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大寵臣彈劾范時繹枉法,雍正為何不懲反升藏詭秘

兩大寵臣彈劾范時繹枉法,雍正為何不懲反升藏詭秘

向敬之

1

雍正治吏不拘常規,對貪腐懶政者的手段極其嚴厲。然而,他在處置一個人的問題上,卻讓人匪夷所思。

雍正六年七月,蘇、松等地區盜匪成風,雍正指責江蘇巡撫陳時夏嚴打無策,代理兩江總督范時繹缺乏能耐,命將江蘇所屬七府、五州的盜竊案,悉數移交給浙江總督李衛管理,官兵都聽其節制。

陳時夏也是代巡撫,康熙四十五年進士。雍正治吏史上的佳話命官送母,送的就是陳時夏老母。雲南元謀人陳時夏,履職江蘇,牽掛千里之外的老娘。雍正即令雲南總督鄂爾泰,派人將陳母送至蘇州,費用皆由公家開支,進程都聽陳母吩咐。

陳時夏政績不顯著,玩忽職守。他的不作為,不是本文重點。主角是范時繹——清初開國文臣之首范文程的孫子,其父范承勛曾任康熙朝左都御史、兵部尚書。

范時繹代理總督,官職和品級卻不低。他以戶部尚書兼職,考慮得更多的是嚴控兩淮鹽務抓收入,把軍隊退出的地方房產再轉租出去賺錢。

史上著名的曹頫被抄案,讓曹雪芹家破人亡的,也是范時繹代督兩江時執行的。

雍正帝讀書像

他為國家財政想辦法,哪知雍正六年,李衛一封密折將他告到了雍正那裡:

「江、浙界上盜賊藏匿,浙省究出從盜,咨江南震澤縣捕治,竟以替身起解。案中諸盜,江南督臣范時繹留以待讞。」(《清史稿·李衛傳》)

范時繹與江寧大盜張雲如往來,用替身掉包,多次使抓到的不法分子逃過一劫。

李衛智擒曾參與「朱三太子案」的江湖人物甘鳳池後,查獲張雲如以符咒迷惑人,圖謀不軌,與甘鳳池搞反清復明的活動,計劃於雍正八年秋天舉事。張雲如之所以猖狂橫行,是因范時繹夥同按察使馬世烆、游擊馬空北包庇諸盜賊。

謀逆是死罪,足以株連九族。范時繹監管不力不說,還與賊首有往來,這還了得!事態嚴重,得重新向雍正報告。李衛是雍正的心腹重臣,但雍正不信范時繹暗通賊首,稱其乃不足置論之人,派工部尚書李永陞前往金陵會審,得到確鑿的證據。

此前,雍正命李衛和范時繹一同辦理江南軍政,令李衛查辦匪患時,曾給范時繹下過偵查的密旨。他滿以為兩道恢恢天網,不留漏洞,哪知漏洞被范時繹大開。

雍正八年二月,世宗下令,罷免范時繹,馬世烆、馬空北充軍。

按大清律,范時繹理應嚴懲,然雍正將他召回京師後,命先去管理太平峪的皇陵。沒過三個月,他又被起用,獲命協理河東事務。

2

在河東,他遇到了雍正帝的另一個寵臣田文鏡。

河東總督田文鏡彈劾:到任不到兩月的范時繹,在伏汛期間安坐家裡不上班。

誤工便是懶政。

古代嚴防官員庸懶,從遲到早退抓起,強調「清、慎、勤」,對遲到早退、缺勤等庸懶行為,均有懲治鐵律。遲到缺勤,就要扣薪水、降級、撤職甚至坐牢等。

雍正帝率先垂範,朝乾夕惕,自許以勤先天下。昭槤在《嘯亭雜錄》卷一中說他在位十三年,「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就是臨死前還在忙於政事。

一個勤於政事的皇帝,自然不會姑息一個懈怠職守的官員,更何況這一次的舉報者,是雍正好不容易立起來的模範總督。

雍正不就是論死,還重提舊事:我念及范時繹是勛臣的後人,加以重用,諄諄教誨,希望他以先人為榜樣,哪知他在江南總督任上,吃喝玩樂,荒廢政事,「無一察吏安民、詰奸禁暴之善政」(《清史列傳·范時繹傳》)。

他筆鋒一轉,稱是安徽鳳陽知府朱鴻緒曾舉薦范時繹操守廉潔,吃得很簡單,讓他很感動,於是命江南、江西巡撫等協助范時繹籌劃養廉之道。

養廉銀是雍正二年的創建官員補貼制度,藉以高薪鼓勵官員廉潔,規避貪污情事。雍正派人暗查,回報范時繹不拿該拿的養廉銀,是一個少見的廉吏,故而要支持他做一個專心儘力的封疆大臣。

《雍正王朝》田文鏡

李衛和田文鏡都是雍正寵臣,但關係並不融洽。田文鏡總督河南時,嫉妒浙江巡撫李衛受寵,私下在雍正面前說李衛的壞話。田文鏡見雍正不為所動,轉而巴結李衛。雍正七年,新加兵部尚書的浙江總督李衛母親去世,雍正命其回任守制,田文鏡趕緊派人前去弔唁並贈以厚禮。孰料李衛大罵:「老母雖死,亦不飲小人一勺水也!」令人將田文鏡使者擋在門外並將禮物丟進豬圈,以示不齒。

