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變身「綠色矽谷」,打造「神山奇蹟」,吸引大批商業精英,這個偏遠的日本小山村背後有什麼秘密?

變身「綠色矽谷」,打造「神山奇蹟」,吸引大批商業精英,這個偏遠的日本小山村背後有什麼秘密?

新媒體管家

鄉儂物語

神山町

一個偏遠的小山村

和日本千萬個村莊一樣

面臨著人口流失

老齡化、少子化等系列問題

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

只有年邁的空巢老人留守

整個村子暮氣沉沉,缺乏生機

而今,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這一切的締造者居然只是

一家本地的公益組織「綠色山谷」

而它的發起人也只有一個:大南信也

身為本地人的他

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之後

回歸家鄉,決心在這打造一個「綠色矽谷」

然而,夢想堅持了二十多年

終於見到了成果!

大批城市企業和年輕人到這裡聚集

新的工作、生活方式正在這裡萌生

神山町,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奇蹟

01

偏遠的神山町,一直努力著

神山町是日本德島縣東北山區的一個小村落,1955年,剛成立時人口共有2.1萬人。但隨著城市化以及老齡化、少子化趨勢,神山町現在的人口銳減到大約6000人左右,以留守老人為主。

不過,在神山町周圍,不僅有植物園、瀑布等美景,還有神山溫泉、燒山神像等名勝古迹,加上淳樸好客的民風,著實是旅遊居住的好地方。

為了把這麼好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以及改善村莊落後凋零的面貌和挽救人口過疏化形勢,一家本地的非政府組織「綠色山谷」連同它的負責人大南信也,提出了「創造性的過疏」 口號。

大南信也居中間

他清楚地意識到在創生事業中應該堅持兩點。

第一,在地方創生中,時刻要注意「質」而不是「量」。通過挖掘一些景點或鄉土料理來吸引大量遊客,終究不是長遠之計。一旦旅遊風潮過去,農村就會回到原來的樣子。

第二,應注重「人」而不是「物」。大南認為,地方農村要創造的應該是城市沒有的宜居環境。只有吸引了人才紮根之後,才能保證農村長遠發展。

這兩個觀點,並不是大南信也憑空臆想,而是來自他和綠色山谷在神山町十數年的實踐經驗。

正因如此,偏僻的神山町村落,一直在努力。它正一點一滴積蓄著能量,等待機會,一舉成功。

02

邀請海內外的藝術家,吸引遊客

1999年,神山町確定了以文化和藝術為中心開展農村建設的目標。由此,大南信也和他的團隊每年都會邀請三名來自海內外的藝術家,到村裡短住並進行創作。而他們的作品會留在村內一段時間,以吸引遊客。

漸漸的,大南發現,這樣的措施似乎沒有持續性。要保證遊客的數量,每年都必須在駐地藝術家之外,增加更多的藝術作品。而對神山町這樣的小農村來說,如此一筆不菲的投入顯然不切實際。

但是,他卻從中發現了一個特點,那就是藝術家們十分享受自己居住在神山町的經歷。在神山町的官方網站上,更是有不少人查閱或詢問當地的住房情況。

大南從中大受啟發,他意識到神山町所要做的,不是留住藝術家的作品,而是留住藝術家的人。便宜的住房與優美的環境,可以成為神山町再生的最大資本。

此後,他便開始和東京藝術大學的師生展開合作,對村裡已廢棄的民宅進行翻修與維新,以供移居的藝術家們居住。

03

企業的逆向選擇,村裡來了年輕人

隨著藝術鄰域的活動越來越多,大南已經不滿足現狀,他發現東京的企業和工作環境已經接近飽和,許多公司準備外遷。

借著這個機會,吸引了11家企業來到當地設立辦公室,其中甚至有企業把本部轉移到了這裡。

為了推動村莊的可持續發展,大南把視線鎖定在更長遠的未來。他深知,如果只是以低廉的土地價格吸引企業,一旦其他農村開始效仿,神山町的優勢就會大大減弱。

於是,他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幫助神山町啟動了對企業的逆向選擇。在接受企業時,神山町所優先考慮的是那些可以幫助村莊發展、完善村莊設施的公司。

另一方面,綠色山谷還開設了教育機構「神山塾」。主要吸收來自首都東京附近的年輕人,並結合神山當地的情況,為他們提供關於社區組織、鄉村改造和機構管理的培訓。

參加神山塾的年輕人,在畢業之際大多會選擇留在當地進行社區導向型的創業活動。從而為神山町的未來發展注入活力。

在一步步的探索和總結中,企業在選擇神山町,而神山町也在選擇企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同時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到村裡創業,使得神山町更加熱鬧,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盛況。

