁有豐富遠洋作戰經驗的俄海軍開展年度性近距離交流和學習,對中國海軍提高自身相關作戰經驗無疑是極為有利的。另外,中俄聯演對打破美國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封堵,以及多極化發展也都積極有促進作用。

中俄聯演漸成常態化機制(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洛馬摺疊式微型無人機能三棲發射 成熟技術可借鑒

美國著名軍火公司洛克希德·馬丁9月12日在英國國際防務裝備展(DSEI)上,推出了一種名為「先驅者」的能從海陸空三棲平台上發射的一次性摺疊式微型無人機。

「先驅者」採用高縱橫比摺疊機翼設計,摺疊後該機僅有10厘米寬,1.7公斤重,能夠直接裝入一個通用發射筒中。發射筒可由潛艇水下發射、戰機(固定翼航空器或直升機)空投發射或坦克垂髮,甚至還支持單兵手持發射。升空後的「先驅者」無人機最大飛行速度達每小時92.6公里,最大留空時間2個半小時,在其尾部還搭載有一個小型光電感測器,可向後方控制器傳回(晝間)高清光學電視或(夜間)紅外視頻影像。

圖中左至右依次為,「先驅者」發射容器,無人機本體,以及單兵攜帶型遙控終端。

「先驅者」具備可編程自主飛行能力,也支持遠程人工遙控。其控制器完全採用現有設備,無需重新研發,能大幅降低研發和訓練成本,另外還具備一台控制器同時操縱多架無人機(聯網作戰)的功能。

看似簡單的設計,但背後蘊含的意義還是十分不一般的。「先驅者」無人機如其名稱一樣,首次將「海陸空三棲通用無人機」這一概念付諸實現,代表美國在軍用無人機技術領域又取得了一大突破。

此前,雖然已有過有人作戰平台釋放無人機的例子,例如美國國防部曾於2015年,在美空軍的一架F-16戰鬥機上試驗過利用干擾彈發射器一次性釋放20架「山鶉」微型無人機,進行無人機編隊飛行;2017年1月,美軍3架F/A-18戰機連續釋放103架微型無人機等,但尚未有過在海、陸、空不同平台上發射同一種通用無人機的先例。

試想,如果「先驅者」無人機宣傳片中的模擬場景變為現實,一架EH-101反潛直升機一次出動就可攜帶一個反潛無人機隊,利用無人機「蜂群」編隊搜索可將過去單機無法覆蓋大片反潛搜索區域的弊端直接扭轉,並將單架有人戰機的戰力成倍放大。

「先驅者」摺疊式無人機

陸戰方面,一輛坦克在進入巷戰前,先釋放多架無人機,對即將通過的戰區進行預先探查,標明潛在威脅目標後,再有的放矢地執行作戰,也將大幅降低在巷戰中的傷亡率。

海戰方面,潛艇使用無人機作戰是多年前就已提出的設想,美海軍已於2013年12月5日在「普羅維登斯」號攻擊型核潛艇上,利用魚雷發射管在潛望鏡深度成功試射了一架「魴鮄」潛射無人機,並成功接收到來自無人機傳回的偵察視頻畫面。這次洛馬的「先驅者」的發射成本更加低廉,但直接利用發射筒垂直上浮到水面後,再釋放無人機的發射方式,是直接借鑒了「魴鮄」的測試經驗。潛艇使用無人機輔助作戰,無疑將大幅改善潛艇「態勢感知能力不足」的一大劣勢,大幅提升潛艇的作戰靈活性和戰場生存性能。

「魴鮄」潛射型無人機發射全過程連續鏡頭資料圖

中國雖然於2012年也推出了「鰹鳥」跨海空無人機(可直接從空中「扎」入水下航行,也能從水中垂直起飛到空中),在無人機技術方面已屬世界先進水平,但在無人機與海陸空三棲有人作戰平台的集成和協同作戰方面還存在較大空白。因此,洛馬公司在「先驅者」無人機方面的研發經驗和理念值得我們借鑒。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俄白軍演進行時:進入「擊退假想敵入侵」階段
中國駐美大使:決不允許任何人把核武器引進台灣
美國威脅將制裁土耳其:誰讓你購買俄羅斯S-400
岸田文雄成立諮詢機構 瞄準接任安倍首相之位
中國最絕密地下核工廠曾為生產原子彈服務,如今對外開放了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