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白芥子的功效及應用
健康
09-17
白芥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種子。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晒乾後,打下種子,除去雜質。以個大,飽滿,色白,純凈者為佳,生用或炒用。
【性能】辛,溫,歸肺、胃經。
【功效】溫肺化痰,利氣散結,消腫、通絡止痛。治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痹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
【應用】一般用3~6g
1、寒痰喘咳,懸飲:治寒痰壅滯,咳嗽氣喘,痰多清稀之證,常配化痰降氣,止咳平喘葯,如:蘇子,萊菔子。若懸飲咳喘胸滿脅痛,形氣實者,可配甘遂,大戟等。
2、陰疽流注,而非像體麻木,關節腫痛:治痰滯經絡調用臂肢體疼痛,麻木,或筋骨何如背疼痛,常與活血通經,利氣葯同用,如:木鱉子,沒藥,肉桂,木香等等。對濕痰陰滯經絡引起的陰疽,經本品溫通經脈衝,祛痰散寒,常與溫陽,散寒,補血藥配伍,如:鹿角膠,肉桂,炮姜,熟地等等。
【注意】 肺虛咳嗽、陰虛火旺者忌服。
【化學成份】白芥子含白芥子甙、芥子鹼、芥子酶、脂肪、蛋白質及粘液質。
有化痰,平喘,鎮咳,抑菌作用。


※中醫中藥,白附子的功效及應用
※腹痛時不要只認為是患了急性胃腸炎
※多囊腎是怎來形成的,多囊腎要不要治療
TAG:現代健康與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