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請別再為這種表演花一分錢

請別再為這種表演花一分錢


我們確實把快樂


建立在了動物的痛苦之上




互聯網最不缺的,就是




從撕名到撕利,從撕一個人到一群人乃至一個行業。




好煩。



但有一種撕,Sir絕不反感。




事情是這樣——




前陣子,離Sir上班不遠的廣州動物園,官方宣布永久終止馬戲表演。








動物園工作人員表示,廣州動物園將改變傳統動物園「櫥窗式」展示動物的固有觀念,根據野生動物生活習性,還原動物生態環境。





網友紛紛點贊。




然而調查發現,9月1號後,園內的馬戲團仍在對外售票並進行動物表演。




怎麼回事?



馬戲團團長和動物園「撕」了,一方想清場,一方不走人。

團長表示:表演我們還是繼續,和動物園沒談妥的我們繼續談,談到有個說法為止。

園方則回應:目前馬戲團的演出屬違法經營,

請廣大遊客不要購票入場參觀

爭議尚未塵埃落定,但我們歡迎這種爭議。因為它把目光投向被圈養和利益綁架的動物園動物,喋喋不休地追問,我們與動物的邊界,到底在哪?




豈止野生動物作為道具用於商業活動該禁止,連動物園該不該存在,目前也在「撕」。




這有什麼好撕的?




看完這段被「忽視」的事實,再回答不遲。




《我們該關了動物園嗎 ?》


BBC Horizon: Should We Close Our Zoos?







沒錯,

關了

那「該死的」動物園




作為活了一個多世紀,早已融入我們生活的大型場所,動物園幾乎遍布大小城市。




它承載無數家庭美好記憶,創造了經濟價值,於動物保育、研究也有意義。




問題是,以上光鮮,只是它的A面。




動物園的B面,遠比你想像的殘忍。



先說每座動物園最大的「明星」——




大象






在過去,如果一座動物園沒有大象,這是不可饒恕的。




沒人去看。




動物園超90%動物,都是圈養,但大象,

是最不適合圈養的動物之一




通過紀錄片的鏡頭,我們看到兩頭圈養於動物園的大象都病了,分別患上不同程度的關節炎和慢性足部疾病。






原因無他,走動距離少,同時也沒走在合適材質上(是泥土草地不是水泥地)。




尤其到了冬天,大象只能窩在空間更狹窄的室內。




所以,當你看到動物園的大象表現得遲鈍、冷漠,不要笑它懶洋洋,這其實是一種

極度的悲傷和沮喪




就和我們一樣。




除此之外,遊客在動物園中向大象餵食蛋糕等非自然食物,也讓圈養大象比野生大象要肥胖。




壓力

肥胖

,是圈養大象短命的兩大誘因。




一則數據,圈養出生的雌性亞洲象,平均能活

十九年

,而那些在緬甸伐木場每天被奴役勞作的大象,卻能活到約

四十歲







既然會讓大象壽命減半,為什麼還將其圈養在動物園。




很簡單,因為人類愛看。




問題來了——




動物園,到底是該優先考慮人的喜好,還是動物的習性




先別回答,繼續往下看。




Sir拋個專業名詞:

規癖行為





是動物異常行為之一,又稱為刻板症、古板症,以固定模式 或頻率反覆出現且沒有明顯生物學功能的行為。




簡而言之,就是

不正常、重複性強、無明確目的的行為




比如你經常能在動物園常見的。







研究表明,80%的動物,在圈養狀態下會出現規癖行為。在野外很難見到。




北極熊

,則是最容易產生規癖行為的物種之一。







北極熊




北極熊活動需求範圍,是陸生哺乳動物中最大的,有的甚至超過25萬平方千米。




北極熊是獨居動物,你很難看到兩隻北極熊在一起。




但在動物園中,經常出現二十多隻北極熊共同生活在一個大籠子。




擁擠的環境嚴重損害了北極熊的行為能力。




Sir曾經提過一部紀錄片,《黑鯨》,那部片里,一隻「乖巧」的虎鯨,突然「發瘋」殺害了馴鯨員。




當時就有人提出,會不會是因為圈養,導致虎鯨失控?要知道,海洋里的虎鯨,每天要游160千米。




動物園的北極熊也傷過人。







一名德國女子突然跳進北極熊館內熊進食的區域,4頭北極熊中的一頭游近她並襲擊她。她的手、臂、腳和背部被熊嚴重咬傷,但沒有生命危險。





甚至,近幾年北極熊傷人事件頻發,一大原因,據說就是全球氣候變暖,北極海冰融化,依賴浮冰捕捉食物的北極熊不得不上岸,進入人類生活區覓食。




再一個問題——




就「戰鬥力」來說,北極熊絕對是生物鏈中的頂級捕食者,但和人類比起,誰才是更強勢的一方?





