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成名前後的崢嶸歲月

那些年,成名前後的崢嶸歲月

詩與遠方。——大栗致自己

我想去的遠方是繁花盛開的彼岸

最近陸陸續續看完了《導演的誕生》,整本書都是作者斯蒂芬.洛溫斯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皇冠加冕的名導暢談他們第一部電影前後的故事。再回首那些崢嶸歲月,這些導演仍然有一腔熱忱縈繞在心間。

我發現《導演的誕生》中,洛溫斯坦在採訪這些已成名的導演時常常會詢問的一個問題是:「你的成本經歷是什麼?」或者是「什麼引導你走嚮導演這條路的?」大多數都會表示儘管那時不知將來會走嚮導演這條路,但是自己的成長經歷,或者更確切地說,那時周遭的衝突和生活中獲得的強烈感受被命運安排成了電影的創作靈感。原生環境是個必要非充分條件。無論是拍《都市浪人》的林克萊特還是《你還記得多莉.貝爾嗎?》的庫斯圖裡卡都是如此。

走向電影導演這條路顯得必然又偶然。但這滿路的荊棘沒有一點對電影的熱愛是劈不開的。林克萊特說,他第一部電影的資金來源是他刷盡了信用卡,賣掉了所有能賣的東西,做了各種邊緣事,願意為可能沒法保證收回成本的一部電影冒極大的未知風險。都僅僅是因為開弓沒有回頭箭。

人在低谷的潛力不能過低預判,退無可退,不想早早認輸,孤注一擲都是一種能驅使的選擇。知乎上有一個問答,問:如何走出人生低谷?答:多走幾步。人有時候不需要太聰明,只要笨拙地相信一直走下去,能看到盡頭的黎明就行,那些痛苦的當下,都會過去,成為回憶里的英雄勳章。

一部電影的成型要先有導演認可的劇本,或者大致有個拍攝的方向。像拍《都市浪人》的林克萊特,他就沒有具體的劇本,而拍《美國麗人》的門德斯被命運之手從經紀人推薦8個劇本中選中了《美國麗人》的劇本。劇本的創作是會和導演自身經歷有一定的共情力的,產生碰撞的思想火花。那些電影中的角色或多或少與導演有一定的聯繫。一個好的劇本,一部上乘的電影是有導演對生命和電影深處的思想的。這是關鍵一步。

當然在拍攝前,導演的大部分時間還都用來排練和選角色。他們醒著的每一分鐘都在工作。拍電影就是這樣。選演員,寫劇本,排練走戲,剪輯,選景.....從沒停止過。你不可能等一切都準備好了,比如資金,比如人手,才去做電影。導演們要學會的是平衡每一件事,每一個人的先後主次,要讓工作變得有趣。

做導演不僅僅是創作本身一件事,更有全局統領的意識。一旦自己成為主教練,無論人際交往中的一些小摩擦,或者演員與導演本身的不和諧,都需要被剔除,那是你要贏得戰爭的代價。任何時候,導演都不能亮出手裡所有的牌。把自己份內的本職工作做完了,剩下來電影成品後,能否衝刺拿到大獎或者票房是否走高,對這部電影的導演來說,他們沒有期待過。至少拍攝《多莉.貝爾》的導演庫斯圖裡卡曾說,直到現在,我對自己的成果仍然很驚訝,就像不是發生在我身上一樣。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是個人物。我想這一點,《導演的誕生》這本書的作者就深有感觸,因為他沒有想到第一本就享譽了世界。這算是那本聲名鵲起的《My First Movie》的續集。

當那些導演們的電影被世人認可,隨之而來的是名與利。即使他們試圖不讓獲獎改變其生活,沒錯,它還是以難以想像的方式改變著成名導演們的生活,很容易讓其陷入那些追捧他們的投資人或合作者的動機。只有見過的世面多了,一切才會慢慢好起來。畢竟找回初心的過程是個淬鍊的過程。到後來,會發現,獎盃只是讓導演們的時間更充裕一點而已。至少有一定的話語權了,不至於讓資本完全綁架。

早年徐崢拍《泰囧》得到高票房高評分,後來拍《港囧》讓大家對其期望過高。更早的成名也意味著諸多壓力。就像今年暑假剛剛結束的《戰狼2》的56億多的票房,除了導演玩命式的厚積薄發,也是有一定的運氣所在。時也,命也。雖然不確定吳京要籌拍的《戰狼3》的結局,但是對那些像吳京一樣一戰成名的導演們來說,接下來的生活更要秉持著「差距是多少」的意識。學會博採眾長,更要懂得海納百川後的跨學科攻擊,因為導演們必須學會突破瓶頸。此山彼水才有雲胡不喜的出路。

也許很多人覺得導演站著就把錢掙了,只能說那些看起來很輕鬆的工作的,背後熬著的是導演們的時不時進醫院的心血。然而,他們似乎總是忘記那些痛苦,只記得美好。因此,他們每拍一部電影,總會說,下一部更好,或者說,我怎麼又對自己做這樣的事了呢。

是了,從來只聞風月,鮮少露出崢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吃藕的大栗 的精彩文章:

求職面試3問,不看不知道的新套路

TAG:愛吃藕的大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