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陽城之五代十國北漢劉崇

晉陽城之五代十國北漢劉崇

與晉陽有關的歷史主要集中在北漢,北漢其實是託庇於契丹遼國羽翼之下的小朝廷,而遼國為自己生存以至南進計,也絕對不希望中原出現一個強大的王朝。

北漢劉崇

至晉陽城落入劉崇之手,建立北漢,遼國依然是延續著建立緩衝帶的思路援助北漢的。所以,應該說遼與金有所不同,遼沒有南下入主中原的野心,而金是由這個抱負的。

到了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以後,北漢就成為宋朝在北方最大的釘子。

宋太祖趙匡胤

北漢國其實是五代十國中相對最貧弱的一個,只佔據今山西中北部11個州。但并州是春秋時晉國故地,有黃河、汾河、太行山相拱衛,號稱"表裡山河",易守難攻,北面是蒙古草原,容易補充戰馬。北漢又寄在遼帝國卵翼之下,遼國將其作為與中原政權的戰略緩衝,百般庇護,北漢本身也確實足夠頑強,故而後周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都未能輕鬆攻克。

後周周世宗柴榮雖在高平之戰中大勝,但由於史彥超輕敵冒進,會攻晉陽功虧一簣,宋太祖趙匡胤在他17年在位期間,也曾兩次進伐北漢均未果。

後周周世宗柴榮

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北漢國主劉繼鈞身後因為繼位問題發生內亂,宋太祖趙匡胤認為有機可乘,遂在攻滅後蜀之後立即遣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率軍攻打北漢,但事先缺乏充分準備,只是一次試探性進攻。雖然李繼勛初時作戰順利,一度兵臨晉陽城下,但是緊接著大遼援軍趕到,宋太祖趙匡胤認為和遼軍開戰的時機尚不成熟,下詔退兵。

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

開寶二年,北漢又發生內亂,國主劉繼恩被弒,其弟劉繼元繼位。宋太祖趙匡胤又認為有機可乘,集結重兵,以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侍衛步軍指揮使党進副之,宣徽南院使曹彬為都監,以伐北漢。另遣彰德軍節度使韓仲贇為北面都部署,彰義軍節度使郭延義副之,以防遼軍來援。宋軍進展順利,快速合圍太原,太祖親臨城下督戰。宋軍築起長連城圍定晉陽城,日夜攻打,後又決汾河灌城,但北漢據城死守,幾十日不下。另一方面,何繼筠、韓仲贇等將也擊敗遼帝國援軍,但遼軍此時採取了正確的救援戰略--圍魏救趙,遣大軍突入宋境,宋軍久圍晉陽不下,只得班師。

圍魏救趙

宋太祖趙匡胤在開寶初年兩次討伐北漢,當時南漢和南唐都還沒有平定,按照王朴的《平邊策》提出的"先南後北"戰略,不應該急於進伐。而這兩次北伐也沒有作好充分準備,所以都在前期進展順利的情況下不了了之。但宋太祖趙匡胤也作好了長遠打算,將北漢境內的居民盡量內遷,堅壁清野,又斷絕北漢的商路,弄得北漢凋敝不堪,為後來宋太宗攻滅北漢打下堅實基礎。

後周太祖皇帝郭威 北漢皇帝劉崇

五代太后及大臣商議打算立漢高祖劉邦的義子,後漢河東節度使劉崇的兒子,武寧節度使劉贇為皇帝。郭威起兵入都,弒君作亂。趁朝廷派他防禦契丹的機會,在澶州上演了黃袍加身的鬧劇,由部下擁戴他當了皇帝。而劉贇已經到達宋州,就被郭威的部將派人囚禁。郭威入大梁稱帝,改國號為周。不久郭威在宋州將劉贇殺死。後漢的河東節度使劉崇接到劉斌被殺的消息後,於是皇帝即位於晉陽,仍用國號漢,也就是歷史上的北漢。公元979年,北漢主劉繼元向北宋太宗投降,晉陽被北宋佔領,宋太宗以「盛則後服,衰則先叛」將晉陽火燒水淹,徹底摧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中華文明的巔峰—宋朝
蒙古人揮兵南下但被宋軍阻擊在長江北岸!
中國最弱的正統王朝,被越南入侵屠城二十萬,還差點丟失一個省
高平之戰這場戰役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無人不冤 有情皆孽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