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次鴉片戰爭實際上並未喚醒國人,清政府只把它當作邊境小衝突

第一次鴉片戰爭實際上並未喚醒國人,清政府只把它當作邊境小衝突

第一次鴉片戰爭,在今天的國人看來是驚天巨變。關於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學歷史教科書已經說得很清楚,大家中考或者高考的時候,都背誦過這一段: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第一次鴉片戰爭,海戰情景

實際上在當時的國人看來,這只是一次邊境小衝突。由於中國當時還是「天朝」體制,無近代主權國家的觀念,所以割香港島給英國,在清政府看來是皇恩浩蕩,賜予英國蠻夷一個進行貿易的小島而已,並不看作是領土主權的喪失。關於賠款,也並未看作是奇恥大辱,因為虎門銷煙,林則徐燒毀了英國商人的鴉片,此時清政府把賠款2100萬元當作是給英商的賠償。2100萬元的成分是: 600萬賠償鴉片,300萬償還英商債務,1200萬英軍軍費。值得注意的是,2100萬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在清政府看來,此次賠款數量也並不算太多。另外,商定關稅,今天看來是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當時的國人可不這麼看,因為關稅從來沒有成為清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甚至關稅都並未納入到國家財政計劃之中,關稅征多少,如何征,清政府不是十分關心,商定關稅,降低關稅,更被看作是天朝皇帝對英國蠻夷小邦的恩惠。

道光帝得到英軍退出長江的消息,長長的鬆了口氣。兩年多的戰爭終於結束了,天下終於太平了,立即下令沿海各省撤軍,以節省浩繁的軍費。

道光皇帝

由林則徐輯錄京中來信而編的《軟塵私議》,其中一則描繪了戰後北京景象:

「議和之後,都門仍復恬嬉,大有雨過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轉喉觸諱,絕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書『免談時事』四字,儼然詩書偶語之禁。」

儘管鴉片戰爭的結局是殘酷的,但是道光帝並沒有作深刻的反省。道光帝老了,戰爭結束那年他已經60歲了。臣子們都看出他精力不濟,惡聞洋務及災荒盜賊事,一味哄騙他。他像所有的老人一樣,希望天下平靜,耳邊安靜。

無所作為是中國傳統政治學的最高境界,然而在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面臨西方威逼的險惡環境中,無所作為是一種最壞的政治。時代變了,道光皇帝渾然不覺。豈止是道光皇帝渾然不覺,滿朝文武亦渾然不覺。中國老百姓也渾然不覺。只有少數知識分子,如魏源等人才了解到西方列強對於中國的嚴重性。

中國畢竟太大了,鴉片戰爭只發生在東南一隅,對於領土廣大,傾向於內陸發展的中國清政府來說,第一次鴉片戰爭只是一次小的邊境衝突,遠未能驚醒國人從睡夢中醒來,加快國家改革的步伐。

真正對清政府震動比較大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英法聯軍包圍北京城,火燒圓明園,對清政府來說是奇恥大辱,所以清政府真正的改革,是從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至今已經發生20年了!清政府錯過了20年的時間,20年的時間渾然不覺,錯過了改革自強的最佳時機。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徹底驚醒了清政府。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史論人生 的精彩文章:

TAG:談史論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