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齒豁童頭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自警》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 人騎圖卷 紙本設色 縱三〇厘米 橫五二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有元一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其地域之遼闊、民族之眾多、中外文化交流之頻繁皆非前繼的宋、金兩朝能比擬。然而在文學、藝術等文化領域,居於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宋以來的傳統儒家文化。這其中,元代的書畫藝術一方面繼承了南宋以來的優秀傳統,又在此之上追索前人,形成了庸和雅正、不激不厲的藝術風貌。這一進程中,趙孟頫是改變時代風氣、領袖群倫的重要人物。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 自畫像頁(局部) 絹本設色 縱二三·九厘米 橫二二·九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書畫藝術至南宋末,書風輕肆燥露,畫風纖弱艷俗。趙孟頫為矯流弊,遂以「師古」為號召:書法上宗法晉唐,強調用筆,追求中正平和之美;繪畫上強調「作畫貴有古意」、「以書入畫」,開闢了文人畫的新天地。有元一代的書家、畫家無不受其影響,其餘波更是遠及明清。可以說趙孟頫在書畫史上是一個上總晉唐兩宋,下啟明清的一個繞不過去的結點。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 行書二贊二詩卷(局部) 紙本墨筆 縱二七厘米 橫四五六·三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在元朝這個特殊的朝代,在一個經濟、文化都相對落後的民族統治了中國,中華民族固有的先進文化受到壓抑和阻礙的時候,趙孟頫通過自己辛勤的筆墨耕耘和不懈的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藝術得到繼承和發揚光大,這個歷史的作用應當說是巨大的、不朽的。


趙孟頫生平思想簡介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款) 松下聽琴圖軸 絹本設色 縱一二三·六厘米 橫六〇·四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字子昂,生於南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年),卒於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是宋太祖之子德芳之後裔,其高祖伯圭和宋孝宗是兄弟,始賜第湖州,故趙孟頫為吳興人。其父喜愛詩文書畫並有收藏,這對幼年的趙孟頫是有影響的。據《輟耕錄》記載,子昂五歲時寫的字,就已經被人拿去賣錢了。十一歲,父卒,由其母撫育教導發奮讀書。「讀書過目輒成誦,為文操筆立就」。在他二十三歲時,元軍進入臨安,南宋事實上亡國。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圖卷 紙本設色 縱二八·四厘米 橫九〇·二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亡後,趙孟頫在家鄉「益致力於學」,向敖繼公學習經史,與錢選等研習繪畫,並常往來於湖州和杭州之間,同聚集在杭州的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收藏家周密、戴表元、白珽、仇遠、王芝、郭天錫、高克恭、李衎、鮮於樞等品評書畫,研討藝文,互相陶冶。杭州不僅人物薈萃,且是當時的文物聚散中心。趙孟頫在此,既開闊了眼界,又增長了學識。其名聲也越來越大,不但名列「吳興八俊」,而且「聲聞涌溢,達於朝廷」了。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 鵲華秋色圖卷(局部) 紙本設色 縱二八·四厘米 橫九〇·二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時,元統一的大勢已定,元世祖忽必烈認識到統治這中華大帝國,必須要籠絡漢族士人。所以早在伯顏大軍剛入臨安時,元世祖就命人「行台江南,且求遺逸」。至元二十三年,再次命程鉅夫到江南「搜訪遺逸」。三十三歲的趙孟頫,便是這次搜訪的首選。這同趙孟頫為宋朝宗室,是當時最重要的「統戰」對象有直接的關係。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 行書萬壽曲卷(局部) 紙本墨筆 縱二七·五厘米 橫一四四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正值壯年的趙孟頫,深受儒家兼濟思想影響,要做番事業,就必須走忠君體國的出仕道路。另一方面,趙孟頫雖為宗室,卻對南宋政權有較清楚客觀的認識是深刻的,也是沉痛的。趙孟頫在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之後,做出了出仕的選擇。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款) 平遠圖頁 絹本設色 縱二五·五厘米 橫二九·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元世祖一見到趙孟頫,便為之傾倒。當然,除了天生的儀錶美外,還必須具備各方面的極好修養,才能使氣質風度不凡,否則是不會有這樣的神采和魅力的。而這很大程度上又是優秀的民族文化滋潤陶冶的結果。這對構成趙孟頫的審美意識、藝術特徵,特別是書法的藝術風格,有著直接的關係。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傳) 杜甫像軸 紙本水墨 縱六九·七厘米 橫二四·七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從政之初的趙孟頫,認為是自己施展抱負,展示才能的機會到了,為元世祖起草詔書,他「揮毫立就」;世祖認為是「得朕心之所欲言者」。而對「至元鈔計贓論罪」的討論,不但體現了他非常關心國計民生,並且還具有卓越的政治經濟才能和見解。其後,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抵制元蒙統治者的政治殘暴。同劉宣一起巡查江南推行至元鈔法時,置權相桑哥的嚴命於不顧,「遍歷諸郡」,「未嘗笞一人」。並不顧地位低下,積极參加了剷除桑哥的活動。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 重江疊嶂圖卷 紙本水墨 縱二八·四厘米 橫一七六·四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的這些見解和活動,贏得了元世祖對他的寵信,也招致了蒙古權貴的嫉恨排擠。在朝五年,使他逐漸看清了統治集團內部鬥爭的殘酷,皇室政局的變幻莫測。認識到「豈知佐理自有材,勉強盡粹終無補」,自己並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負。所以當年邁的元世祖讓他充當耳目,似乎非常信任他時,他卻「自是稀入宮中,力請補外」。至元二十九年,趙孟頫以朝列大夫、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出守濟南。在山東期間,他為政清簡寬厚,平冤獄,辦學校,關心百姓疾苦。但同在朝一樣,在地方也受到蒙古官員的排擠。因此,他對官場生活更加厭倦。在《歲晚偶成》詩中寫道:「致君澤物已無由,夢想田園霅水頭。老子難同非子傳,齊人終困楚人咻。濯纓久判隨漁父,束帶寧堪見督郵!準擬新年棄官去,百無拘系似沙鷗。」退隱思想開始佔據主導地位。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 秀石疏林圖卷及自題(局部) 紙本水墨 縱二四·五厘米 橫六二·八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元貞元年夏,元成宗以修《世祖實錄》召趙孟頫進京入史院,他以病辭回吳興老家。在以後的年月里,他不是辭官不受,就是請假還鄉,用以擺脫朝廷的羈絆。從四十二歲後每次還家,都非朝廷詔令不還。所以他並不像一些人所說的那樣貪圖富貴而留戀官場。他的出身地位與吳澄等是不同的。他是元朝廷用以「藻飾太平之美」的主要對象。「自知世事都無補,無奈君恩不許歸」,是很難輕易擺脫牢籠的。這期間,他只接受了一個職位:大德三年(一二九九年)任集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是管理學校教育、考校呈進著述文字的閑散官職,署於杭州。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 秀石疏林圖卷及自題 紙本水墨 縱二四·五厘米 橫六二·八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早在至元丁亥九月,趙孟頫就慨嘆因居官南北奔走而無暇在書法上用功,現在如願以償了。不但有時間揮毫染翰,而且又可以同老朋友牟、戴表元、鮮於樞、王子慶等品評詩文書畫(王子慶此時為元秘書庫在杭州裝裱內府書畫)、研討文藝了。並以公務之便,更廣泛地結交了各地的文人學子,各方面修養更加深厚。南北宦遊閱看了大量公私書畫,經過心摹手追,玩味升華,作為營養吸收在自己的創作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而且逐漸達到了完全成熟的階段,作品也日見增多。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徐宗浩跋趙孟頫《崑山淮雲院記》冊

