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經常說的脾虛是什麼?有何癥狀?脾虛該怎麼調理呢?一起看看

中醫經常說的脾虛是什麼?有何癥狀?脾虛該怎麼調理呢?一起看看

在中醫理論當中,脾的功能非常強大,被稱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其實,任何疾病,都是在人體內有淤血的情況下生成的,而脾正好具備了生成和運輸新鮮氣血這兩大功能。只要把脾養好了,就可以防止得病,即使有病也會很快痊癒。脾虛,這在我們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往往會有許多人會出現脾虛的狀況。那什麼是脾虛呢?脾虛的時候有什麼表現呢?脾虛應該怎麼調理呢?

中醫上所說的「脾」並不是指的是西醫解剖上的「脾臟」,它是指身體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他在身體中的作用是轉運、輸送;消化、吸收。脾運化功能正常,稱之為「脾氣健運」。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出生後,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其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素體脾虛或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葯、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

脾虛又根據不同的病因分為: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它們各自有什麼表現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1.脾氣虛

多因飲食不節,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表現為腹脹納少,食後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

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表現為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按,形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

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於肺,以榮養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4.脾不統血

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有慢性出血臨床表現,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癥狀。

脾虛怎麼調理

1、飲食規律

飲食對脾胃的影響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規律飲食,尤其注意早飯一定要吃。粥是最好的養脾早餐,可以以小米為主,加入大棗、山藥等健脾食物。如果氣血虧虛再加入黑芝麻、花生;如果濕氣重,可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

2、忌寒涼

冰涼的食物要少吃,寒性食物也盡量少吃,如苦瓜。

3、飲食清淡

平時吃飯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膩的、鹹的無利於脾的運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樣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飽,不要暴飲暴食。

4、按摩

按摩腹部有助調理脾胃,加強運化。如有大便乾燥的人,可以順時針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時針方向按揉肚子。

5、作息規律

平時也要注意情緒的調整,按時作息,養成睡午覺的習慣,可以補氣養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