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說中醫好(2):不用儀器藥物,一雙巧手醫行天下!

我為什麼說中醫好(2):不用儀器藥物,一雙巧手醫行天下!

有一次,我坐車到汕頭親戚家做客,見我到他家,親戚高興極了,但談話間我看到他皺著眉頭,一問才知道親戚原來是腰痛不適,這幾天躺在床上痛苦不堪。我知道他有慢性結腸炎、腰椎骨質增生,又長期在電腦前工作,剩下的時間就是開汽車,這段時間又休息不好,可能是上火了。我就對他說:「我來幫你治療吧」!他看了看我,一眼疑問說:「不必了,你是來做客的,沒想到我會這樣,那有帶什麼治療工具」。我聽完呵呵一笑,對他說:「我最大的本事就是不用什麼工具也能幫你治病」!接著我幫他把脈後,就在他的手掌及下肢腳掌按了一通,確定了幾個明顯的痛點後,就在這幾個痛點推、拔、拿,他不一會兒就覺得疼痛癥狀緩解很多。我又教他認識這幾個痛點,可以在平時按一下,再次發作時緩解癥狀。我對他說,華佗神醫針灸時也是不記穴位的,他正是憑著「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道理來治療的,推拿也是這樣。

很多看過武俠小說的朋友經常被小說中的「空手奪白刃」所折服,但他們卻不知道中醫其實也有「空手奪白刃」這一招,那就是憑一雙巧手,通過刺激人體經絡穴位而達到治病目的。是的,中醫就是這麼牛逼,不用儀器藥物,一雙巧手醫行天下!

一、垂手可得的治療方法。

記得我在很小的時候,胃腸功能就不是很好,經常會肚子痛胃口差,當時我還是學生,我從民間醫籍中學到一種腹部按摩方法:在睡覺前自己用手在腹部順時鐘按摩36次,至感覺腹部有熱氣,再從劍突下用雙手螺旋樣按摩至下腹部,也是36次。就是這麼簡單的按摩治療動作,使我多年的慢性胃病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進入大學後,中醫課程的針灸和推拿按摩方法讓人著迷,畢業前,很多同學為了到外國留學,到中醫學院和廣州醫學院學習針灸和推拿按摩。但他們學習是為了能拿到一個理療證書,以便以後到外國多一道保障。我當時沒有多少錢可以辦這個證,恰好廣州醫學院有位高中同學在負責這方面工作,就希望去他那裡旁聽學習針灸和推拿按摩,我同學同意了,後來就在他那裡學習了幾個月的針灸和推拿按摩。

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學可能吃壞了肚子,肚子老脹氣,不舒服得在床上哼哼叫,他吃了很多西藥都沒見到好轉。旁邊的同學就對我說,你學習的中醫方法拿來試試吧!對呀,我就給他按摩臍周,碰到在明顯痛點就按壓一下,一會兒,這同學就覺得肚子熱熱的,腸子也蠕動起來了,排了些廢氣就覺得好很多了。

二、什麼是推拿按摩治療

推拿按摩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是通過醫生的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療的目的。它是一種比較古老的治療方法,遠在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推拿按摩療法就被廣泛應用於醫療實踐,吳謙等編著的《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則更為系統地總結了按摩推拿對傷科疾病的治療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同時提出了:「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必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的辨證施術原則,至今仍受到後世醫家的推崇。

推拿按摩是操作者用手或肢體其他部分刺激治療部位和活動患者肢體的規範化技巧動作。由於刺激方式、強度、時間和活動肢體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許多動作和操作方法均不同的基本手法,並在此基礎上由兩個以上基本手法組合成複合手法(如按揉法、推摩法等),或由一連串動作組合而成、有其操作常規(或程序)的複式操作法等等。

推拿按摩具有舒經通絡、促進氣血運行、調整臟腑功能、潤滑關節、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作用。正因為推拿具有這樣的作用,在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常見疾病的治療方面,效果很明顯。

推拿按摩手法有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我主要最常用的按和摩兩種方法。

(一)按是壓的意思,用手指或掌面著力在體表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漸用力下壓,稱為按法。

要領:按壓方向要垂直,用力要由輕到重,穩定而持續,使剌激充分透達到肌體組織的深部。切忌用迅猛的暴發力,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對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臨床應用時常與揉法結合使用,組成按、揉複合手法,即在按壓力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再作小幅度的緩緩揉動,此手法剛中兼揉,既有力而又柔和,按法的具體動作很多,有大指面直接法或用大指背屈而按之,或兩手對面合按之,胸腹則以掌心按之。

(二)摩是撫摩之意,在推拿手法中主要分為摩法和摩掌法。作食、中、無名指指面附著在體表的一定位置上,作環形有節奏的撫摩,稱為摩法,摩法是推拿手法中最輕柔的一種,動作要領應掌握肘關節微屈,腕部放鬆,指掌自然伸直輕放在體表的一定部位上。然後連動前臂作緩和協調的環旋撫摸。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均可,每分鐘頻率約定120次, 石宣秘錄中說:「摩法不宜急,不宜緩,不宜重,有中和之義施之」。近代則有姜、蔥汁、冬青膏、松節油等作為應用摩法時的輔助用藥。摩法如同一指禪法結合成為推摩複合手法。這是點與面相結合的手法,即大拇指推所取穴位,其餘四指摩相應的部位,更能加強其治療作用。

