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由繪畫之一拔

自由繪畫之一拔

(上圖為封面配圖:彎曲的斑馬線)

這次帶的一拔學生,他們所面臨的是個全新的物理空間和毫無前涉經驗的課程內容,並且身邊所能支配的繪畫資源非常有限。在這個前提下,我希望他們作畫時手段和思路儘力地毫無顧忌,拒絕群體間任何思路和表現形式的雷同也拒絕作為個體的任何前後兩幅畫之間的雷同。

新環境有兩個特點很顯眼,一是新教學樓和其間的新教室以及窗戶都極其方正和乾淨,像各種堅強的框;二是各種方正房子之間的無數巨型空地上瘋長著密匝的半人高的狗尾巴草,布滿整個校園,像有意播種的結果,如果學校要遴選一種吉祥物或者植物校花,那一定是狗尾巴草。於是我把《毛與框》作為本周練習的題目。

以下就是所有成員的第一張表現,文字為學生的自我闡述(包括錯別字)。

題目:《毛與框》

尺寸:

作者姓名陳俊傑

2017年9月5日

毛的特點:柔軟,順滑,具有可塑性,無形。

框的特點:有條理,規矩,限制,硬,有型。

1、作業思路與實施過程:

我看到《毛與框》這個題目時沒有一點頭緒,在座位上發了整整一節課呆,想了很多很多,現在這個社會的現實,人情的冷暖不就正如這『毛與框』一樣嗎?我在畫面的正中央畫了一個花盆黑色的深邃。花盆裡有黑色的茅草,花盆外有白色的茅草,代表我這一生做過的壞事和正確的事。在花盆的旁邊畫了一棟樓房我們彷彿就是被樓房框住一樣。再往右走畫了漁網似的東西,彩色的,雖然柔軟但是繽紛,一直延伸到畫面之外充滿希望。花盆的上方畫了無數的框,代表束縛著我們成長發展的條條框框。旁邊又補了俄羅斯方塊,但並不規矩,我不需要消除它,我要打破改變常規。最左方一條鎖鏈上系著一個沉重的錨同樣限制著我們。在硬的框之中,我們也有變的可能,就像不按規則排布的俄羅斯方塊;在軟的自由之中,也有鏈條式的枷鎖。我們應該活的自由自在就像畫面上的海鷗一樣在不大的空間中飛翔。

2、自我評價:

《毛與框》達到了自己所想像的效果,甚至效果超出預期。開始沒有想那麼多,邊畫邊想,邊想邊畫。最後達到了這種結果,我想表達的想法在畫面中都表達了出來,雖然沒有什麼技法和美感可言。但我感覺還是成功了。這門課程與以往學習的課程不太一樣,以往都是規規矩矩用限定的材料和畫紙,感覺有束縛,不自由。這門課程就是隨心所欲想畫啥就畫啥,自由自在。感覺很棒,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和特點。也不會害怕老師的批評,反而會被鼓勵。

——————————————————————————

題目:《毛與框》

尺寸:

姓名:徐瑤

日期:2017年9月5日

這題目是毛與框,我與其費勁心思去畫出這樣那樣的作品,不如就用毛和框來達到我想要的畫面。所以我的畫裡面就只有草和橋這兩個物體。

這幅畫里草佔了大概二分之一而橋只有小小一點 這也是我想表達的。在我們生活中,橋是高高的大大的很堅硬的 而草確是弱小,無力的。而這裡我把草強化、橋來放弱。畫面所有顏色最重、最亮、最豐富的全都圍繞著草,更加突出草的強、尖。另外畫面中有大量黃色圍繞著草,這個是水流中陽光反射的顏色,主要想表達的就是不管你有多麼弱小多麼不起眼,總有所有光芒圍繞著你的一天。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草和背景我主要用到的是鉛筆和粉筆 其中還有修正液的提亮,草旁邊流動的水我用到的是乳白膠,上面的彩色用到的是彩鉛的鉛筆灰。

自我評價,我覺得這次的想法沒有太多的細節,畫面特別空,總覺得有很多沒有表達出來的東西。還有我對材料的使用也不是特別熟練導致畫面過於單調。

——————————————————————————

題目:《毛與框》

尺寸:

作者姓名:萬九洲

日期:2017.09.07

對題目的理解:

