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如人的鄭板橋——《竹石》
新媒體管家
竹石
清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
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鄭燮,鄭板橋,他是康熙年間的秀才、雍正時的舉人、乾隆元年的進士。是一位鼎鼎有名的「揚州八怪」之一,江蘇興化人,長期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他的詩、書、畫均曠為世之作,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
這首竹石,就是他為自己的《竹石圖》題的詩。
詩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個「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個很主動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動作。它不僅寫出了翠竹緊緊附著青山的情景,更表現出了竹子那種不畏艱辛,與大自然抗爭,頑強生存的精神。
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於青山之上的基礎是它深深紮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在作者鄭板橋詩、畫中的竹又往往與「石」是分不開的。有時侯,石構成竹的對立面,如——
畫根竹枝插塊石
石比竹枝高一尺
雖然一尺讓它高
年來看我掀天力
有時候石成為竹的背景,如——
秋風昨夜渡瀟湘
觸石穿林慣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
挺然相鬥一千場
在這首詩里,竹石則形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無石竹不挺,無竹山不青。這兩句詩也說明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哲理:
根基深,力量才強
有了前兩句的鋪墊,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里竹有個特點,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靜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風竹。
在鄭板橋的詩畫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頑強意志的象徵,而風則往往是惡勢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風昨夜渡瀟湘」這幾句,又如:「一陣狂風倒捲來,竹枝翻迴向天開。掃雲掃霧真吾事,豈屑區區掃地埃。」
在這首詩中同樣竹子經受著「東西南北風」一年四季的千磨萬擊。詩人用」千、萬」兩字寫出了竹子那種堅韌無畏、從容自信的神態,可以說全詩的意境至此頓然而出。
這時挺立在我們面前的已不再是幾桿普通的竹子了,我們感受到的已是一種頑強不息的生命力,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而這一切又都蘊涵在那蕭蕭風竹之中。
詩中的竹,實際上也是作者鄭板橋高尚人格的化身。
在生活中,詩人正是這樣一種與下層百姓有著較密切的聯繫,嫉惡如仇、不畏權貴的岩竹。因此,詩人畫竹,追求的並不僅僅是外在的形似,更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進了自己的人格,從而使這竹石透露出一種畜外的深意和內在的神韻。
這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詠物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托岩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全詩語言簡易明快,執著有力。
竹石
清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愛「咬人」的孩子,在提醒我們父母什麼呢?
※北宋番外卷上:大遼 英雄與史詩
※開學五件事,件件別落下……
※你知道孩子們的勇氣是怎麼訓練出來的嗎?
※嬌氣的孩子聰明,卻難懂珍惜和感恩
TAG:聊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