04

綠水青山間的辦公室,遠程辦公必備

來神山定居的人當中,有不少是厭倦了都市喧囂的白領。他們享受這裡開放、寧靜的生活氛圍。

然而,有的人來神山,為的是尋找機遇。這之中有探索新型辦公模式的創業者、尋找人生目標的大學畢業生,還有發掘創作靈感的製作人。

自從2000年開始,下鄉來淘金的人和企業更多。原因是神山町所在的德島縣,在全縣內籌划了光纖網路的整備工程。

即使是神山町這樣的小農村,也可以順暢地連接到無線網路。而當地寬頻的最高網速甚至可以達到東京的十倍。

這樣的網速,為遠程辦公提供了巨大的契機,加上神山的良好氛圍與環境,使更多IT公司在這裡試水,開設了衛星辦公室,把辦公模式的革新進行到底。

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神山町才有底氣吸引IT等產業的公司,並通過遠程辦公使得距離不再成為限制。

也正因為對遠程辦公的依賴,搬遷到神山町的企業大多是不需要太多人際交流的技術密集型企業和其他企業的技術部門。

而在一個更大的範圍看,遠程辦公越來越成為一種可以促進地方創生與農村復興的趨勢。

05

發展中的鄉村,神山町的「步伐」

隨著公司的入駐,神山町的發展步伐越來越迅速,不僅整合了村莊周邊的自然與文化資源,還吸引了各行各業進駐。

寄井座是神山町表演「人形凈琉璃」的團隊,歷史可追溯到1929年,但隨著林業的衰敗一同消失。

直至2007年,大南信也的「綠色山谷」組織租下場地,經過一番修整,重新將寄井座搬回舞台,使之大放異彩。

在神山町附近的燒山寺,其公交站就位於寄井座附近,本尊神為虛空藏菩薩。來到這裡參拜的人絡繹不絕,還有歌這樣吟唱:「思後世,恭敬燒山寺;雖出死,猶三途之難所。」

除了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美景之外,還有精緻的餐廳等著你——梅星茶屋。每天都有不同的推送,周二、三、六是意麵的天下,周四賣廣島燒,周五就是當地婦人大展廚藝的好時機,食物以「梅星」為主。

而梅星茶屋只是神山町眾多店鋪的冰山一角,深受居民喜愛的神山麵包房、On Y Va 咖啡店、岩丸百貨店等都是見證這個村子飛快發展的參與者。它們紮根於此,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幫助神山町快速成長。

06

神山町迎來新村民,人口呈現正增長!

42歲的廣瀨清治是一家網頁設計公司的主管,他和妻子一年前從大阪搬到神山町生活。「來這裡的理由很簡單,我可以使工作和興趣兩立」。

工作很舒適,早晨他會釣完魚再上班,辦公室和家都是日本傳統的木建築「古民家」,相距大概10步遠,「朋友都說這麼偏僻的地方不會有工作,但我的工作是以客戶為導向的,我相信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機會。」

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後,為防止東京再次發生災難帶來損失,在一家開發廣播電視監控系統工作的住田哲,也來到了神山町創建新的辦公室。

原本打算繼續把東京辦公室作為總部,只是偶爾來此辦公的他很快發現,自己想要留在這裡辦公。「在東京,我一個人住公寓,甚至不知道我的鄰居是誰。當然也不認識通勤電車的人。我在一個大樓里辦公,卻不認識周圍的人。」

於是就這樣,來神山町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在大南信也和綠色山谷的幫助下,神山町的遷入人口在2011年首次超過了遷出人口。

而在2010年到2013年之間,共有58戶家庭、105人遷入神山町。他們的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其中還包括27名兒童。

綠色山谷堅信有開放自由的交流,山村就可以改變模樣。如今,20多年過去,毋庸置疑,神山町的改變非常成功。

這裡活躍著才華橫溢的創意人和商業精英,它正一步步變成創造力的孵化器,工作方式的試驗場,成為21世紀的前沿所在,神山創造的奇蹟,依然在繼續。

本文為鄉儂原創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村合伙人 的精彩文章:

這個村的「女漢子」書記比男人更拼,硬是將貧困村盤成全國富裕村!

TAG:鄉村合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