還是先別回答,繼續往下看。




北白犀




有沒發現,今天,越來越多動物園,管自己叫

動物保護中心,

但《我們該關了的動物園嗎?》告訴我們,這種說法其實經不住考驗。




不可否認,許多動物園成功培育數量不少的瀕危動物,但這些被圈養的動物,個數再多,也很難在野外獨自保持穩定數量。




多數珍貴動物放生階段就以失敗告終。




動物園繁殖計劃中,最受爭議的就是

北白犀







由於人類對犀牛角的旺盛需求,幾十年來,野生北白犀早已滅絕。





幾個月前還尚存的三隻白犀牛,被偷獵者近距離射殺,只為了得到珍貴的犀牛角。




也就是說,北白犀的未來只能依賴動物園人工飼養,繁殖。




當真可行?




納比雷是一頭北白犀,是世上僅存的五頭白北犀之一。

納比雷已經到了生育年齡,但她生不了了。




因為圈養。




圈養會讓公白北犀沒有交配衝動,而沒有交配行為的雌白北犀,會慢慢喪失生育能力。




1975年,北白犀第一次被帶到捷克皇宮鎮動物園,圈養期間,只有四隻小牛出生,多年來,動物園為了增加北白犀的繁殖幾率,絞盡腦汁。




人工授精?失敗。




送回野外?失敗。




工作人員慢慢絕望地發現,

圈養種群的發展歷史,也是物種緩慢滅絕的歷史。




2015年,動物園兩頭圈養犀牛去世,世界僅存三頭北白犀……







目前阻止北白犀在地球全面滅絕的唯一希望,在實驗室——通過保存能分化成各種細胞的北白犀幹細胞,「製造」出更多北白犀。




所以,今天動物園存在的意義,還剩下什麼?




展示動物生活習性?快速發展的電視、電影,已經可以完全代替這部分功能。




教導大眾熱愛動物?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在動物園參觀大象會使人轉變為自然環境保護者。




拯救瀕危滅絕動物?北白犀的例子告訴我們,越來越難。




所以,再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

我們該關了動物園嗎?




不好意思,這部紀錄片並沒有給我們一個篤定的答案。




但Sir以為,這恰恰是它的價值。

今天我們面對任何議題,常見的,是群情洶湧,高舉高打的感情對罵;罕見的,是有科學支持,事實依據的理性對話。




還記得當年湖南衛視《奇妙的朋友》引起的爭議嗎?







把一隻幼年倭猩猩從父母、同伴圍繞的環境帶走,穿上「人類衣裳」,將其暴露於到處都是攝像機的陌生環境,再找幾個大明星親親抱抱,這就是你的交友方式?你會這樣和朋友相處?




相比之下,Sir認同《寄生獸》這段話。





不同生物之間,時而互相利用,時而相互殘殺


但是,絕不可能相互理解


要用自身的價值標準去理解另一種生物,原本就是行不通的


所謂的體恤其他生物,我覺得就是人類的自我滿足罷了


也許其他生物都不是人類的朋友


但是,即使我們不了解它們,它們也是值得我們去尊重的共存者









想要保護其他生物正是因為人類本身太過寂寞了


想要保護環境也是因為人類不想毀滅


這一切都是人類的自我滿足罷了


不過我覺得沒什麼不好的,這就是一切


用人類的標準去蔑視人類是毫無意義的







說到底,比起口口聲聲的愛與和平,Sir寧願相信我們和動物之間的相處,是

有攻有守,各取所需的交易。




前者的關懷,仔細打量,難免泛著表演的做作,而在後者的冷靜里,你看到真正平等的尊重。




保護動物,絕不是把動物園關閉就能完事。

這是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救援」。




對象是動物,也是人類自己。





《我們該關了動物園嗎 ?》就告訴我們——




於動物園:把動物福利放在首位,而不是人;豐富動物生存環境,擴大活動空間;減少動物的種類和數量,不同動物園應該各有所長。我們不需要隨便一座動物園,都要集齊斑馬、長頸鹿、大象、犀牛等所有動物。




而對我們每個人:不要隨意在動物園中給動物投食,也不要為了得到反應向動物投石;認清真相,反思行為,是我們為了發展,大大改變自然環境,才加速破壞動物棲息地。




最後,切實地參與動物保護之中,而不是指望科技進步,奢求動物園培育來收拾殘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Sir電影

(ID:

dushetv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值班編輯:俞楊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閱讀 |微信發照片,千萬別傳「原圖」



點擊圖片閱讀 |毛澤東的侄外孫女王海容:終身未婚,餘生沉默



點擊圖片閱讀 |iPhone XXXXXXXXX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李晨求婚范冰冰成功:最幸福的是,你溫柔呼喚,而我恰好應答
20款輕輕鬆鬆就跑30萬公里的車型 真沒德系美系啥事?
中國距離產房現代化,不只差在無痛分娩和一個單間
最新奧維日報周數據顯示:海爾洗衣機市場份額35%,幾乎是第二名的2倍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