毛的特點:柔軟,比較弱小但卻綿長、繁多、無形

框的特點:較方,規矩,剛硬有形

用框的方硬規範毛,讓框與毛髮生一定的碰撞

材料:白色卡紙、碳條、水彩顏料、水彩筆

實施過程:

用碳條平塗畫紙,用一種發泄而且明顯的線條,在畫面變黑不太可控之後用橡皮擦出一道道淺痕,然後更加深入的融入一些不同色彩不規則的水彩條紋,和一些不規則的小點,再反覆渲染出不同層次,做這些是想使畫面右邊一塊空白留得更突出。空白像門框的大形。隨著框以外的其他部分被全部塗黑,框本身也得到逐步完善定型。我故意將框變得方正,並用具體的門框直觀表現,在框內的一個較大空間畫出用鉛筆,彩鉛,水彩勾勒的毛草。在我的意識里用多次表現側面突出框的規矩,將框比作生活的無奈,毛草比作自己,雖然框給予毛草一種束縛,但我相信毛總有天會突破框的束縛,所以在框的外圍我留出一絲慢慢擴大的白痕迹,希望渺小的草也能長出來。

這次的繪畫與前面的課程有很大不同,我可以大膽嘗試,充分發掘我的想像力和除畫筆以外的動手能力,解放了我心中單一的想法,豐富了我的繪畫理念。

——————————————————————————

題目:《毛與框》

尺寸:

姓名:胡月

日期:2017年9月5日

當我一開始看到毛與框這個標的的時候,並不知道畫什麼,我就開始反思應試教育的問題,教育真的很可怕,教給我們的都是條條框框的,所以我以中國的應試教育為題材。

製作過程:

首先中間我選擇了用塗改液和馬克筆畫了太極代表中國某種文化,在其四周畫各種菱形來鞏固它用的最多的是三角形,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三角形外面用的四邊形,四邊形裡面有大大小小的不同顏色的點,代表被束縛的不同的人。在其外面我畫了一張網,網看起是軟的但實質是牢固的。在網的縫隙里我用水彩和油畫點了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點,看似五顏六色,實質只有紅綠兩種,突出教育的矛盾性。網的四角有一條細白線代表出路,框外面用彩鉛畫了五顏六色的毛線,表達自由沒有被束縛的人,他們有更寬更多的出路,在這外面我用水彩畫了藍色,像塑膠廠一樣軟,像天空一樣自由,代表著希望。藍色外面我用棉花,代表柔軟的毛,下方,我用了衛生紙然後用墨水上的黑色與太極相互呼應。從看整畫看像棋譜,而人生也就好像一步棋棋。

結果:能力不夠想表達的東西無法表達過於簡單。

——————————————————————————

題目:《毛與框》

尺寸:

作者姓名:章雅薇

我對於「毛於框」的理解是柔軟與堅硬的對比但又是和諧的存在,對於人來說,束縛我們的「框」是生活中的一些條條款款的規律。對於草來說,束縛他的「框」是厚重的泥土。草是非常柔軟的,但他的根利落有力,能夠衝破堅硬的泥土。表現了一種打破束縛,對於自由的嚮往。但在追求自由的同時,草的根又是深埋於泥土裡。離開了泥土,草是無法生存的,這就是一種矛盾又和諧的存在。

——————————————————————————

題目:《毛與框》

尺寸:對開

作者姓名:張思思

日期:2017年9月5日

作業思路:

當我看到「毛與框」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畫個框,然後一直在想怎麼描述這個「毛」,我所理解的毛是毛躁,人們在遇到難題是無法控制的某種情緒,我的框不只是一種局限性的束縛,是一種帶著荊棘的囚籠,控制著人們的大腦,抑制住人們的思想,這是一種思想束縛,可以說是道德綁架,希望人們能夠釋放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不要被一些所謂的道德所抑制,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要用心去感受。

製作過程:

框架是規矩的,堅硬的,帶刺的,所以我用刺眼的白和代表黑暗的黑形成強烈的對比,炙熱的紅與希望的綠形成一種帶有融合性的反面,雖然是紅與綠,但是是同一種柔軟的線條來表示的,所以代表的是同一種性質的不同方面。

結果及評價:

畫面衝擊感還不夠,材料運用不當,構圖形式還不錯,可是進一步完善的時候,想法是好的,技法能力不夠,無法準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還是太過局限於形式化,沒有真正的理解表現的含義。

