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拍鳥時如何設置相機

拍鳥時如何設置相機

拍鳥時

如何設置相機

鳥網會員:szhengguo

拍鳥的時候,如何設置相機可以提高成功率,是困繞每一個攝鳥愛好者的問題。

每次到達拍鳥地點,把相機架上三腳架後,我都會重新想一遍這個問題,並重新設置一遍相機,對相機的基本設置做到心裡有數。

對了,我很依賴三腳架,萬不得已才會手持。我不反對手持,只是感覺自己手持的出片率太低了。

現將本人的一些攝鳥體會整理一下,與廣大攝鳥愛好者分享,歡迎批評指正。我用的是佳能機。

果怡/攝

先說拍攝模式:如果是蹲點守候的那種,場景環境光線比較穩定的話,優先考慮使用M檔。M檔是全手動設置,環境光線亮度穩定的話,可以固定設置ISO、光圈、快門,固定了曝光量,固定了畫質、景深和快門效果,心裡比較踏實。

鳥林細語/攝

特別是想拍逆光的話,拍攝效果最明顯。不過,要保持對光線變化的敏感,時不時地測測光,空中的光線總是在變化,有時這種變化我們的眼睛會忽略而不在意,鳥來時按快門才發現曝光不準,臨時調整很倉促。守候時無事,我會經常時不時的試拍,以保證相機設置到位。

冷雨/攝

如果是打游擊或光線條件變化很大,或根本不知道鳥會停在哪個角落時,推薦使用AV(光圈優先)或TV(快門優先)。我在使用7D機身的時候,喜歡用AV。7D的對焦點較多、連拍速度快、機身較輕,是打游擊、出差的好機身。

樂哈哈71/攝

但7D有個公認的缺點,ISO高感不行。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超過800,最好是400以下。使用7D時,ISO、光圈和快門對出片的影響都比較大,你不得不考慮控制ISO,不然回到家傳上電腦你會很鬱悶。當然,本人對圖片的畫質要求比較高。AV檔把ISO先預先設置了,然後把光圈暫時設為最大,拍攝時注意隨時曝光補償,隨時關注快門的跳動。當快門不是很理想時,要考慮犧牲ISO。

蒼然/攝

如果三腳架足夠穩定,慢門也是可以拍呆鳥的,我有不少片子,是15、20、60分之一秒左右拍的,也很清晰,拍的時候用了快門線和反光板預升。這種發現快門不足再調整ISO的方式,你可能會覺得非常不方便。我是覺得,這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畫質,可以防止快門的浪費。

如夢令/攝

不久前敗進了1DX,試拍過後,發現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ISO高感很贊。ISO打到3200也是小意思,畫質常常會超過7D的ISO800表現。這樣一來,我發現使用TV檔就方便很多。我將快門預設在1250或1600,ISO自動,以隨時抓拍飛鳥,當鳥兒發獃時,我會下降快門。當然也需要隨時根據環境光線作出曝光補償。一般相機會預設光圈為最大光圈,或略縮一小檔,這都沒有關係。當然蹲點的話,仍然是M檔用得舒心。

再說對焦方式:無論是7D和1DX,最常用的也只有定點對焦和中間一點帶周邊四點對焦二種方式。定點對焦用於對小鳥的眼珠,拍清楚眼珠,鳥兒有眼神光,容易出好片。鳥兒在取景器中很小,所以這不太容易,一般用於拍呆鳥。當環境光線比較差時,定點對焦有時會失靈,這時最好少用伺服對焦模式,用單次對焦,必要時改為單點對焦。

呼風喚雨/攝

中間一點帶周邊四點對焦,拍飛版很好,如果你想以拍飛版為主要目標,那這個對焦方式應該是常見的預設的方式。由於對焦面積太大,拍呆鳥就嫌它不夠精準了。當然,拍鳥和拍其它東西一樣,上架用屏幕手動對焦,是最精準的方式,要看鳥兒乖不乖了。中間一點帶周邊四點對焦抓拍飛版,通常採用伺服對焦方式。

本哥浮雲/攝

呆版在構圖時,可以用中央一點定點對焦單次對焦移動構圖;飛版在構圖時,可以移動對焦點在一旁,給鳥兒前方留點空間,仍然採用伺服對焦。1DX的點測聯動在拍飛版時,能派上用場了。

END

以上呈現的是鳥網會員分享的拍鳥心得,所有插圖也都是鳥網會員朋友們的辛苦成果,在此讓我們一併表示感激。

如果讀完此文您也有所觸動,不妨立即行動起來。鳥網真誠希望,您是愛鳥、護鳥的同道,也能在觀鳥、拍鳥中不斷提升。

如果,鳥網能為您的生活帶來些許啟發,歡迎您的分享和轉發。

這裡希望為您提供更多的便利:鳥網商城特別推薦國外最新款便攜三腳架,您只需長按二維碼即可獲知詳細信息。

關注

鳥網按

排版/清芬扶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鳥網國際 的精彩文章:

9月3 鳥網每日一圖

TAG:鳥網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