趙孟頫為官三十餘年,人稱「榮際五朝」。但只有元仁宗時,才得到較高的職位。元仁宗是元帝王中接受漢文化較深的一位,做太子時對趙孟頫就很賞識。嘗詔侍臣曰「文學之士,世所難得」,並將子昂與唐之李太白、宋之蘇子瞻並論。趙孟頫由翰林侍講學士升為集賢侍讀學士、正奉大夫,再升集賢學士、資德大夫。延祐三年七月進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為從一品官並推恩三代。元仁宗稱讚子昂有七件人所不及的優點,曰:帝王苗裔、狀貌昳麗、博學多聞、操履純正、文詞高古、書畫絕倫、旁通佛老。可謂褒獎之至,但沒有一件言及他的政治才能。這說明,蒙古皇帝只是把他當作文學侍從之臣看待。所以,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寫了一首《自警詩》:「齒豁頭童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唯余筆研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即道出了內心的苦楚,說明只有藝術上的進取才能使精神上得到慰藉,並且預感到了身後之謗。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元 趙孟頫 幽篁戴勝圖卷 絹本設色 縱二五·四厘米 橫三六·二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這種思想,同樣也表現在《酬滕野雲》詩中:「功名亦何有,富貴安足計。唯有百年後,文字可傳世。霅溪春水生,歸志行可遂。閑吟淵明詩,靜學右軍字……」只有退隱,才能減輕精神上的矛盾和痛苦,只有詩文書畫,才能給精神帶來寄託。延祐六年五月,六十六歲的趙孟頫再次「謁告欲歸」,並獲准還鄉。途中,他的妻子管道昇死在臨清舟中。這對趙孟頫是一個極大的打擊。因為管夫人不但詩文書畫皆通,而且非常理解趙子昂,精神上給予他很大的支持和安慰,從趙孟頫給中峰和尚的信中,可見其感情之深。從此他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元英宗至治二年(一三二二年)六月,這位大書法家在故鄉家中「觀書作字,談笑如常時」死去。享年六十九歲。元朝廷追贈他為江浙等處平章政事,追封魏國公,謚號文敏。



文藏頭條號精彩內容:

問鼎——漫談楚式青銅器,領略極致精品!

容軒讀印——漢代官印(上)

婦好墓隨葬玉器賞析——王后·母親·女將

唯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趙孟頫書畫藝術(上)

文章內容來自《藝術品》雜誌

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秋天該進補了,吃頓皇室火鍋吧
各大博物館館藏 清代瓷器上的畫中仙
北京故宮博物院精品——彩織極樂世界圖軸
道教聖壇——欽安殿的超度祈福,神秘道場的類型揭秘
刻在石頭上的漢代奢華生活!——漢畫像石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