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商戰狐狸蘋果手段狠辣,高通已成掌中玩物

商戰狐狸蘋果手段狠辣,高通已成掌中玩物

蘋果在市場上的強勢姿態讓人感到驚訝。

在成立的41年來,這家科技公司大部分時間都沒有任何生產工廠,不擁有任何生產能力——無論是核心半導體還是小到一顆螺絲釘,蘋果都無力生產。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卻對整個商業市場有著極強的控制力!

現在,蘋果又在緊密鑼鼓的推進與高通的專利戰。而與以往蘋果的做事風格一致,這又是一次蘋果籌備已久的戰鬥。背後織造的合縱連橫大網,不僅有富士康、和碩、緯創和仁寶這些蘋果代工廠,連Intel甚至三星這樣的死對頭也加入進來支持,這已經將高通緊緊困住。

回顧蘋果的歷史,你會發現這不是蘋果第一次幹這種事。

早在1991年,蘋果第一次與IBM、摩托羅拉組建過AIM聯盟,意在阻擊Intel。當時Intel已經在計算機CPU市場佔據了龍頭地位,並開始砸下重金投放電視廣告,與微軟組建Wintel聯盟(Windows、intel的合寫)進行推廣,還進行大規模返利誘使電腦廠商在自家產品中貼上Intel認證標示,這些讓Intel的CPU品牌深入人心。隨後,蘋果也接連推齣電視廣告,到處針對Intel CPU進行對比,宣傳AIM聯盟的Power架構晶元。

整個1990年代,電腦市場都是在Intel、蘋果的廣告轟炸中度過。1997年,喬布斯回歸蘋果,開始著手研發全新iMac、MacBook產品,這時蘋果迎來資金危機。與此同時,Wintel聯盟也迎來了史無前例的世紀壟斷案。喬布斯便帶著自己的AIM聯盟深入其中攪混水,最終拿到了比爾·蓋茨的2000萬美金援助。在2003年Intel面臨的反壟斷危機中,蘋果也順利從Intel手中拿到了深度的合作關係,拿到了眾多頂尖的定製硬體技術。這為未來蘋果推出獨特的MacBook產品、贏得市場青睞,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同樣在2003年,蘋果iPod音樂播放器火爆全球時,iPod的盜版問題引起了所有唱片公司不滿。但是當時的互聯網內容版權法律一片空白,一時之間難以判決。於是因為盜版而損失嚴重的唱片公司,包括環球、滾石、華納、索尼這些大佬,紛紛派高管上門拜訪蘋果,要求蘋果進行治理。喬布斯先是拒絕接見,最後又將一大堆唱片公司高管帶進會議室,像訓孫子似的訓了半天。結果,蘋果推出iTunes,以最低的價格上架了各家唱片公司的曲庫進行銷售,引爆了整個市場。

蘋果將中國的合縱連橫之術用得可謂是爐火純青。

現在,風水流轉到了高通身上。高通家的專利授權業務又成了新的壟斷標杆。

有了跟Intel的合作經驗,按理說蘋果跟高通之間的業務合作應該更加順手才對。可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蘋果與Intel的業務合作,除了定製晶元、晶元組業務外,Intel還有求於蘋果。

Intel在CPU技術上向來是一家獨大,可是他卻有一個心病——沒能力推廣新技術。以前跟微軟合作的時候,計算機的性能都不夠用,對新技術的需求非常強烈,推廣起來還算容易。但1990年代末,計算機市場就開始飽和,整個市場需求快速回落。於是,Intel這個靠技術吃飯的公司,也開始陷入賣不出貨的窘境。產品賣得不好,新的技術應用生態標準就更難以推廣。

當時,Intel一直想推廣自己全新的雷電、DP、DDR4等介面技術。

而這時蘋果電腦卻靠著優秀的軟體系統飛速成長,iPod的成功也讓蘋果自家的火線介面快速普及。Intel看在眼裡,於是開始與蘋果合作推廣自家主打的雷電介面。而對計算機介面標準有著極大話語權的USB-IP,蘋果在其中的影響力也不小。Intel想拉攏勢頭正猛的蘋果,從而更方便的推廣新技術標準。

Intel有求於蘋果,那這事就好辦了。隨後的蘋果電腦,不僅能拿到Intel專門定製的CPU、最新的技術,還能修改主板設計,連硬碟都是專門定製的。新的MacBook系列上,蘋果為了幫Intel推廣雷電介面標準,直接去掉了其他標準介面。有這樣的合作,專利授權上當然是能免則免。

雖然沒有實際的文件、數字顯示Intel到底給蘋果免了多少專利費,但按照電腦廠商貼上Intel認證標識就被免去大半專利授權費的情況來算,蘋果基本上不用向Intel支付任何專利費用,甚至還會拿到大筆Intel給的推廣補貼。

到了高通面前,一切都變了。高通的核心技術都在通信模塊上,包括智能手機的基帶、天線系統方案,有著3G、4G的核心必要專利技術。

這時候蘋果就尷尬了,因為蘋果在電信通訊技術上根本就插不上腳。電信技術標準的推廣,主要是靠運營商,蘋果也沒有太多話語權。況且電信技術一直處於高速發展期,現有技術跟不上用戶需求,推廣起來並不難。這樣一來,蘋果就拿高通完全沒辦法。

