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收藏見證歷史6-28傳統與時尚,楚地、吳越酒器禮器,盉

收藏見證歷史6-28傳統與時尚,楚地、吳越酒器禮器,盉

接上文《收藏見證歷史》(6-27)

西周晚期,商及西周早期流行的大量酒器禮器,隨著禁酒令而大量消失,西周青銅器銘文中顯示,周人認為酒成了商亡國的首要罪魁,故要加以限制,但西周最後的結局證明了這個認知的偏頗。時間進入春秋時期,無論中原還是楚地、吳越,酒器又開始逐步興起,承接商周傳統,同時融入更多時代的特點。

盉,夏、商時期的傳統酒器,西周中期後漸少見,春秋中原地區只出現於一些大型墓葬中。楚地盉,數量漸多,早期器型、紋飾傳承西周晚期青銅器總體風格。

---波曲紋盉,春秋早期,湖北京山蘇家壠出土,高20.5,口徑11.6公分

這是早期曾侯墓地遺存,風格明顯傳承西周晚期青銅器,器型規整而較簡,突出紋飾的表現。

此器,小口,斜肩,鼓腹;長流,飾獨角獸形;鋬上飾雙耳獨角獸;四獸形足;腹部飾西周晚期流行的變體龍形波曲紋;器肩部飾獸面紋。

獨角獸形的形象是這件器物極富特色的裝飾形象。

---蟠蛇紋盉,春秋晚期,河南淅川下寺3號墓出土,高26.1,口徑11.4公分

這是春秋晚期一種常見盉的器型,在中原地區、楚地、吳越地區都有發現,器腹扁圓,平蓋,蓋上有鏈與提梁連接;獸形流,獸形鋬,提樑上飾浮雕獸,三獸足。整體器型莊重規整。

蓋、提粱、器腹,都飾變形蟠蛇紋,而所謂蟠蛇紋,從本質上來說,是龍的一種形態。主紋飾之間以凸起鉉紋間隔。

---吳王夫差盉,春秋晚期,上海博物館館藏,高27.8公分

銘文顯示,這是大名鼎鼎的吳王夫差為一名女子所制盉,我們以此件對比上件楚國高級貴族的盉,基本形制沒有區別,只在風格表現上,更體現吳器的清秀。裝飾布局同樣沒有區別,只是在裝飾內容上,體現吳越特點。

流為龍首形,有尖角,龍額之上另有一小龍,大龍之上有小龍,這是春秋吳越地區一大裝飾特點。提梁由無數龍形軀體糾纏而成,似與頸部飾滿鱗片的流口龍首渾然一體,提粱上有透雕龍脊,器鋬裝飾為同樣的龍脊狀,由此,流、提粱、鋬形成一整條雲霧中穿行的大龍!設計極巧妙!此器提粱明顯也使用了失蠟法鑄造。

春秋盉,是傳統文化的恢復,其功用及總體形制,都傳承商及西周早中期,但融入春秋元素,形成新的不同區域,包括中原地區、楚地、吳越都推崇的形制,而其向心力應該仍是中原地區東周皇家文化的影響。如果說楚王問鼎中原的故事更富有傳說的戲劇性,但盉的形制及紋飾布局的表現,則印證了同一文化內涵影響下的傳統文化的頑強生命力,同時新工藝及新思潮,又帶來了新的時尚,新的表現。變革中的春秋,正是傳統與時尚相結合的一個歷史重要節點!

---獸面紋龍流盉,春秋,上海博物館館藏,高30.1公分

此件盉製作精美,吳越特色明顯。器身為獸面紋鬲體,由此,器口部成鈍三角形;長流似龍出水,彎曲上揚,龍身上另攀附兩小龍;蓋頂鈕成盤旋龍,龍上身拱起,與流上龍同向,雙龍形成美妙的曲線;鋬似獨角獸形。

整器大量採用浮雕裝飾手法,且這件器物出土後特徵顯示合金中鉛含量較高(吳越地區青銅器特點之一),更突出了線條的清晰,是吳越地區春秋青銅器精品。

春秋時期,吳越還多有一種垂腹狀盉,大多裝飾較簡,實用性明顯。

---獸鋬盉,春秋中期,安徽廬江出土,高17公分

這類盉也廣泛流行於春秋時期的中原地區及吳越、群舒地區。

鬲身、盤口、短流、鋬轉化為長曲柄,上揚高過盉頂,划出優美的曲線!此柄浮雕獸首。

此器器身光素無紋,但別有風味,極其生動!體現了春秋時期審美情趣的多樣性。

未完,待續。下一篇繼續鑒賞春秋藝術精品

隨時收看原創歷史文化收藏系列文章,請關注作者」存意歷史收藏「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存意歷史收藏 的精彩文章:

收藏見證歷史6-25春秋楚地青銅鼎與吳越青銅鼎三,百越、群舒青銅器
收藏見證歷史6-24解析春秋楚地青銅鼎與吳越青銅鼎二
收藏見證歷史6-23解析春秋楚地青銅鼎與吳越青銅鼎一
收藏見證歷史6-19春秋楚式玉器風格的逐步形成期
收藏見證歷史6-18春秋楚式實用器玉器,春秋玉材與和田料

TAG:存意歷史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