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悟空原來只是一個備胎

孫悟空原來只是一個備胎

話說觀音奉如來之命組建取經團隊,於是觀音一路向東去往大唐。

路上碰到了在流沙河界受刑罰的沙僧,沙僧有個玩具,是九個取經人的骷髏串起來的,此處是東土大唐往西天去的必經之路,也就是說,在唐僧來之前,已經有過九個取經人了,只是他們運氣不好,全被沙僧吃了。

我們知道在西遊世界裡沙僧的本領比較弱雞,可取經人一連九次死在此處,難道如來不知道此處兇險?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尋個神通廣大的徒弟保護取經人?

怪哉!

觀音收服了沙僧,答應他上西天取經功成之後「教飛劍不來穿你」、「復你本職」;

遇上錯投豬胎的八戒,答應他取經之後「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

救了差點被斬首的小白龍,「饒他性命」、「與取經人做個腳力」;

對五行山下的孫悟空說:「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取經人護送小分隊當中,唯有一個孫悟空得到了觀音「修成正果」的允諾,也只有孫悟空得到了如來賜下的「緊箍兒」,這個「緊箍兒」可以看作是入佛家體制的通行證。

但觀音對悟空說的話很有意思:「再修正果」,為什麼會有一個「再」字?悟空以前就修成過正果嗎?當然沒有。

關於這個「再」字,咩咩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取經人大徒弟的位置,原來是給六耳獼猴備著的。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六耳獼猴頭上也有一個「緊箍兒」,照妖鏡下都沒有現原形,可見是真品;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唐僧之前的九個取經人都被沙僧吃了。

故事至此,也就串成了一條線:很久以前如來就有了尋取經人的想法並且付諸實踐,一連找了九個取經人,還找了神通廣大的六耳獼猴當保鏢,可惜六耳獼猴不是個省事的主,他一心一意要自己上西天,「我獨成功,教那南贍部洲人立我為祖,萬代傳名也。」

所以,到了流沙河,六耳獼猴就眼睜睜看著取經人被沙僧嘎嘣吃了,自己坐在旁邊默默鼓掌。這麼一連九次,如來當然毛了,他決定再養一隻新猴子。

恰好這個時候,花果山一塊仙石里出了只靈明石猴,嗯,年紀小,心思單純,不錯不錯。於是乎,小猴子孫悟空成了如來取經大業的備胎。

如來兢兢業業地培養這隻小猴子,把他塑造成了本領通天、一心向體制的好猴子,就連青春期的叛逆也是如來一手策劃的(大鬧天宮),然後風風光光現身、出手,把猴子壓在五指山下等取經人來,順便給了天庭那群道教神仙一個下馬威。

如來沒有想到,這一切竟都在六耳獼猴的預料之中。

這隻小猴子,是六耳把它送到如來面前的。

上一期已經說過,六耳獼猴叛出師門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待在花果山,結識了通臂猿猴、赤尻馬猴等兄弟,孫悟空出生後,就把它推到了猴王的位置上去。【六耳獼猴的雄心壯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六耳獼猴「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他知道如來不甘匍匐於道教天庭的統治之下,要將仙佛的權力結構來一場大換血,這正和六耳的雄心壯志不謀而合。

原著多次提到在西天靈山「常見玄猿獻果」,靈山乃佛門清靜地,為何常常有猴子鬧騰?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也許這隻玄猿,正是六耳獼猴,他借著獻果的機會來到靈山,與如來進行了一場密會。

說實話,當時如來的處境並不好,首先靈山佛派的地位遠遠不如天庭,第七回孫悟空大鬧天宮,玉帝請如來幫忙,天庭傳召,如來立刻應命,甚至還不如二郎神「聽調不聽宣」硬氣。

而他奉命前去的時候,還不忘叮囑眾菩薩:「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為何這樣說?因為有人想亂了禪位,靈山內部並不安分。

如來想穩固地位、強化佛派的心理被六耳獼猴捕捉到了,接著玄猿獻果的機會,六耳用一張巧嘴說服了如來,兩人一拍即合,定下取經大業,藉由取經名頭剷除從東土到西天的各種反對勢力。可能還商量好了成功以後,靈山佛派掌控天界,六耳為妖祖掌控下界,二分天下。

但是六耳獼猴沒有想到,如來的控制欲太強了,他不肯把取經大權放給六耳獼猴,而是找了個和尚,只讓六耳給人當保鏢。

六耳很不滿意,他以為,只要把取經人弄死,如來就會讓他當取經人,可沒想到,一連死了9個取經人,如來也沒有把六耳扶正的意思,反而打算把他這個不盡心儘力的保鏢換掉。

六耳很生氣,但他沒有立刻和如來鬧翻。你如來不是要過河拆橋嗎?沒關係,你找來的備胎也是我的人!

