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艾灸的作用 做這事即可延年益壽又能防病保健

艾灸的作用 做這事即可延年益壽又能防病保健

艾灸是所有人都聽說過的,這種養生方法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很多的好處,或許有朋友不是很清楚,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艾灸的好處有哪些,艾灸的作用有哪些,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艾灸的魅力。

艾灸的作用

艾灸可溫經散寒

艾灸可以溫通經脈,活血化瘀通痹止痛,可用於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如風寒溫痹、痛經、經閉、寒疝腹痛等證。

艾灸可行氣通絡

由於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癥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

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如應用於外科治療瘡瘍初期時的治療,可以治療瘡瘍久潰不能癒合,有促進癒合、生肌長肉的作用。

艾灸可拔毒泄熱

在古代文獻中亦有「熱可用灸」的記載,灸法治療癰疽,就首見於《黃帝內經》,歷代醫籍均將灸法作為本病證的一個重要治法。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

艾灸可溫陽補虛

陽虛體質: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體內陽氣不足、陽虛生里寒的表現,常表現為面色蒼白,氣息微弱,體倦嗜卧,畏寒肢冷,全身無力或有肢體浮腫,舌淡胖嫩邊有齒痕,苔淡白,脈沉微無力,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寒邪外侵或過食寒涼之品、憂思過極、房事不節、久病之後而發病。

陰虛體質:指當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體內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的證候,常表現為形體消瘦,兩顴潮紅,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乾,頭髮、皮膚乾枯,舌干紅、少苔,甚至光滑無苔,多因燥熱之邪外侵、過食溫燥之品、憂思過度、房事不節、久病之後而發病。

艾灸可美容養顏

艾灸的美容與一般的化妝品美容,手術美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本質上的,另一個是表面上的。很多女人臉上不光滑潔凈,這往往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實際上還是陽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說的上火。

比如臉上痘痘長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嚴重的帶下病,「清熱解毒」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她們的這種熱往往是虛熱,而不是實熱,補充陽能尚且不逮,何況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選擇。

艾灸可解決虛胖症

虛胖的女性,並不是營養過剩,但營養過剩不過是西醫上的一個概念,中醫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哪個中醫也這樣瞎嚷嚷,那肯定個半吊子。

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是陽能不足,往往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父母還有不少的性生活,導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腎機能失衡,脾臟運化無力。所以,可益氣溫陽的艾灸療法肯定是由內而外的最佳調理法。

艾灸可促局部循環和代謝

灸療是一種在人體基本特定部位通過艾火刺激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療方法,其機制首先與局部火的溫熱刺激有關。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

艾灸可防病保健

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艾灸可延年益壽

關元、氣海、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

特別是女士,艾灸此三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

艾灸療法的使用禁忌

由於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艾灸雖然具有補益陽氣的作用,但是也能傷陰,因此對於陰虛火旺以及邪熱內熾的患者不宜採用艾灸治療,如中風閉證、高熱神昏、咯血吐血等症均為使用禁忌。

2、面部、重要的臟腑器官部位、乳頭、以及大的血管處等都不宜直接採用艾灸治療;經常活動的部位,關節部位等處不可使用瘢痕灸法進行艾灸,以免艾瘡化膿後難以癒合。此外,孕婦在進行艾灸的時候應當注意避開腹部以及腰骶部等不宜進行艾灸刺激的部位。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5、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6、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7、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還有,長期使用,或者頻繁使用艾灸,也會對肺部造成不良影響,造成肺大泡等。無特殊情況不要天天艾灸,一周2到3次即可。

9、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10、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11、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2、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健康 的精彩文章:

秋後進補需先調脾胃
正處開學季 水土不服怎麼辦才好
哪些葯不能一起吃 這些葯同吃不治病會致命
毛孔粗怎麼辦 12個簡單小妙招讓你變成嬰兒膚
手機怎麼用能減小輻射

TAG:每天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