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活用「旅行故事本」,與孩子來一趟體驗式旅行

活用「旅行故事本」,與孩子來一趟體驗式旅行

說實話,我喜歡蝸牛式的旅行體驗。

仔細數一下我家的旅行規劃,比如每年儘可能保證兩個長途旅行(7天左右的假期),這個長途旅行一般是大家庭旅行,一家老老小小都可以去放鬆和休息。當然,有時候周末會來一個短途旅行,四口之家去周邊城市走走,這也在我們的旅行計劃中。

長途旅行規劃,基本比較輕鬆,一般只選1個主要城市。自從有了娃之後,旅遊目的地的選擇就會變得特別有傾向性,排行前三的體驗場所一直都是:博物館、大學(戶外)和科技中心。

我之前也是窮游達人,獨自一個人去過很多國家,現在如果要我形容每次和孩子們一起旅行的節奏,那就是如同蝸牛散步一樣。

我不怕蝸牛走得慢,我可以陪著他一起去感受整個旅行的過程,讓他也能夠汲取足夠的旅行體驗。

這種旅行方式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蝸牛式的旅行體驗

今天跟大家準備的是一個清單。如果你也想帶孩子去一趟旅行,但是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讓孩子學會體驗式的參與,不妨參考我的這份清單——分為2個要點3個方法。

這份清單,是我在研讀哥倫比亞大學和牛津大學著名神經學家喬納·萊勒想像力培養的相關著作時,無意間發現的一個寶藏。我綜合了自己規劃兩個孩子旅行的經驗,梳理了很多旅行方面的實操要點,邊做邊回憶邊思考,真心覺得很受益,很想分享給大家。

放棄走馬觀花

旅行多不等於孩子能力開發一定好

孩子只要旅行多就代表能力強嗎?不一定。去過多國旅行的孩子,一樣可以缺乏生活經驗,專註力開發不及格。

我之前就接觸過這樣子的一個孩子,從剛出生開始就陪著父母在世界各地旅行,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孩子的個性也很隨遇而安。

她和我家孩子同看的是一個兒科醫生,但是我們在分別做認知評分的時候,卻發現那孩子的專註力和遊戲完成度的分數是不及格的。18個月孩子應該有的能力測評,卻只得出了1歲的分數。

這是當時測評表的一部分,當然這份是我家哥哥的記錄啦,當時比較明顯的對比項目是動作、遊戲和運用手指技巧部分。

後來了解到原因,是孩子雖然一直在看全世界的風景,但是只停留在出入酒店,跟著父母去逛景點、走馬觀花的看客形式。孩子從來沒有安靜下來,認真把一件事情完成,這些生活經驗的缺失,讓孩子在生活的感知力上,在對於一項玩具、遊戲的專註和堅韌度上,遺憾地也同步缺失了。

度假or旅行

真正的旅行意義在於體驗

距離其實並不是旅行的關鍵指標。

旅行,並不僅僅只是換了某一個地方,在某一個地方住了一段時間,孩子也不會因為你帶他出了國去了一個新地方,就能收穫很好的生活和思維鍛煉的機會。

真正的旅行的意義在於體驗。我們需要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要感受各種各樣的人文細節,甚至是在旅行中勞神的細節,才是我們最終對孩子產生持久影響的關鍵因素。

時刻牢記這一點,可以幫助我們去思考我們的親子旅行到底是否合格。

如果你只是去了一個地方,住了幾天,但是你沒有讓孩子去體驗當地的生活細節,沒有讓孩子參與到規劃和設計、籌備的瑣碎細節中,孩子也沒有真正和當地的文化、居民相互接觸,這樣的旅行,其實是度假,並不是旅行。

而如果你可以做到這一點,不管你帶孩子去什麼地方,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有意義的體驗。

活用旅行故事本

把旅行變成親子的體驗式學習

明確了旅行的意義和核心後,可以幫助我們放下焦慮。這裡有一個我常用、可以幫助規劃親子旅行的方法,便是我特別喜歡的「旅行故事本」

「旅行故事本」是把孩子在旅行期間的所見所聞,包括日記、地圖、解說、趣聞都記錄下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非常適合親子一起進行。它並不是簡單地讓孩子交一個小作文,要做成故事本,前提是需要旅行的考察和演繹

做旅行故事本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可以準備一本空白的筆記本(我家那本是旅途中即興買的,孩子自己挑選的紀念本),或者是選好卡紙,對摺並裝訂起來,這也是一種非常簡單、但是主題很鮮明的故事本的方式(我家孩子會在卡紙顏色上自己搭配,熟練的話其實裝訂都可以讓孩子自己來),我家是兩種模式交叉著用。

「旅行故事本」的方式很契合我的教育理念,它體現的是體驗式學習的教育方式,把每次的旅行都當成孩子學習的機會。

具體在每次旅行的時候,這個故事本又可以怎麼做呢?

