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國中心城區房價排行:北上深破8萬,二線城市普遍超3萬

全國中心城區房價排行:北上深破8萬,二線城市普遍超3萬

作者 | 凱風

來源 | 房屋屋(its-home) 已獲授權

2016年開啟的這一輪暴漲,基本屬於普漲行情。不過,即便是普漲行情,在不同城市之間,漲幅也出現明顯分化;即便在一個城市之內,中心城區與偏遠郊區也存在懸殊。

我們曾基於全市均價對房價漲幅做出全景式描繪。如果說全市均價存在郊區攤平效應的影響,那麼中心城區均價或許更接近真實感受。

問題來了,中心城區的房價究竟有多誇張?

這是2017年8月全國主要城市中心城區房價排行榜:

01

北上深,廈廣杭,躋入第一陣營

這個榜單共涉及38個城市,包括26個省會(拉薩數據缺失)、四大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和五個計劃單列市(深圳、廈門、寧波、大連、青島),再加上蘇州、三亞、無錫三個城市。

這38個城市裡,中心城區房價突破8萬的有三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北上深作為國內競爭實力最強的三個城市,無論是城市均價還是中心區房價,都位居全國前列。北京均價早已突破10萬元天際,上海中心區也超過了9萬,深圳中心區則超過8萬。

廈門、廣州、杭州緊隨其後,中心城區均價分別是5.8萬、5.2萬和4.12萬。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房價均為二手房數據。由於一二線城市中心城區土地開發強度相對較高,新增樓盤過少,新房數據存在失真,而二手房更能反映交易的真實狀態。

同樣需要指出的是,中心城區房價仍舊是就均價而言的,中心區不乏均價10幾萬的豪宅,當然也有三四萬的舊盤,在這裡,均價更有參考意義。

02

這11個城市中心區房價破3萬

如果說北上廣深杭廈屬於第一陣營,其中心城區房價也基本與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相當,那麼強二線城市基本上都進入了第二陣營。

中心城區房價均價超過3萬元的共有11個城市,除了上述的北上廣深廈杭,還有三亞、南京、天津、福州、青島5個城市。

超過2萬元的共有18個城市,主要二線城市蘇州、濟南、武漢、鄭州、重慶、合肥、成都等在列。

在這些城市的中心城區,除了老破小樓盤之外,大多數小區的均價都在3-4萬之間了。

這些城市,通常都是區域中心,擁有人口集聚力、資源集聚力和資金集聚力等優勢,中心城區又是集聚的中心,所以房價一般都能代表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

03

這6個省會中心城區均價仍未破萬

從全市均價來看,全國還有13個省會城市未過萬,但從中心城區來看,這一數字縮減到6個。目前,僅有長春、呼和浩特、烏魯木齊、西寧、銀川等城市中心區房價均價還未破萬。

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心城區房價尚未過萬,指的是中心城區的均價尚未過萬,這並不意味著中心城區沒有2萬甚至3萬元的樓盤。

04

中心城區房價究竟比郊區高多少

作為行政資源、經濟資源、交通資源和文化資源都最為集中的中心城區,其房價與郊區之間存在巨大的懸殊。

我們統計了這些城市中心區與郊區的房價懸殊比:

平均而言,中心城區相比於最偏遠郊區,房價懸殊比為2.5倍,普遍介於2-5倍之間。

這其中,北京最為懸殊,中心區早已突破10萬天際,而邊緣的延慶、密雲還只有2-3萬元,這個懸殊比超過5倍。

再比如廣州,中心城區的越秀和天河均價超過5萬元,遠郊的從化、南沙房價還在1-2萬之間,懸殊比也在四倍以上。

05

三個規律:哪些城市懸殊比最大?

我們還發現三個規律。

第一個規律是,城市的體量越大,中心城區房價與郊區之間的懸殊比就越大。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除了上面提到的北京和廣州之外,還有重慶、成都。

重慶全市均價只有1.02萬元,郊區的房價只有五千元左右,而中心城區的均價則超過2萬元,懸殊比高達四倍以上。這是因為重慶作為直轄市,其體量相當於一個省,而全市均價的統計範圍既包括中心的渝中區,也包括外圍的江津區、梁平區,在攤平效應的影響下,重慶整體房價出現失真。

成都也類似。成都總面積超過14000平方公里,兩倍於廣州和上海,7倍於深圳和廈門。錦江區的房價已經超過2萬,而外圍的青白江區還只有5000元,均攤之下,導致成都房價看起來不高,實際上並不低。

第二個規律與第一個相反,城市的體量越小,中心城區房價與全市均價之間的懸殊就越小。這方面比較有代表的例子,就是深圳和廈門。

深圳的人口規模跟廣州差不多,但深圳的面積卻只有廣州的四分之一,這就導致深圳外圍小區的攤平效應,遠遠低於廣州。

廈門更是袖珍,人口只有300多萬,整體面積不到廣州的四分之一,建成區面積只有334平方公里,僅相當於廣州白雲區的一半。長久以來,廈門也受困於城市空間過小、人口規模不足之困,這與經濟特區的地位、趕超一線城市的高房價,形成十分鮮明而尷尬的對比。

第三個規律是,城市體量不大而經濟缺乏亮點的,城市的中心區與郊區的分野一般都不明顯。這方面比較突出的代表,就是位列榜單尾部的烏魯木齊、銀川、西寧、太原、呼和浩特等。

06

結論

最後來說幾個結論:

其一,一二線城市,中心城區與郊區之間都有較大比值,這是因為我國城市大多都是單中心結構,即一個市中心加周圍分散的郊區,而郊區又難以形成副中心,這就導致資源仍舊過度集中於中心城區。當然,也有部分城市通過政府機構外遷或者產業外遷,試圖打造行政副中心或區域功能中心,但結果仍有待觀察。這方面的例子,如市政府遷移到政務區的合肥,還有市政府即將遷到通州的北京。

其二,房價背後,真正值錢的是地段,是土地及其附屬的教育、醫療等資源一直在升值,而房子本身是在不斷貶值的。所以,買房買地段,這個道理雖然古老,但依舊是適用的。

其三,對於大城市來說,中心城區與郊區之間的房價懸殊不是壞事,這為中低收入群體提供更多選擇,同時也有助於維持城市長遠的競爭力。同時,隨著地鐵和城軌線向郊區的縱深,郊區的居住性價比正在不斷提升,世界上許多大城市走的都是這樣的發展路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谷趨勢 的精彩文章:

今天,世界「超級高鐵」競賽正式吹響號角,一小時經濟圈或將徹底改變
王石與8848:我的心中有一座山峰……
2億小鎮青年惹不起,中國最牛的人都在給他們打工
激勵30億人的短片,聲音調大,讓你瞬間滿電!

TAG:智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