——————————————————————————

題目《毛與框》

尺寸:

姓名:劉珍

時間:2017.9.5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自由繪畫。首先我第一個考慮的問題是我要如何去構造這畫面(毛與框),如何讓這畫面看起來美,最後想到的是如何讓我的畫面有我想要的感覺,傳達我的感受。於是我第一步想到用冬日的枯樹河流景表達畫面,營造荒涼卻也靜美的畫面。後來我意識到我要以自我為主,放開了整,不要僅僅以美的理念而服務。但我腦袋懵,表現我自己怎麼畫?這對我說太難了!好吧,我就否定之前想法用碳鉛的芯亂添了幾筆,卻也成了一副畫面,當我第二天來畫也沒什麼思路,也沒任何情緒,帶著油畫顏料讓我先甩上去再說,先畫了一個圓,我想說這畫太難畫了,半面的人像是我,我的頭顱像一團火,它裡面堆積了很多想要說的,後面那發散的東西並不是亂畫的,它像是我腦袋所散發的童年到現在一個有著矛盾思維自我體現,我自己像毛一樣被一個像鐵塊一樣的框所束縛,頭上像火一樣紅火著亂,頭下像冰一樣方硬冷靜。最後隨著自己像水一樣的思維有炭筆畫完了最後幾筆。

——————————————————————————

題目:《毛與框》

尺寸:

姓名:陳秋月

日期:2017.9.8

作品思路:

把人的思想比作「毛」把現實的束縛比作「框」,想表現出一個人的想法和追求很多但卻在現實生活中很少實現。

材料:黑色卡紙,粉筆,油畫顏料,枯草,草藤,乳白膠

實施過程與想法:

首先我畫了一個人的側面輪廓,代表了我自己,再用粉筆畫出了豎行條紋,代表了「框」想表達出牢籠的感覺。用草藤在輪廓內粘貼作底紋,後來做了些調整,借鑒了梵高的星空,人的思緒有時候多如牛毛像浩瀚的星空,星空的筆觸比較零碎,就用粉筆加了線條和幾何體,想表達出一個人內心想法追求很多但在現實實現的卻很少。

評價:

在這堂課讓我想到了畫畫可以打破常規的畫法,運用不同材料來增加畫面效果。這幅畫在構圖上有所欠缺,我對材料的運用沒有把控好,導致畫面效果不是很好,下次作畫前要先想好再作畫。

——————————————————————————

題目《毛與框》

作者姓名:孟慶瑤

日期:2017年9月5日

作者思路:

首先看作品本身,首先我用卡紙作為我的繪畫顏料,又使用交棒作為邊框,分別用了紫紅綠藍較深而又陰暗的顏色來鋪滿卡紙上的格子,而在畫面中心的地方我則選用一根羽毛,羽毛的柔軟卻堅韌,因為鳥兒有了羽毛才可以飛向天空,看似柔軟的東西卻有著非常神奇的力量,而畫的三角形卻將羽毛一層一層包住,而我又在這些畫面上又添加了破裂的線條,,我想表達的就是羽毛想飛出圈禁她的框,而在努力地掙脫,恢復自由,而我現在的心情與我畫面想表達的思想一至,想要掙脫生活中的各種束縛,在五花八門的世界裡做自己想做的事。

——————————————————————————

題目:《毛與框》

姓名:王玉方

日期:2017.9.5

作業思路:

我是一個感性的人,很多事情很多時候喜歡用感情去做事情,當看到《毛與框》這個題目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描繪自己的內心世界,人的內心是柔軟的,豐富的,美好的,我的內心是色彩繽紛的,我認為它是毛。人的一生有許多禁錮,束縛,我認為那是框。

我的作品最裡面是一個小圓,圓里畫的色彩繽紛,形式多樣,那是我的心理世界,那個圓我視其為家人、老師給我的「保護」。他們的「為我好」是一種束縛,但容易突破,因為我們知道那是因為愛;漸漸的長大,我們走到一個更大的世界裡,就像我們的大學,一個象牙塔,在這裡,我們依然可以放飛自己,但未來呢,我將未來描繪為漆黑,代表未知,真實生活里的條條框框,社會現實是冷冰冰的,我用白色的像鐵柱一樣的直線代替,面對未來又膽怯,有渴望,於是慢慢的去嘗試,去突破,走出那個美麗的世界,用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未來,未來是什麼,是怎麼樣的,我不知道,但是我還是會一如既往,沖向未來。