方法1

不要丟落旅行中的記錄和憑證

我們經常把旅行中的很多小憑證都丟掉,但那些恰恰是我們和這個城市打交道的線索,試著在自己的空白故事本里把這些憑證粘貼進去,讓孩子按照他的記憶邏輯去組織這些小物品。同時問問孩子,「我們拿這個去做什麼好呢?」幫助孩子重塑旅行中的故事。

其實帶孩子旅行過的家人都明白,不管你的旅行計劃多周全,孩子可能就會自然而然在一個小地方逗留下來,然後靜靜地開始「撿」東西,要花的時間可能比你預想中的還要久。

別忘了旅行中的意外小驚喜就是你們最好的痕迹,比如路上的樹葉、有特色的紀念品或者是簡單的小書籤,讓孩子去找一找他想要的小禮物。

比如我家弟弟一歲多去台灣的時候,就撿回來一些海邊的貝殼、沙子、小石頭,這些都可以做成孩子記憶的小法寶,留存起來。

方法2

用提問的方式引爆孩子的好奇心

每去一個地方,記得在自己的故事本里和孩子一起思考幾個相關的問題,給孩子的旅行埋下伏筆,然後在旅途中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

比如我記得和孩子去參觀英國自然博物館,出發前,我就在故事本里和孩子確認下三個問題:「什麼是恐龍」、「恐龍有什麼顏色的」、「恐龍為什麼不見了」。

這三個問題是哥哥提出來的,想了解的。我們把它記錄在本子上。在參觀的過程中,孩子自然就是帶著一個好奇探索的心,去仔細尋找他想要的答案。

別忘了在旅行結束後,還要問問孩子:「你還想知道什麼?」

孩子對旅途的記憶不一定完全「現實」。比如在旅行結束後,我問孩子你還記得什麼,孩子的記憶是半現實半虛構的。比如哥哥Joshua在談旅行的經歷時,和我們分享了一個故事:在埃菲爾鐵塔下的綠草地上,看到警察先生去抓小偷,因為小偷想要用大炮射埃菲爾鐵塔。這個最好的記錄方式,就是給孩子時間,讓他一邊描述,一邊畫下來。

孩子的好奇心一直都會帶著我們去尋找更多答案,我們可以無限地將這個故事本演變為孩子希望解決的「好奇心本本」。

對於低幼的孩子又如何引導呢?

最好的辦法是在參觀之前,給孩子讀一下相應的繪本,讓孩子了解到這個主題/城市和我之間的關係。比如我家弟弟知道我們要去英國,那是小豬佩奇的家,在旅行過程中,孩子就會一直在找關聯,「小豬佩奇說的雙層巴士原來長這個樣子哦!」。

用孩子熟悉的載體,去引導孩子找關聯,是孩子認知發展很好的敲門磚。

方法3

讓孩子去制定旅途的路線

在很多時候,旅途中的車站也是孩子可以學習的好地方。當然,在這裡要去掉那些混亂和不安全的車站地點,比如春節等人流非常擁堵的地方。

我們可以教孩子如何去辨識路線圖和基本的交通指示,讓孩子去帶領我們找尋目的地,這些都是很好地讓孩子重新梳理自己社會角色的好玩法。

我記得之前買過一套桌游是專門玩交通指示圖的,其實從這些遊戲中學到的知識跟生活也是密切相關的。你會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參與行程規劃,喜歡和交通狀況密切相關的APP,比如「地圖」和「天氣」。這些都能很好地讓孩子掌握很有幫助的實時狀況。

其實這部分在生活中也是可以運用的,比如在孩子坐車的時候,讓孩子去了解更多的交通指示燈,孩子也可以很好地學習社會規則哦。

我記得有一次在英國,在看到很多英國人都直接穿越紅燈的時候,孩子們還是倔強地拉著我一起等紅燈,一臉「說好了不能闖紅燈」的秩序感。

其實也可以反過來教育我們這些大人,因為我家弟弟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媽媽,為什麼大家都不等紅燈?」,當時覺得這個問題真的好難回答啊,但換個角度想,孩子能提出這個問題,正是因為孩子已經意識到了社會規則和指引。

一個人生活的廣度往往也可以影響到他的優秀程度。在萊勒的觀點裡,旅行也是很好地培養局外人思維的場所,在旅途中拓展我們生活廣度的起點,讓我們放下熟悉的一切,去探索和認識未知的世界。

隨遇而安的旅途,對於孩子來說永遠都不是毫無作用的浪費時間,我們年輕時候的那種窮游,那種覺得每分每秒都不能浪費的旅遊心態,已經不再合適我們的孩子了。

慢下來,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讓孩子可以頂著他那個大大的認知房子,在旅途中感知和記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重新看回旅行的初心和真諦,也可以提醒我們調整自己的關愛方式,從把孩子當成行李箱的旅行過程,變成讓孩子真正參與進去,開始留下自己的記錄和日記的轉變。

「旅行故事本」也許是你很好的啟發和靈感來源。

所謂父母之愛,不也是一步一步從主導者,變成輔助者,最後一起共同成長的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媽網 的精彩文章:

狗媽媽自願當幼虎的臨時媽媽,愛它們勝過愛自己孩子
晚上幾點睡,竟然影響孩子一生
暢銷21個國家的洞洞書,讓孩子邊「玩耍」邊學習!
兒子女兒家產平分,真的就是公平?一些過來人的說法值得深思
從懷孕到孩子3歲,大概要花15萬,嚇得把孩子憋回肚子里了

TAG:媽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