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不只是教你偷懶:太累時怎樣帶娃才不容易發火?

不只是教你偷懶:太累時怎樣帶娃才不容易發火?




點擊「爸媽營」關注



Parents




【爸媽營說】



本文是爸媽營【爸媽教育

專題

】的第4篇好文


這篇依然是幫助「偷懶」文


其實是一種情緒管理方式


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怒氣值?


不就是一旦發現苗頭不對就滅火嘛?




關注「爸媽營」,在主菜單回復「

爸媽


可查看超過200篇【爸媽教育

專題

】好文






幾乎每天會收到一些相似的留言,會問我,你真的不會累嗎?你真的沒有一個人帶娃累到不行,然後就對小D發火的情況嗎?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我是超人啊,我是經常會累的,時不時就會有能量很低的時候。但因為自己太累而對小D發火的情況倒是很少。




不是說我「忍耐力」好,而是我知道自己的性格,一累就容易發火,所以提前做Plan B,來杜絕自己這方面的問題。




這就好像企業管理里的「風險預估和制定備用方案」一樣。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很累的時候帶娃的策略。




但要記住,

Plan B不該是常態,如果一直需要使用Plan B,那你就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做個大調整了。





避免發火的觸發點




觸發點,就好比「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它不一定是直接導致我們生氣的主要原因,但卻是誘因。從我個人經驗來看,

越能留意自己發火觸發點,就越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




一般而言,觸發點有兩種,一種是自己的。




比如拿我來說,一旦沒休息好,我就特別容易被噪音激怒。一旦周圍環境過於吵鬧,我就會覺得很煩。




因為了解自己,所以每天早上當我覺得自己休息不夠時,我會提醒自己,今天家裡不放音樂(即使再舒緩的),我還會特地去把小D那些發出響聲的玩具收起來,時刻提醒自己說話輕一點溫柔一點。




另外一種就是孩子的。




做父母一年以上的,其實大概都能摸清孩子的脾氣,什麼時候什麼情況是最容易無理取鬧大喊大叫的。




比如像小D,我知道她最容易發脾氣或者變得很粘人的時候是傍晚,這時已經接近一天結束,她本身累了就容易煩躁,常常需要很多關注。






因為有了這個察覺,當我自己挺累時,我就肯定不做晚飯而是叫外賣。因為我知道,自己肯定沒有精力邊做飯邊和她互動(平時精力好的時候我還會設計一些在家做的尋寶小遊戲來分散她的注意力)。




這樣就能迴避這個觸發點,最小化我和她都容易被激怒的可能性。



很多人都說自己情緒管理特別不好。其實對我來說,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喚醒自我覺察,

比如我分享的這些,一點都不難,但很多人都沒有這個意識提前去想一下。




每每到了真的遇上了,馬上就進入應激模式,常常就會發火,然後就進入了「發火-後悔-怪罪他人」這樣的模式。與其這樣,不如像我這樣,提前做個計劃來迴避這些觸發點。






當媽不需要責任重大




我每天都是一個人帶小D,我既希望把小D帶好,又希望家裡是井井有條,更加希望還能找出一點時間給自己:健身啊、讀書啊、美容啊,有時也想刷刷劇。

我自己覺得我們女性普遍容易讓自己責任重大,總想每個角色都勝任,每件事都做好。




但媽媽不是超人啊,總有累的時候,這時心理上還是希望什麼都做好,但體力精神上就不允許。於是這種

糾結的情緒就容易讓我們生氣。




很多人被生活趕著走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標準,只是按照事情先來後到去做。

因此,我現在會把自己每天、每周要做的事情分成四個象限。每個人取捨的標準一定不同,我下面的舉例就是我現在這個階段的標準。




1)今天非做不可,不做就完蛋的事情:比如小D每天的康復訓練、認知啟蒙;




2)不是非做不可,但做了也沒錯的事情:比如一些家務活、整理房間(現在已經慢慢轉移了大部分給隊友);




3)非做不可,但不必非要現在完成的事情:比如我今天的學習任務;




