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妄想依靠《得到》,你只會什麼都得不到

妄想依靠《得到》,你只會什麼都得不到

新媒體管家

前兩天,《得到》APP上線了他們的首支廣告,目的是推廣購書聽書功能。這波內容的口號是「每天半小時,搞懂一本書」

和我以前多次指出的一樣,老羅和得到一直都在做他們擅長的事情,挑逗 。《得到》這個名稱就是挑逗的典範。

羅胖的挑逗,是用一個充滿智慧的胖子的特有方式,像是「為你打通一條捷徑,笑眯眯的在這裡等你」。而那句slogan,短短10個字蘊含信息量很大,「半小時」 = 投入低,「搞懂」 = 效率高,「一本書」 = 產出高,帶著一如既往的功利感,讓時間緊迫的白領們如逢甘霖。

作為這款產品的忠實用戶,我很清楚從起名,到傳播再到產品,得到都在利用你的人性弱點。從商業規律看這無可厚非,但從真正對年輕人有助益的角度看,我覺得太依賴得到,你只會更加得不到而已。

所以我想來聊聊它如何讓你產生依賴,以及我們怎麼反制:

得到如何讓你產生依賴?

1.焦慮

知識付費內容都在利用我們的焦慮感。何況這代年輕人在階級差異和時代衝擊的矛盾中,更容易陷入焦慮旋渦。看到別人幸福生活的朋友圈、碩果滿滿的書單,你的不安無處安放。所以即刻開始「得到」吧,你能瞬間暫緩這焦慮,如果順便分享出去,你還會獲得一點成就感。

2.滿足

得到精心安排了遊戲化的進度和獎勵設置。聽完幾本書你就打敗了全國90%的人,甚至用戶達到某些級別還可以被免費贈送新書。在每本聽書的末尾,它會用充滿磁性的聲音提示「恭喜你,又聽完了一本書!」,一種「我每天都在進步一點點」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3.惰性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謀求捷徑,如果可以乘纜車到達山頂,人類很難選擇爬山。所以面對「書山」,得到希望你把它看做捷徑,而不是勤為徑。如果能聽能半小時聽完一本書,為什麼要花30個小時讀書呢?知道你沒空、也不是真的想讀書,你想要的只是自己在學習的滿足感。所以加入購物車吧、訂閱專欄吧、買本濃縮書吧,付錢時你的愉悅感會達到頂峰。

高效何來陷阱?

得到宣揚的是高效,幫你省時間。它鼓勵你用少時間辦大事兒,鼓勵你更好的利用碎片化時間。但這種高ROI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是溫柔陷阱。

首先,濃縮知識更愛給出簡單論證,是非對錯。從十幾分鐘的音頻里,我們無法得知該領域的深淺,得知原作者的出發點、論證過程和解釋。我們記住的往往是一句話結論和價值觀。這些東西無論對錯與否,在你大腦的加工下都可能是片面的。

其次,替你讀書和濃縮的人資質不明。我正好在APP內找到了個例子:

上圖出自伯凡日知錄對芒格出的lollapalooza效應的理解。第一、第二段算是從原文摘錄,而第三段就像是胡扯了:芒格是基於世界客觀規律做出的推斷,沒有對效應疊加的時間控制做出論述,而編輯竟然用「彙報消息的時間排布」舉例...這就是用微觀尺度的案例去解釋宏觀尺度的規律,可能根本上沒有理解原作者的意思。

而出現這個理解的原因,經過我一百度,發現這個案例曾經是吳伯凡在冬吳相對論里提到的故事 —— 也就是說解讀者依賴了過去經驗,而你讀的知識可能是三手知識。

第三,高效的碎片化閱讀避免不了碎片化悖論。這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觀點。它是指:

如果你很了解一個領域,你就能對相關領域的碎片化知識進行更全面的理解。但如果你很了解這個領域,你也很難把時間用來聽碎片化的知識。(所以選擇接收很多碎片化知識的人,更可能是因為沒有相關領域積累,也更容易產生片面觀點而受誤導)。想擺脫悖論,只能在碎片化閱讀外下功夫。

總之,成長焦慮的癥結在於不踏實,最終還是得用踏實的進步去解決,而不是虛幻的捷徑。被得到利用,你就很容易走向了我在「高效學習」的幻覺,被誤導的代價是巨大的。

反制:如何善用《得到》?