圓裡面的色彩繽紛和圓外面黑白調,裡面的雜亂和外面的規整形成鮮明的對比,就像想像與現實,想像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但是總是要面對現實的。

第一次接觸這類繪畫,表達的不是很清晰,能力也有限,所以自己覺得不是很滿意。希望自己在後面的課程可以有新的理解。

——————————————————————————

《毛與框》

尺寸:半開

作者:俞冰冰

日期:2017年9月5日

思路:

從題目看毛是比較柔軟的東西而框是比較堅固的,於是我的出發點就是軟與硬的組合。一開始我嘗試過很多種方法,但是並不合適。最後我決定用這幅畫表達我的理解。長、直並且寬廣的道路和四周漆黑的環境,天空中柔軟的白雲組成了一個環境,白雲所代表的是我們軟弱的一面,路中的大樹代表的是堅強的一面,大樹從幼苗一直長,樹根衝破土地,樹榦衝破白雲,意味著只要有堅強的意志總會突破自己軟弱的一面。

實施過程:

剛開始不知道怎麼進行,後來確定之後用粉筆定了型,然後用油畫畫出大樹,背景的黑色是用炭筆畫的,後來又用水彩顏料加深了一下。道路用了油畫顏料塑造。因為白雲是柔軟的,所以我先用乳白膠刷了白雲的部分,再用面巾紙貼上去來體現白雲的柔軟和一些褶皺顯得更加形象。以紙作背景紋路用水粉塑造出白雲。

結果:

畫完之後跟一開始計劃的差不多,雖然一開始並不是很順利,但是後期也做了很多調整,最後的結果和腦海中想像的差不多。

自述與評價:

一開始對於這個題目腦海中一片空白,不知道怎麼辦,嘗試了很多都失敗了找不到感覺,後來有了想法就開始一點點嘗試。後期也大膽的運用了很多材料,也嘗試了很多技法筆、刮刀、泡沫等,還是有很多收穫。

——————————————————————————

題目:《毛與框》

尺寸:半開

作者姓名:楊琳

日期:2017年9月5日

作業思路、實施過程、結果、自述及評價:

對於作業思路,其實一開始對「毛與框」並沒有多大的一個概念,也不知道如何用自由繪畫的方式把這兩種物體聯繫起來,所以當時腦子裡是懵的,看到同學們都開始動筆了,心裡挺著急,就想著不管了,畫了再說,「框」嘛,我就先畫個框框一樣的東西,於是就用粉筆畫了個框,但是畫那個框我選擇了一種有視覺錯位的那種框,感覺會新穎一點。畫完後,我就去找材料,由於學校條件有限,找來了一些狗尾巴草之類的植物還有一些建築地剩下的塑料。後來我感覺那個框太理性了,畫面應該避免這種。但是我也沒改,主要是我真的不知道畫什麼,然後心裡也比較著急,想著畫些線吧,於是畫了隨機的一些曲線,和框中和了一下。後面感覺畫面太單調了,想著用什麼顏色來把畫面效果凸顯出來,於是嘗試著在畫面中間畫了一根紅色的柱子,感覺效果還可以,讓畫面有了一種力量。接著我嘗試著用找回來的那些材料,用狗尾巴草創造了畫面的一種肌理感。接著我又覺得畫面太單調,顏色不豐富,於是又嘗試著用顏料做出了一種線和點的形狀。到這裡為止是我整個作畫的過程思路。

對於這幅畫我並沒有賦予它一個什麼意義或者概念,只是純屬的表達畫面的一種形式和對自由繪畫繪畫的一種不斷的嘗試。

對這幅畫的一個自我評價優點是畫面效果還可以,不足是對畫面沒有具體的一個想法和定義。

這門課與之前所修的課程是完全不一樣的,之前的一些課程基本都是臨摹大師的一些作品,寫生之類的,是比較寫實的一種畫,人就是人,物體就是物體,更多的是思考透視,比例,黑白灰關係之類的,而這門課注重表達自己的一個主觀感受,將自己所理解的事物的內在精神表達出來。感覺很有意思,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和挑戰。

——————————————————————————

題目:《毛與框》

尺寸:

