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人天生自帶一種「心理療法」,可惜越長大越不會

人天生自帶一種「心理療法」,可惜越長大越不會










你有多久沒哭過了?




眼淚是人與生俱來的本領。我們用一聲啼哭宣告世界,我們來了;在牙牙學語之前,也用哭表達意願。可是,越長大,這種本領似乎就被自己壓得越死。


 


很多人對哭泣持否定或不歡迎的態度,他們總不自覺地將哭泣與軟弱、不夠自信聯想在一起。

即使壓力重重,也強行用意志力剋制想哭的生理反應。




但壞情緒也有「重量」,長期積攢就會壓得人喘不過氣。這時,看似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眼淚可能就起著關鍵作用。




哭泣療法

Sob Therapy

,通過哭泣來宣洩內心的不良情緒而達到緩解心理癥狀目的的一種療法。如同打開了「安全閥門」,那些被禁錮在高壓鍋里的情緒得以合理釋放。




 當哭則哭,益處多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




讓一組人看感人的電影,並收集他們因感動而流下的眼淚;讓另一組人切洋蔥,收集他們因辣眼而留下的淚水。




結果發現,第一組的「情感眼淚」中含兒茶酚胺成分,「反射眼淚」中則沒有。




兒茶酚胺  

是大腦在情緒壓力下釋放的一種化學物質,如果體內積聚太多,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生活中充滿的變數,遇到傷心處,哭一哭就是在給身體和心理「排毒」。




 哭泣有助睡眠


眼淚是情感的宣洩口,哭泣使人體釋放去甲腎上腺素,這種激素是一種神經遞質,能幫助人們發泄痛苦、獲得平靜,提高抵抗力。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哭過後,不論小孩或大人都可立即入睡。




有利情感釋放


研究發現,人在哭泣後,負面情緒可降低40%。情感淚液含有應激激素,在哭泣的過程中會被排出體外,因而讓人感覺更好。此外,哭泣會引發身體釋放出讓人感覺良好的內啡肽。


 


看似多愁善感的人,在關鍵時刻可能比那些「有淚不輕彈」的人要堅強的多,因為,就像甩開包袱一樣,釋放過後是「新生」。







有助心肺健康


人們在哭的時候,會不斷地吸氣,有助於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的工作。這種「帶哭的呼吸」已經被運用到一些對治療氣喘和支氣管炎非常有效的呼吸運動當中。




 清潔濕潤眼睛


眼淚對保持眼球的濕潤非常必要,它所含的蛋白質和其他物質能夠維持眼睛健康和防止感染。眼淚里含「溶菌酶」,這是人體的一種自衛物質。當我們哭泣時,淚水不但能夠滋潤眼角膜,清洗眼睛,還能殺滅病菌,預防眼部疾病。




 哭之有度才管用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哭」,調查發現,1/3的人痛哭過後情緒沒有緩解,1/10的人痛哭之後情緒反而更加惡劣。注意這些細節,才能讓它發揮最佳效能。







? 哭要儘早。

當感覺有負面情緒時,應儘早進行宣洩,不要憋在心裡。


 


? 找對地方。

有安全感的環境利於人們真情坦露,可在家中或自己認為信賴的地方,卸下偽裝,釋放「脆弱」的一面。


 


? 不要嚎啕大哭。

最好的哭泣是輕聲啜泣,而不是嚎啕大哭。哭泣時,可以想著自己傷心和委屈連同眼淚一起流出的畫面。


 


? 哭泣不宜超過15分鐘。

人的胃腸機能對情緒極為敏感,憂愁悲傷或哭泣時間過長,胃的運動會減慢,引發胃病,而且,心理也易進入疲勞期。所以,哭泣的時間不宜太長,當覺得心情有所平復即可,控制在15分鐘內為好。


 


? 哭完要放鬆。

在彭旭看來,哭就是「洗心」,由於負能量被排泄了,哭完應該是放鬆的,可以去睡一覺或是散散步,不要急於做別的事情。





 


? 滿足孩子的「哭語言」。

日本一項研究認為,嬰兒98%的哭泣是由負面情緒引起的,少數情況下,哭泣是因為積極的情緒。他們似乎在『故意』哭泣來引起母親的注意。


 


哭是孩子的正常生理現象,大人要善於將其轉化成語言,讀懂並滿足,有利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


 


? 老人不要大喜大悲。

很多老年人喜歡回憶往昔,動情之處難免潸然淚下。




面對人生缺憾,要學會以豁達的態度面對;同時,可通過看電視劇、聽音樂、讀詩歌的方式轉移注意力,享受生活。尤其是身體不好的老人,盡量不要大喜大悲,以免傷身。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抑鬱症患者也經常哭泣。如果情緒持續沮喪,且常暗自流淚,可能是抑鬱症引發的病態表現,應及時諮詢心理醫生。




本期編輯: Heroine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旗下「

讀心研究所」(微信號:duxinyanjiusuo)

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生命君開小號啦

更多腦洞大開的心理知識

請移步「讀心研究所」翻牌子

(ID:duxinyanjiusu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你有密集「孔」懼症嗎?一篇文章拯救毛孔粗大的你
一個動作30秒測出「血管彈性」,越硬的人壽命越短
一份海鮮挑選料理指南!去菜市場前必須看看(附烹飪方法)
開門,放我出去丨叨可特先生
啪完後第一件事做什麼?呃,這個答案有點接地氣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