如來當初選中六耳當合伙人的時候,就是看中了他是「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不屬於任何門派,要選備胎,當然也要這個條件,可四猴里,赤尻馬猴和通臂猿猴是和六耳一個鼻孔出氣的,唯一的選擇只剩下了孫悟空。

如來怎麼也沒有想到,這個孫悟空居然是被六耳親手捧上猴王寶座的,而且還是他的同門師弟。

本來孫悟空代替六耳去取經,如來滿意,六耳也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皆大歡喜。

萬萬沒有想到,孫悟空卻走上了兩人都預料之外的成長道路。換言之,對這個備胎保鏢,六耳和如來都不咋滿意。

在如來看來,這隻猴子忒不聽話了,胡亂殺人,心中無佛;而六耳卻嫌他太乖,毫無野心,一心想往體制鑽。

於是如來設計讓唐僧趕走了悟空,六耳卻趁機假扮悟空,打算直接自己上。

於是才有了五十七、五十八回真假猴王之辨。

孫悟空不是蠢瓜蛋子,當六耳獼猴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他瞬間就認出了那就是昔日花果山水簾洞的那隻老獼猴,一番打鬥下來,他忽然發現,這假猴子可能就是昔日那隻叛出師門的沒良心猴。而也就在同一個瞬間,他明白過來,原來取經這盤大棋,從一開始就是給六耳獼猴準備的,而自己,只是如來臨時找來的一個替補品罷了。

於是他勃然大怒,要與這初次見面的六耳師兄斗一個高下。斗著斗著,他忽然靈光閃現,何不趁此機會,利用一把當前的局勢呢?

如來只給了取經人成佛的指標,他的徒弟是沒有的。等到五聖成真,唐僧是「旃檀功德佛」,其他人都只能當菩薩。孫悟空是個一心向體制的人,從前一心上天宮做公務員,現在一心去靈山當官。要當官,就得當大官。

可是只給唐僧當保鏢是混不成大官的,六耳獼猴的出現給了他一個機會,你不是想把俺老孫趕下台嗎?老孫乾脆就踩著你的肩膀往上爬!

於是他上天入地,找觀音、找玉帝、找唐僧、找閻王,無非就是要告訴如來:你的破事我都知道了,只要我想抖出去,分分鐘三界都知道了,趕緊來討好我吧!

而事態的發展也果如他所願,照妖鏡是照不出兩人真假的,因為同為混世神猴,他二人本相是一模一樣的三頭六臂,觀音和地藏菩薩的諦聽都是佛門弟子,當然害怕捅破如來與六耳曾經的共謀,只能把渾水推到如來面前。

六耳獼猴以為他手握著如來的把柄,如來本來就想棄了悟空,此番定會順水推舟,就讓自己頂替了悟空的位置——這位置本就是他的。

他沒有想到,如來會狗急跳牆,斬草除根。

六耳獼猴一向伶牙俐齒,但到如來道破來歷後,他卻一言不發,在沉默中被打死,他為何不為自己辯駁?為何不當眾揭穿如來?

當時六耳「急縱身」,作者的說法是他要逃,但也有可能,他是站起來想要說話,孫悟空上前,卻被如來攔下:「悟空休動手,待我與你擒他。」

當時有三千諸佛在場,如來作為老大何必親自出手?當然是急於滅口。如來拿金缽盂將他罩住,使他口不能言。

孫悟空會意,立刻將其一棍打死。其實若真坦蕩,為何審都不審就把他打死?佛家講究慈悲為懷,孫悟空當場殺猴,如來不但不怪罪,反而連聲道「善哉」,善哉啥意思?是誇獎贊同的意思,「悟空幹得漂亮!」如來心裡說。

不但當眾誇獎,還給了悟空「那時功成歸極樂,汝亦坐蓮台」的允諾。

取經成功後,唐僧自然成佛,而弟子中,唯有一個孫悟空成佛。

從打算換掉孫悟空到給他成佛的承諾,孫悟空做了一個很關鍵的選擇,那就是唐僧趕他回老家時,他沒有傲然離去,而是:「這和尚負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訴觀音菩薩去來。」

這就足以說明,孫悟空的理想僅僅是「入體制」而已,而六耳獼猴卻可以堂而皇之地宣告「教那南贍部洲人立我為祖,萬代傳名」,此等心氣甚高,絕非甘拜於凡胎肉眼且性格懦弱的唐三藏門下,低聲下氣俯首當老二之人。而孫悟空一心要入編製內,只要許給他升官發財的未來,他就會乖乖聽話。

立雄心壯志要將天地換顏面的六耳獼猴死了,孫悟空順利回到隊伍,這師徒四人的矛盾被強行壓了下來,各自帶著各自的小九九繼續西行···

一場早已離心離德的取經之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突厥不敢攻打大唐 因為大唐全國都在賣馬糞
明代宗朱祁鈺 死後慘遭報復的皇帝
喂,110嗎?我女朋友一直哭,請問怎麼哄?
如何在一次核打擊中活下來?你必須掌握這些知識。
九個一語成讖的歷史故事,報應來的飛快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