作者姓名:吳雷

日期:2017.09.07

1、作業思路:

此畫是根據毛的堅韌、柔軟和框的有形、堅硬的特點進行構造的。

2、材料:

此畫運用的材料有灰色卡紙、彩色粉筆、碳筆、水彩顏料、畫筆。

3、實施過程:

在卡紙中心規划出一個波浪形且有缺口的四邊形,在四邊形外面用彩色粉筆將卡紙畫滿,此寓意代表的是外面的世界是絢麗多彩,光彩艷人的世界。在卡紙右上角用水彩顏料畫了一個太陽,在左邊畫了雨水,說明這個世界有陽光有雨水,適合生長。在四邊形裡面用黑色碳筆將其填滿,這表示一種黑暗的世界。在黑色裡面畫了一些小草,一些將要枯萎的小草,生活在黑暗裡的小草,只有枯萎,只有死亡,然而他們不甘心,他們要突破出這個封閉它們的黑暗世界。在裡面的花草是枯萎的,突破黑暗的小草嫩綠蔥鬱。外面有陽光,有雨水。小草突破黑暗去追求了屬於他的世界。因此,我們也要去追求屬於自己的世界,哪怕困難重重,只要你肯去做,就會有希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4、

這次繪畫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材料的運用有很大的突破,第二這次繪畫完全是根據自己的情感去構造的,每一個步驟都代表著一個情感。不像以前就知道畫,卻不知道作者表達的情感。

——————————————————————————

題目:《毛與框》

尺寸:全開

姓名:劉鑫

日期:2017.9.8

對於第一眼看到這個《毛與框》,最開始想到的是一口井立在畫的最底端中間是一顆草,這顆草不幹於這口井下超出常理的生長直指蒼穹。後來發現這個定義過於單調被我給否定掉了。於是後來就畫了一個窗戶代表框以金屬色突出這個框的沉重與極具力量感的束縛。外面的樹代表毛,在這個規律的框中待久了就想看外面是怎麼一回事,打開窗戶發現還是被這樹枝全部擋住依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掙脫框走到外面的世界發現一片灰暗烏雲密布枯樹遍野看不到一片綠葉找不到一絲光明,心中儘是失落尋求不到一點希望。內心掙扎既然都已經走出了框我們就得在這新的環境中努力尋求希望哪怕還很弱小。

這個課於以往的課最大的不同在於思想這個課的思想可以無限的大無限的擴張,以往一些課就局限於一個事物或者物體。自我感覺這個課可以讓我們更接近內心所想。

——————————————————————————

題目:《毛與框》

尺寸:半開

姓名:張姚

日期:2017.9.5

作業思路:

一開始拿到這個題目想到的框是有規則有形狀的框架結構,而毛是比較柔軟輕盈的感覺,把畫面分成上下結構使其形成對比突出兩者的特點。

實施過程和想法:

用刮刀畫下半部分,採用不同的油畫顏色形成大塊面小塊面。這些豐富的顏色代表在一個「框」裡面什麼都有、什麼都準備好了,就好像我們從小生活在溫室里,父母安排好了我們的一切。而上半部分在一個黑背景上面用修正液畫的樹枝代表「毛」雖然前面一偏黑暗而樹枝還是選擇衝破這個「框」去嘗試不一樣的生活

結果:

第一次嘗試這種方式作畫,能力不足有些地方沒表現好有待改進。

——————————————————————————

題目:《毛與框》

尺寸:

作者姓名:夏弋雲

日期:2017年9月5日

1、作業思路:

在作這幅畫之前,偶然發現樓下的一個井蓋。心裡便油然而生一種新奇的想法-「井底之蛙」。

2、實施過程:

首先,這幅畫的主體就是井和井底的「青蛙」,井外的物體屬於另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當畫了井的時候,對於井底的青蛙不知道怎樣表述出來,漆黑的井底如果單純的只畫一隻小小的青蛙,會顯得毫不起眼,於是我就繪畫出了顯眼單一的紅色的條紋線,我想的是:紅色雖然搶眼,但是卻始終是單一的顏色,在井外我繪畫了無數顏色,多姿多彩與單一紅色相呼應,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幅畫的寓意就是:即使生活環境再渺小,也有想再這個世界表現自己的想法。

3、作品結果及評價:

