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跑步經濟背後:運營商靠贊助,經紀人靠提成

跑步經濟背後:運營商靠贊助,經紀人靠提成

9月17日,2017北京馬拉松將拉開序幕。作為中國當下最熱門的賽事之一,「北馬」已被萬人追捧,絲毫不遜色於中超、CBA等熱門賽事。

被人追捧的背後,無疑是馬拉松賽事近年來在國內迅猛發展的一個縮影。有機構預計,2020年我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將超過800場,參賽人數有望突破1000萬人次,將由此催生出上千億元的消費市場。

那麼,在這個日漸增大的市場里,運營商、經紀人是如何賺錢的呢?

運營商:收入仍靠贊助

作為國內馬拉松第一賽事,北馬每年報名的人數大幅度增長。2015年約有6.3萬人次報名,2016年報名人數達到6.6萬人,而2017年報名人數則達到9.8萬人。

雖然報名人數不斷攀升,但對馬拉松賽事的運營公司來說,真正賺錢的並不多。從國外同樣賽事來看,盈利的40%來自於版權,30%來自於贊助商,剩下30%來自跑步用戶的門票。

國內馬拉松賽事版權歸屬地方政府,目前難以實現收入。由於國內馬拉松愛好者更喜歡參加大型賽事,對小型賽事不感興趣,所以運營方的門票收入並不高。對運營商來說,收入主要靠贊助。

據騰訊體育報道,曾承辦杭馬賽事的智美體育在2014年公開數據顯示:杭州馬拉松成本1200萬,收入2000萬。當年該公司中期年報顯示,賽事運營部分的毛利率高達65.8%。

但是,越來越頻繁的賽事安排,讓運營商在拉贊助的時候,並不那麼輕鬆。馬拉松賽事過於頻繁,讓贊助商通常只選擇核心賽事贊助。只有北馬、上馬等頂級賽事,能夠完全依靠贊助商費用舉辦賽事。

經紀人:收入主要靠提成

被譽為中國馬拉松賽事第一經紀人的陶紹明,2016年,陶紹明和北馬三連冠得主孫英傑聯手成立英陶國際體育賽事管理有限公司,開始在國內承辦起馬拉松賽事來。

陶紹明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頂級賽事就幾場,頂級選手的狀態每年就允許跑三四場,當然希望選擇又有知名度,獎金也更高的賽事。」

按照國際慣例,通常訓練營會從選手所得收入中提成10%-15%。這意味著如果旗下選手在賽事中拿到1萬美元的話,陶紹明能抽成1500美元。

據新浪跑步報道稱,選手參加海外賽事所獲得的獎金回報遠高於國內。倫敦馬拉松賽冠軍獎金就達到25.5萬美元,而迪拜馬拉松賽男女冠軍獎金更是高達20萬美元,如果在比賽中打破世界紀錄,還能獲得25萬美元的額外獎勵。

儘管國內市場由於獎金過低,大牌選手不願參賽,但卻成了普通黑人選手掙錢的樂園。

據新華網報道,國際田聯對馬拉松賽事的認證分為金標、銀標、銅標。但卻需要賽事方在一系列指標達標才能升級。這一規定,讓賽事承辦方對海外選手招手,也讓越來越多的黑人選手出現在中國馬拉松賽事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 的精彩文章:

沒場地跑步?教你一招
看正確跑步姿勢,哪裡「扭曲」改哪裡!
情侶從杭州跑步到拉薩 150天跑4700公里
厲害了!150天4700公里,90後情侶帶著一隻狗從杭州跑步到西藏!
跑步後這樣做,輕鬆防止小腿疼痛和肌肉腿!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