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印等主要客戶流失,俄羅斯軍工開始「為生存而奮鬥」

中印等主要客戶流失,俄羅斯軍工開始「為生存而奮鬥」

西媒稱,自2000年以來,全球軍備出口的25%由俄羅斯供應。最近幾年,俄羅斯軍備出口的主要客戶中國和印度的採購量明顯減少,迫使克里姆林宮在那些軍費全面擴張的地區開發新市場。

俄羅斯超過300萬的工作崗位與軍備製造有關,近10年來,俄羅斯的軍備出口額穩定保持在每年120億歐元水平,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4倍。

資料圖片:俄羅斯武器出口結構(透視俄羅斯網)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14日報道,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西蒙·韋澤曼認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工產業進入「為生存而奮鬥」的階段。韋澤曼解釋說,這是因為混亂的經濟形勢令俄羅斯國內的軍備需求崩潰,同時有些國家停止了從俄羅斯進口軍備。

1989年後,歐盟對中國的制裁迫使北京與莫斯科結成利益同盟,「這讓俄羅斯軍工產業得到全面振興,如果沒有中國經濟的增長,俄羅斯的軍備出口將幾乎為零」。

中國空軍殲-11B(中國國產改進型蘇-27)資料圖

從2006年開始,中國進口的軍備大幅減少。「中國模仿設計以實現自主生產,現在已經建造出比俄羅斯戰艦更加先進的戰艦。」韋澤曼說。目前,中國是俄羅斯軍備的第三大進口國,購買的主要是飛機發動機和防空系統產品。

全球最大軍備購買國印度在過去十年里,也是莫斯科的第一大客戶。雖然在俄羅斯的軍備出口中,仍然佔38%的份額,但最近新德里開始進口美國武器。

8月13日,《印度報業托拉斯日報》報道,美國已經準備好幫助印度實現軍事現代化。

俄羅斯每25個工作崗位中,就有一個崗位與軍工有關。「軍備出口對於俄羅斯經濟的運行至關重要,是為實現工廠現代化和製造更新和具有競爭力的武器的必需投資。」韋澤曼解釋說。與歐洲的製造商不同,俄羅斯試圖贏得從機槍到核潛艇軍工產業所有領域的競爭力。

近日,在俄國防部舉辦的「軍隊-2017」國際軍事技術論壇上,俄軍展出了包括T-14「阿瑪塔」主戰坦克在內的多種新型武器裝備。

武器是俄羅斯出口的第一製成品,而今後軍火貿易將在俄羅斯得到更大發展。韋澤曼指出,「軍工是俄羅斯佔據尖端位置的少數幾個產業之一,預計它的軍火銷售今後幾年將進一步增長」。

最近俄羅斯成功滲透到兩個以前無法進入、主要採購西方國家軍備的市場。埃及已經購買了24架米格-35戰機,而全球第六大軍備進口國土耳其幾天前宣布,將購買世界上最先進的S-400防空系統。

米格-35戰機

像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或孟加拉國等亞洲國家也正在進行軍備擴張,而俄羅斯試圖成為它們的重要供應商。

本 周 微 信 熱 文 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中俄首次在鄂霍次克海聯演;美摺疊式無人機能三棲發射
俄白軍演進行時:進入「擊退假想敵入侵」階段
中國駐美大使:決不允許任何人把核武器引進台灣
美國威脅將制裁土耳其:誰讓你購買俄羅斯S-400
岸田文雄成立諮詢機構 瞄準接任安倍首相之位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