由於自身的繪畫水平有限,無法將畫面表達的很明確,但是這門課程教會了讓我自己獨立思考,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

題目《毛與框》

尺寸:全開

姓名:李雪梅

尺寸:2017.9.5

作業思路:

啟發與狗尾巴草。狗尾巴草隨處可見無論在多麼貧瘠的地方都能看見它。它那麼小小的軟軟的毛毛的非常纖細,但它卻很頑強在各種地方努力生長。而我震驚於它的頑強,從它身上我體會到了脆弱的生命也可以很堅韌。我忽然想到了生活在天地間的我們,我們是那麼的渺小脆弱,生命那麼的短暫讓,生活是那麼的無情、冷酷。自然災害、身體缺陷、生活環境等等這些都顯得我們是多麼的脆弱。所以我將天地想成一個大框而我們就是毛。在我的畫面中將天地這個框轉化為具體的山丘,岩石等自然景象形成的一種惡劣的境,將我們具體化一顆枯萎的樹,但它的枝頭卻綠意盎然形成一種枯木逢春之景體現一種生命的頑強。

實施過程及結果:

首先我找了一張卡紙,並找了一些紅色的沙粒做了一種岩石的肌理然後用國畫的方式畫了一些背景---山,用油畫的方式畫了一棵枯樹,用綠色畫了葉子,想通過一種黑與綠強烈的對比體現一種枯萎與新生的極致感,體現生命的頑強。後面發現畫面太過平,我又用了白色的宣紙畫了山貼在畫上,形成一種黑白關係,後來又用帶著死亡的黑色畫了霧和樹榦,樹榦上我用刮刀做了一些肌理說明樹經歷了的摧殘並且它是彎曲的受到了壓迫的,縱然如此它也能汲取到養分生存,體現一種生命的不易與頑強。整個畫比較暗沉(代表環境的惡劣)與鮮活的綠(代表生命)形成反差體現主題。

評價,技術不成熟不能夠完成心中所想,結果是畫面沒達到預期。

——————————————————————————

題目:《毛與框》

尺寸:787*1092

作者姓名:白夢雪

日期:2017年9月5日

1、作業思路:

從題目的定義來看,所謂的「毛」與「框」,就是一種柔軟與堅硬的物象,畫面中需表達一種強烈的對比,來反應題目的需求,從準備的作畫材料–毛毛草中來看,分析其特點的結果是:很柔軟,拿起來不停的搖擺,這讓我一瞬間想到了天空自然形成的雨,雨落入地面的表象相似毛毛草,隨風搖擺,讓人感到很舒服,因要形成對比,在雨中有「方」「硬」的力量,就想到了人們在雨中匆匆忙忙的身影,只有留下騎車子的孤單背影,在雨中鋼鐵毅力,如此雨和車子的畫面形成了柔軟與堅硬的結合,這就是我的作畫思路–《毛與框》

2、實施過程:

在繪畫的過程中,所應用的工具有黑色卡紙彩色粉筆,油畫顏料,泡沫,植物葉子,銀色指甲油,衛生紙,墨水,乳白膠,石子。先將確定車子的形狀,把主體確定下來,把葉子貼在車子上,再用顏料進行填充,有紋理凹凸的肌理現象,形成一種無法繪畫出的美感,運用衛生紙充當車子的輪子,增加立體感,運用石子和乳白膠的結合,填充在車子的座子上,形成一種肌理交雜的組合。使車子上各種點綴綠色,促使成為一個整體顯得不那麼燥亂。最後用乳白膠在畫面上淋淋洒洒幾筆,從而完美的顯現出雨水的效果,不一樣的感覺。

3、作品結果及評價:

此作品《毛與框》沒有達到自己想像的結果,在材料上沒有充足的準備,太過於潦草、倉促,在畫面的整體上沒有體現出真正的融合,,促使畫面沒有了真正的美感。在作品技法上也需要加以創新,大膽的想像,提高自己的美術素養。

在以往的學習中,這是第一次嘗試自由繪畫,和以往完全不一樣,這就讓我們了解到繪畫作品的構成因素很多,作畫的材料技法技巧的學習對於完成一副作品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在今後課程中的學習要培養自己的想像力。細心觀察生活中可與用的材料。從而加強畫面的肌理效果,取得更好的繪畫效果完成一副有意味的作品。