4)既不重要也不緊迫:比如刷微信朋友圈。




我常常聽到全職媽媽對我說,每天做完家務就累到不行,根本就沒時間高質量陪伴孩子。而對我來說,高質量陪伴孩子是第一象限的,而家務反而是第二甚至第三象限的。




於是,現在我們家也許有那麼一點點亂,但陪伴小D的時間一定不會犧牲。

(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每個人能量都是有限的,當我們把最好最珍貴的精力先消耗在了不重要的事情後,那自然對待重要的事情時就會出現沒耐心,容易累容易煩躁。而且最要命的是,到頭來,我們還責怪孩子調皮搗蛋。



甚至有時你看了我一篇高質量陪玩的文章,又會反過來自責自己做媽媽不合格,結果導致好像什麼都是一團糟了。與其這樣,不如換個順序,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了,然後再去完成剩下這些任務。





我們每個人生活階段的重點不同,這四個象限里的任務一定也會發生改變,這一點沒關係。

最關鍵的是,腦海里的這四個象限一直在提醒我,

不必要求每件事都完美,在狀態最好的情況下做最重要的事,爭取最高的產出。

這樣的思維其實就能讓我們輕鬆不少。





準備一些偷懶的遊戲




陪2、3歲的孩子玩,不得不說是個體力活加上腦力活。我因為有長期運動的習慣,精力已經算挺好的了,但現在也會常常對小D的體力只有大寫的「服」字!




某天,如果我恰好很累,體力真的無法滿足時,我常常會拿出自己的那些偷懶遊戲,來啟動我的「節電」模式,但也不影響小D的「放電」。




1)扮演醫生的遊戲




我一直推薦給大家,從1歲開始就要引入角色扮演遊戲,可以先從娃娃入手,然後逐漸擴展到其他角色,這對孩子認知發展、語言啟蒙和想像力培養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小D一直非常喜歡玩角色扮演遊戲,所以這個也成了我偷懶的一個遊戲。




每當我特別累的時候,我就會和小D玩醫生的遊戲。聰明的你們一定猜到了,我扮演病人啊,各種虛弱要休息,小D扮演醫生。我演戲演全套,小D反而更加積極來行使她醫生的權利。




2)家庭城堡




這個也是小D非常喜歡的一個遊戲,我會邀請小D和我一起把家裡所有的枕頭都拿到遊戲墊上,然後我們把枕頭圍成一圈,上面罩一個毯子,然後我和小D還有各種毛絨玩具全部都躲進城堡里。




我們在城堡里會一起裝睡覺,有時小D自己會帶個手電筒進來,和她的毛絨玩具玩一會,這也就給我一個機會可以躺下來歇一歇:)






說了那麼多,也許就會有朋友說,歸根到底,還是隊友不給力。是的,其實當我們累了,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人幫我們一下,讓我們去睡個午覺,恢復體力。

但有時,我們的生活就是缺少一個完美的支持體系,這是現實。




對我來說,有些改變是需要時間和策略層層推進的。但最不該的是,因為無法立即改變的現實,而把自己弄的一身戾氣,甚至還把這股怨氣撒在孩子身上。不因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去懲罰自己或者他人,這是成年人的責任。




有了孩子後的生活就是一場重組,特別是母親,我們總是想改變他人,改變孩子、改變隊友。但恰恰是自己三年多的全職生活教會了我一件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想改變周圍的人,不妨就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改變,那你又如何能改變其他人呢?






作者:大J,坐標美國紐約,曾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已出版《跟美國兒科醫生學育兒》。公眾號:大J小D (jiayoubaobao2015)







爸媽營,www.bamaying.com 



由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白領媽媽創立。長期與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專業人員合作。


只研究:精英爸媽們的學、玩、買!




商務合作:bd@bamaying.com


投稿郵箱:tg@bamaying.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營 的精彩文章:

兒童安全座椅發明者德國STM,德國原裝進口、世界最嚴ADAC測試冠軍,9個月-12歲俱全!
澳大利亞總理推薦!1袋=10升牛奶,澳洲超過80%的家庭都喝它!
81歲老兵忍腿疾下跪求婚80歲老伴: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一路有你相伴

TAG:爸媽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