而智能手機的天線、基帶系統對整體的設計非常重要,不可能將其分割排除在外。對於蘋果來說也只能乖乖把錢拿出來了。

蘋果在與高通的專利對壘中,其實也拿到過一定的優惠。

不說高通每年在專利授權上每年返還蘋果10億美金這樣的真金白銀優惠,其實蘋果交給高通的專利費相比其他國際廠商來說,也少得多。因為蘋果手機給高通的專利授權費用,是富士康交的,蘋果並沒有直接跟高通簽專利許可協議。

這一次蘋果高通的專利授權紛爭,就是因為富士康與高通的專利許可協議在2016年到期了,而高通想直接跟蘋果簽署專利許可協議。因為專利費是按照廠商的產品出貨價的百分比收的,如果找富士康收,那跟蘋果的售價差距也太大了點。有蘋果這樣賺走全球智能手機市場95%利潤的光環在,高通當然想找蘋果多賺點錢。

蘋果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並且還準備讓和碩、緯創和仁寶等這些蘋果代工廠直接跟高通簽專利許可協議,如此一來蘋果的代工廠就可以不用拘泥於富士康一家。

高通不同意,並扣下了2016年要返利給蘋果的專利授權金,總數有10億美金。這就是兩家矛盾的起點。

但是,蘋果並沒有立即去起訴高通,而是選擇先去中國找供應商、代工廠,一家一家的面談壓價。去年8月底,供應鏈傳出的壓價幅度達到20%~40%,當時供應鏈反彈激烈,紛紛表示拒絕。

更奇怪的是這一事件的時間點,是蘋果當時的重磅新品iPhone7/7Plus即將發布的時候。這種行為極為反常,一般來說為了保障新品順利上市,蘋果應該努力安撫供應鏈才對。

隨後的站隊行為,則顯示出蘋果庫克在去年8月那次供應鏈之旅,並不是壓價那麼簡單。

2017年1月,蘋果在美國對高通提起訴訟索賠10億美元。2月,蘋果又在中國起訴高通專利壟斷。隨後蘋果又在全球多地起訴了高通。

到5月份高通開始反擊,直接起訴蘋果的4家代工廠富士康、和碩、緯創和仁寶,因為這4家代工廠沒有支付專利許可費用。此時,蘋果庫克在2016年8月供應鏈之旅的真實目的才被揭開——蘋果主要是為高通的專利許可去的,壓價只是煙幕彈。

接著7月,富士康、和碩、緯創和仁寶又反訴了高通專利壟斷。而非常尷尬的是,這兩起案件,原告、被告雙方都顯得非常克制,好像是兩兄弟被逼上場打架一樣。

在隨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便開始立案調查高通的專利壟斷問題。這時,更戲劇性一幕出現了:與蘋果競爭了多年的三星,此時跟Intel一起力挺蘋果。

然而,三星跟高通的合作關係更為緊密。高通還特意把自己的晶元製造業務從台積電轉單給三星,但在這裡,三星卻站在了蘋果身邊。

這次案子,蘋果舉的旗幟可是相當的高。認為高通違反專利法中的「權利用盡」原則,高通晶元專利授權與供貨形成了衝突,理應只收一次費用,並且在代工廠、手機廠直接進行了多次收費。

這是專利制度在半導體行業一直存在的問題,多項具有重度重合性質的專利,面向製造商、代工廠、品牌商多次重複收取授權費用,並通過專利組合迫使廠商使用推廣自家技術標準。這對整個行業的技術發展起著嚴重阻礙作用,使得供應鏈廠商在技術標準上沒有太多話語權,只能靠技術授權生產來生存。

這也是蘋果高通的專利戰能夠讓全世界關注的原因,因為這一判將開創全新歷史,改革現有專利制度。蘋果正在推動這件事超前發展。

從半導體巨頭到娛樂巨頭,從工業廠區到商業地產,各行各業幾乎到處能看到蘋果的強大影響力。

不得不佩服蘋果出色的商業能力。蘋果當然也不僅僅是一家廣告片做得好的公司,獨創的飢餓營銷、聞名天下的業務平台。雖然各項技術研發並一定是排名第一,但靠著最完善的產品服務體驗,挖掘出創新的版面,讓所有媒體心甘情願為其免費宣傳吶喊。

通過在法務、財經、科技、娛樂等幾個最吸引人眼球的領域,進行各種強悍的市場運作掀起話題,蘋果就能用最低的成本獲得全球消費者的關注。

當然,蘋果能達成這種影響力,離不開其在產品技術服務上的持續創新,以及永遠站在行業前端。這是靠著自己身體力行探索引領市場未來,所得到的應用嘉獎。

這就是蘋果的本事。

文/水上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新知 的精彩文章:

區塊鏈ICO是詐騙?央媽正在取締他?想多了
三星索尼發力無線耳機,能否撼動AirPods地位?

TAG:科技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