可能你不是得到的用戶,那樣請繼續保持,它遠非必選項。如果你是得到用戶且受到一定困擾,那麼下面這些善用得到的方法可能有用:

1.只聽免費內容,做新聞

我的日常使用場景幾乎只有一個:就是在洗漱時聽每日免費新聞。這些知識新聞的含金量比日常新聞稍高,但又不用深入理解,就算沒聽到也不可惜。其他的付費內容、專欄我基本沒有花錢買過,免費的內容包含一定實時性,已經足夠了。

2.音頻只當做適當娛樂,有必要時看文字版。

音頻新聞的意義在於不干擾我們的日常活動,所以洗漱、走路可以當做娛樂和背景音。但偶爾我能聽到一些新研究和智慧濃度較高的論述,這時我會記下來,到公司再打開文字版閱讀。文字閱讀要快得多,且可以直接複製到筆記。

3.延展搜索與摘錄

既然是碎片化知識,最好利用的手段就是自己挖掘。得到里許多知識點就來自於各類暢銷書和國外研究,基本也會提到名字和source,所以遇到感興趣的還是自己去深挖吧。比如我在得到聽了關於VIE架構的故事,回頭有空就自己去研究這個「熱詞」,做了下知識儲備,放在筆記里。

4.當做書單參考

在得到聽書的那個菜單下,有許多主題分類,比如商業、心理學、自我管理等...如果你想做某個領域的深入研究和學習,可以一定程度上參考這裡的書單(我建議參考50%就好了)。對於特別想閱讀的書,嘗試用它聽一點也未嘗不可。

5.批判,再批判

新鮮概念可以學習,但凡觀點一定批判。根據我自身使用的經驗,得到的音頻和老羅的敘述都有種簡單歸因的傾向,比如他們很喜歡用類似這樣一句話:「其實啊,XX現象,最終都可以歸結為2類,Axx,Bxx」 把現象、人、事物歸成2類很多時候就是為了方便你理解,但事實真的有那麼簡單么?人真的只有這兩種么?幸好這個句式我是聽得多了,身經百戰,所以已經糊弄不到我了。(音頻說書的形式實際上助長了這一傾向,你會不自覺的帶入,被洗腦)

總之,說是反制,實際上就是建議你有獨立思考,把APP的訊息當做引子,真正的知識吸收、咀嚼過程自己來做,而不是讓他們代勞。

結語

那天看到得到的廣告,我在朋友圈調笑道:相比得到,我們可以開發一個APP叫「失去」。

打算開發一個app叫「失去」,slogan是「每天聽本書你就廢了」,因為你會失去獨立思考能力、產生對捷徑的長期依賴、對閱讀和探索的美感一無所知。這個社會現在需要一個品牌告訴你要失去什麼、刪除什麼、斷舍離什麼,而不是得到更多碎片化的、被別人咀嚼精鍊過的選項。失去app,讓你懂得失去有多美好。(邀請碼限量放出)

其實想說的是,這並非是我們選擇「得到」和「失去」的戰爭,也更不能說得到利用人性產生依賴感是件壞事兒,這就是它們的商業模式,如何善用得到關鍵在你自己。

依賴得到還是獨立思考,你怎麼選?

END

相關話題,這有2篇被驗證過的文章推薦:

如何讀書:年輕人,請勿「快」讀書

知識付費:少年,很多「知識「可能根本不值得你付費!

IOS用戶你真的很棒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維生長 的精彩文章:

怎麼理解「場景營銷」?

TAG:思維生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