——————————————————————————

題目:《毛與框》

尺寸:393*546

作者姓名:張鴻峰

日期:2017年9月5日

作業思路:

所謂的毛與框就是柔軟與堅硬兩樣事物的結合,從而形成一幅畫面。我作的這幅畫就是把馬路當做「框」,把蛇當做「毛」。在這幅畫中,蛇就相當於人,這條蛇在公路上不走大路,而是繞著公路走,而我們中國人在生活中也是過馬路不走斑馬線,不看紅路燈,就是所謂的「中國式過馬路」。我這幅畫就是想抨擊這種沒有道德觀念的思想,希望我們都能夠遵守交通規則。

實施過程:

公路就是用一些黃色的小紙屑貼上去的,然後再用油畫顏料稍微畫一畫,從而形成一種肌理感,這幅畫是一幅表現創作,所以就這條蛇畫的很抽象,直接用紅顏料畫上去。從而給人一種衝擊感。而卡紙旁邊那些白色的條紋就是很隨便的用瓶蓋直接把水倒到畫面上,形成一種美感。

評價:

這幅畫沒有達到我預期的那種效果,不是很成功,畫面不是很美,剛開始材料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想法也不是很充足,但是這種畫作鍛煉了我們,使我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有無限的空間去想像,不是只是局限的一件事物。在以後的繪畫中,我會更加努力,創作一幅完美的作品。

——————————————————————————

題目 :《毛與框》

尺寸:787×1092mm

作者姓名:阮麗娟

日期:2017.9.8

作業思路:

毛:輕盈,柔韌尖銳 纖細 舒適 保暖 無形

框:笨重 限制 穩固 堅硬 壓抑 有形 無形

實施過程 :

情緒:我認為的框亦可也可為無形,世上本沒有「框」,框來源於我們內心。很開心能夠再次回到校園更深層次的學習和造就。出學校半年之久再次回來更堅定自己的想法更明白自己所需。可當我踏入回校時心裡不禁湧起一陣酸楚和無助感。

我所用的材料:素描紙 炭筆 墨水 水粉顏料 紙巾 。主色調:黑白,黑白不僅僅簡約也是事物本質的開始。黑與白相互對立卻又相互依存,無法相溶卻也無法背棄,世界因有矛盾而存在,因有矛盾才向前發展。

在黑色的空間也有添加其他的有色色彩,這好比在現實生活中在困難的時候也有希望與機遇。中間的灰色地帶是我們在不斷的進步不斷地成長。

自我評價:

這與我之前所修課程大徑不同,這幅畫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畫面沒有靈魂,表達不明確。

——————————————————————————

題目:《毛與框》

尺寸:4開

姓名:邵夢娜

日期:2017.9.9

作者思路,實施過程,結果自述及評價:

毛與框,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詞,每個人對這個詞的理解都有點不一樣,規則與無序,和諧與雜亂,而我就是把它理解成強硬和柔軟。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都同樣擁有四肢五官,可我們卻又擁有獨一無二的靈魂。所以我剛開始就想把人這個整體當做框,而我們的靈魂便是毛。我想到了鹿,我把鹿比作人,它身處在黑暗裡,就像人有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生活也不總是自己喜歡的樣子,所以我下面全部用了黑色,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而鹿的鹿角,它就像一些枝丫,我設想的是把鹿角誇張化,用各種顏色及不同材料表現出來,使畫面豐富起來,與下面的沉重形成對比。這也好比我們的生活,雖然有許多困難,可是也不缺希望。後面在作這幅畫的時候,因為我自己的原因,導致沒有完成,沒有達到最初預想的效果。

(第一拔,完。)

————————————————————-

(此下為微信公眾號「西普弗蘭」"sheepflyinging"的廣告描素,可選擇忽略)

西普弗蘭是sheep-flying的漢文音譯,其本意是想說和烈山裡面曾經出現過一隻羊,然後有了很多然後;當然,還有一個潛在可能是這名是「翔」字的繁寫,可是一雙翅膀都被長到了右邊的羊,註定是無法飛起來的,這就需要你的推動,這也是你選擇加進來的原因。綜上,這肯定是一個特別私人的號,可能接下來的所有內容也因此顯得雜碎,請謹慎選擇進入而或退出。最後,你也會發現,一切才剛剛開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普弗蘭 的精彩文章:

TAG:西普弗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