李衛與田文鏡的不和,雍正皇帝洞察入微。他需要能幹的大臣們相互制衡,就像他後來對於左膀右臂鄂爾泰、張廷玉的纏鬥不休,一直裝傻充愣。

李、田不約而同彈劾范時繹,雍正說:「顧時繹袒私交,容姦宄,朕復密諭李衛善為保全。且范氏為大僚者,惟時繹及其從弟時捷,勛臣後裔,漸至零落,朕心不忍,所以委曲成全之者至矣。復命協理河務,豈意伏汛危急,時繹安坐於旁,置國事弁髦,視民命草芥。負恩瘝職,他人尚不可,況時繹乎?」(《清史稿·范時繹傳》)

雍正下旨將其革職,但未及時查辦,待伏汛過後,才將他緝拿至京,下獄論罪。

刑部議罪,要將他弄在張雲如大案中問斬,但沒想到,雍正帝很快下旨:寬免釋放,授鑲藍旗漢軍副都統。

雍正十年四月,雍正簽發最高任免令,范時繹任工部尚書,兼鑲黃旗漢軍都統,三月後兼刑部尚書事,繼而兼管兵部、內務府。直至雍正十二年後,世宗才因他玩樂成性、行賄瑣事,革除尚書職務,下獄關了幾天,但很快被赦免。

3

對於這樣一個碌碌無為的官三代,一向從嚴治吏的雍正帝為何一再寬容,即便違法亂紀也一次次寬免,還是很快擢升高位、掌管要津?

雍正念及范氏前賢的大功,也沒必要一再縱容放任一個紈絝公子的胡作非為。而對待他其他人,雍正是出了名的嚴苛。岳鍾琪、傅爾丹的先輩也為國建有殊勛,且自身為雍正在疆場浴血奮戰,但因一兩次戰場失利,就被論罪下獄擬斬決。

雍正擔心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受其遙控行軍作戰,皆為死罪。他激賞重用鄂爾泰、李衛和田文鏡,是因為他們政績卓著。范時繹既無軍功,且執政乏能,父祖與雍正也無多少交集,卻受重用的程度,絲毫不比鄂爾泰之輩低。

雍正託詞是朱鴻緒的舉薦。朱鴻緒人微言輕,而范時繹早在雍正即位之初,就在受命為雍正監控政敵不斷地告密。

范時繹監控的對象,即雍正的胞弟、大將軍王胤禎(後改名允禵)。康熙去世後,撫遠大將軍胤禎被召回京師,隨即軟禁於景陵讀書,被授郡王虛銜,不許回京。

雍正元年正月,范時繹剛由佐領升馬蘭口副將,不到一月,旋任馬蘭峪總兵。清代總兵為綠營兵正,官階正二品。在短短二月間,政權過渡,並無戰事,范時繹被連升二次,無疑是新皇帝特別信任的人,干著特別重要的任務。

允禵

允禵的問題,有事出有因的,有情不可原的,范時繹悉數奏報給雍正帝的。

雍正痛斥「允禵無知狂悖,氣傲心高」(《清史稿·允禵傳》)。懲罰不斷升級,剛給的郡王降為貝子,還弄了十四條罪,擬斬。

雍正諭諸王大臣九卿,強調諸弟包藏禍心,允禩、允禟唆使允禵萌生大志,康熙知他在家必生事端,所以「特遠遣出征在外」。雍正為了終止朝野紛傳他凌辱胞弟,冠冕堂皇地稱希望允禵痛改前非,他卻不能悔悟,發生了蔡懷璽投書允禵案。

《清世宗實錄》四年五月戊申記載:「近者蔡懷璽投伊院內字帖,內開『二七變為主,貴人守宗山,以九王母為太后』數語。允禵不行奏聞,將要緊字樣裁去,塗抹,但交於范世繹,令無論如何完結,且雲『並非大事』。」蔡氏投書貌似怪語,二七一十四,即康熙第十四子允禵,而九王母指的是允禟之母宜妃郭絡羅氏。

故宮現存雍正硃批內,有多件范時繹在雍正四年奏報的允禵行動折,其中四件是關於蔡懷璽投書允禵的,其中歷敘投書允禵及軟禁詢問之經過。

雍正遂將允禵與其子白起同禁錮於壽皇殿附近。范時繹因監視有功,很快被擢為署兩江總督,先後任正藍旗漢軍都統、鑲白旗漢軍都統,仍署總督。范時繹監控有手段,理財有想法,但執政無原則,無政治責任,充當著積極的政治鬥爭的監視者、告密者,滿足了雍正的政治需要。

雍正重視他,不論功過都擢用,該是范時繹助他實現了某種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感恩,抑或堵嘴。

像康熙重用和縱容高士奇、徐乾學等南書房系重臣一樣,雍正創密折制,對告密者、監視者離奇放任。錫保如此,范時繹已如此。這,是雍正新政的一大弊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敬之 的精彩文章:

悍將遠征準噶爾失利論斬,為何說雍正之責不可推卸?
若無一個女人的生育大數據,雍正能搞定康熙重臣年羹堯嗎?
雍正有沒有戴著綠帽子,寵任能幹的允禮牽制隆科多?
御史揭發田文鏡十大罪狀,雍正當做奇談怪論嚴懲
三百兩銀子葬送一世英名,雍正最恨重臣交結錯了人

TAG:向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