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平等為先,信任為力,賞識為法,比較為忌

平等為先,信任為力,賞識為法,比較為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十分重要。

父母教育孩子常說的「五句話」

1.「別人做得到,你為什麼做不到?」

2.「爸媽這麼辛苦,從小到大不知道為你操了多少心,你怎麼就不知道懂事呢?」

3.「這樣做是為了你好啊,知道嗎?」

4.「我怎麼生了你這個不爭氣的?」

5.「說,今天在學校又做什麼壞事了?」

也許父母們總會這樣解釋:我們就是聽著這些話長大的,這麼多年過去了,做家長的還要引用,說明這些話就是有道理。但是您可曾想到,時代在前進,您的這種教育方式還管用嗎?在從事教育工作和心理研究的學者眼裡,這些家長常說的話並不適合,反而適得其反。尤其對於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換個方式也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最容易犯的「四個錯誤」

1.命令口吻對孩子說話;

2.吝嗇鼓勵和讚美孩子;

3.經常否定和責罵孩子;

4.總給孩子提各種要求。

也許作為父母的您會問:究竟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能改變現有的不佳教育效果?這正是溝通的藝術所在。

1

平等,是父母與孩子藝術溝通的前提

先講一個真實發生在我以前班級里的家庭教育故事:

龍龍已經10歲了,在家裡,父母叫他做事情時常常會這樣說:「龍龍,你可以幫媽媽拿下碗嗎?」「龍龍,姥爺身體有些不舒服,請你把報紙拿給我下,願意嗎?」「龍龍,現在是什麼時間?記得每天這個時候我總能聽到那美妙動聽的鋼琴聲,今天可以滿足我的願望嗎?」

在龍龍的家裡,家人們都是平等相處的,無論遇到任何的大事、小事,他們總會聚在一起召開「家庭民主會議」。表達自己的想法,共同確定事情的處理、解決辦法。

從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龍龍在家裡的地位與父母是平等的。作為家長,他們並沒有以命令式的口吻教育孩子。「把碗拿來」和「可以幫媽媽拿下碗嗎」兩句話,在大人聽起來差不多,但對於孩子來說,感受卻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不喜歡命令做事,更不喜歡受人指使。

然而,每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倘若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很難保持平等的地位。「你必須」、「你應該」、「你不能」等詞會常掛嘴邊,其教育結果就是:家長說得越多,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主動交流的願望。何不像龍龍的媽媽、姥爺學習,建立平等相處的家庭氛圍,效仿召開「家庭民主會議」。

2

信任,是父母與孩子藝術溝通的動力

「信任」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相信,並敢於託付。

父母,不僅是孩子的養育者,還是教育者。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所處環境的耳濡目染。作為父母,要記住兩點: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說話,不要以個人主觀意識判斷,下結論。

對於孩子身上的優點,哪怕是再細微的,也要用放大鏡去無限放大。家長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會有自己的缺點。至於缺點,要儘可能地寬容,委婉、側面地提出,注重溝通的語言藝術。

3

賞識,是父母與孩子藝術溝通的關鍵

與孩子有效溝通,所有的話題都應建立在賞識、讚美和鼓勵的基礎之上,相信他們能自己改變,能自己解決,能堅持到底。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有效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父母對孩子每時每刻的賞識、讚美、鼓勵會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再講一個同樣發生在以前班級家庭中的真實的教育故事:

一次班級聚會中,幾位孩子媽媽圍坐一桌,開始評價孩子。

一位媽媽說:「你家孩子長得真帥,眉清目秀的,還特別有禮貌。」說完,隨即對自家孩子說:「豪豪可要好好像昊昊學習,別一看見人就說不出話來。」

另一位媽媽覺得不好意思,怕傷害了豪豪的自尊心,這樣回道:「豪豪,你知道嗎?在你的身上,有好多優點。你善解人意,當同學遇到困難時,你總會去幫助他們;你聽話懂事,每天要學得好多,你都一直堅持著。還有好多好多呢?豪豪,做最好的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發現兩位媽媽的說話方式不同,起到的效果也不同。一位貶低自己孩子,無形中給自家孩子增加了心理負擔;一位站在孩子的立場,不偏不倚用賞識的話語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潛移中向孩子傳達不要經常與別人相比,可以學習別人優秀的地方,做最好的自己。

4

比較,是父母與孩子藝術溝通的忌諱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由於抽象思維正處於發展階段,家長在告訴孩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時,切記不要給他們一個「好孩子」、「壞孩子」的定位。

父母若是常以同班同學、親朋好友等相比較,其不良後果不容忽視。孩子將來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時會左思右顧,帶來困擾,嚴重影響個人價值觀的審視;同時,父母片面的評價也會無形中傷害到別人,這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

兩代人溝通的藝術,在於父母既要「童心未泯」,又要「老謀深算」。做不到「童心未泯」,孩子會對父母敬而遠之;而只有「童心未泯」,沒有「老謀深算」,則無法有效引導教育孩子。

父母和孩子的有效溝通是一門學問,值得我們慢慢去摸索、研究、嘗試和反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九月份第6期嘉賓上線!
錢不是萬能的,因為……已經被人買走了!
周末送給你們的暖心大金毛,都收到了嗎
美國孩子如何學單詞?小shu老師帶你走進真實的美國課堂
第19集 信物有情?甄嬛為何不拿回自己的小像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