(潮州畫家陳天的畫)

三、東瀛人偷師學按摩。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模仿的民族,但學習模仿的對象基本只限於強者。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發展的邏輯。其實小日本在侵華戰爭中,除了經濟掠奪外,最慘痛的就是文化掠奪,我國很多好的中醫方劑被日本掠奪過去,這也是中醫藥在日本發展的邏輯,最終成為他們反過來嘲笑我們的工具。看看日本人鄭秀美(出生於日本鹿兒島縣)寫的這本《手掌按摩健康法》就知道了。

他總結的方法其實也是來源於我國的中醫學經絡穴位治療。

四、教你幾招隨手可幫自己或別人治病

我在工作室為病人看病後,總忘不了教病人幾手隨手就可以康復的方法,現在這裡也教大家幾招吧!

(一)頭痛

很多人看小說時,可能經常看到一些環節說某人想事件太多頭痛了,就自己揉了揉眼睛兩側的「太陽穴」,這不是小說家自己編造的,確實是這樣:太陽穴能治療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秘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認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腦的青春常在,返老還童。當人們長時間連續用腦後,太陽穴往往會出現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施以按摩效果會非常顯著。 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二)消化不良

很多人經常出現消化不良癥狀,如慢性胃炎、膽囊炎或肝炎。這些人都有腹脹不適,飲食較差。我就教他們用「全息治療法」按壓手掌這些穴位。

按壓中部有疼痛的部位(即痛點)至疼痛減輕,就可以緩解癥狀。

(三)、心前區悶痛不適。

現在很多人因熬夜或煩惱,經常會出現心前區悶痛不適,這個時候我建議的不是服用什麼西藥,而是建議按壓「內關」穴。

內關穴出自《靈樞.經脈》。歸屬:手厥陰心包經,為本經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

按壓內關穴能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幫助入眠,可調節自律神經,抒壓/解除疲勞,改善胸痛、心悸、盜汗,舒緩腹脹感,治頭暈、心痛、暈車等。對於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嘔吐,孕吐、暈車、手臂疼痛;呃逆,健忘,失眠,癲狂,癇證,郁證,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產後血暈,肘臂攣痛。心絞痛,心律不齊,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無脈症等均有治療作用。

我在臨床上也曾對早搏和呃逆有一定治療經驗,按壓或針灸後可以緩解癥狀。

(四)腰痛

現在腰痛的人很多,你看現在的電視廣告就知道了,到處都是補腎祛風濕藥物廣告。但我經常告訴朋友不要亂用藥,用中醫的按壓方法最安全,其中有一個要提是就是「腰痛點」。

腰痛點為經外奇穴,出自《常用新醫療法手冊》、《針灸學簡編》。穴位在手背指,當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間,當腕橫紋與掌指關節中點處一側2 個穴位,左右共四個穴位。

按壓「腰痛點」舒筋通絡,化瘀止痛。腰痛點穴主治腰腿痛,扭傷,急性腰扭傷,手背紅腫熱痛,小兒急、慢驚風,頭痛,耳鳴等。

(五)落枕

中醫所謂的落枕或失枕,原意是指睡眠時頭離開了枕頭而引起的頸背部疼痛和頸部活動障礙。較多的落枕患者是緣於睡眠姿勢不良,枕頭過高或過低,枕頭軟、硬程度不當。當頸椎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過屈或過伸的固定位置時,頸部一側的肌群就會處於過度伸展狀態而導致其痙攣。如果此時頸背部再受風寒侵襲,則更容易造成頸背部氣血凝滯,經絡痹阻,使局部肌筋強硬不和,活動欠利。

有一位親戚曾患落枕來找我,當時她感覺頭頸酸痛得要死,我就按壓此穴,感覺全身微微出汗,頭頸明顯輕鬆了很多。

最後的思考:

西醫是近幾百年來發展起來的,它是憑藉先進技術和研製出來的藥物來治療疾病的,所以離開了儀器和藥物,西醫就一事所成。而我國中醫就不同,中醫學是古代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治療經驗,可以說是從無到有,有時一把草藥、一把泥土、一根針,甚至憑著一雙巧手,就能起死回生。幾千年來中醫長期實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到現在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今天的中醫學,不能讓人嘆服!

但現在我國對這些優秀的治療方法卻不重視,認為西醫越複雜越精細,治療效果更好,使中醫這些實用有效的方法日薄西山;而西歐和日本目前正虎視眈眈,寫出象上面的著作出來,當他們拿出厚厚的書籍來跟我們爭奪「推拿按摩」作為國粹時,我們拿什麼去跟他們反駁。到那時我們將情何以堪!將有什麼面目面對總結出這麼優秀文化遺產的老祖宗呢?

所以我們要把這些能起死回生的「空手奪白刃」方法留住,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最終目的!

(請各位朋友在評論中提出自己的意見)

【預告】:

我為什麼說中醫好(3):身邊的中草藥,讓你遠離疾病!

我為什麼說中醫好(4):香港成為最長壽地區,其秘密竟是**

我為什麼說中醫好(5):痛風病人中西醫的大PK,結果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釗醫師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大醫英烈傳(6):中醫必將崛起,西醫已經日薄西山!

TAG:陳偉釗醫師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