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葉式史解讀:王宗岳《太極拳論》的技擊內涵!

葉式史解讀:王宗岳《太極拳論》的技擊內涵!

大國崛起 民風尚武 練武人的修行手札

不少人,在解讀、分析《太極拳論》時,不是立足於《太極拳論》真正內涵層面上,契合太極拳技擊真功夫的出發點來演繹的! 恰恰是竊取道家的道意和斷章取義地、盜用易經和周易的「太極」的字眼,全憑個人天花亂墜的想像力,用膚淺的、不著邊的、充滿詩情畫意、讚美詞、堆積起來,來演繹簡陋的「太極」,以致來替代「太極拳論」。

他們根本不理解傳統太極拳,也根本沒有通讀過易經和周易,可以講他們對易經和周易,一竅不通! 卻裝出一副太極拳行家、不可一世地指手畫腳,天南地北地胡說八道! 到頭來,卻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東郭先生而已!

其實,王宗岳的《太極拳論》,隻字沒有任何解讀「太極」的文理字行!完全用文言文,步步深入、似如剝繭顯蛹。實實在在的從實戰的技擊層面上,字字句句,清晰、明亮地闡述了傳統太極拳的真諦、精髓。可以講面面俱到、無所不及地剖析了傳統太極拳的運行軌跡,堪稱是一篇經典的傳統太極拳拳論著作!

《太極拳論》,顧名思義就是對太極拳運行軌跡與精湛的內涵,進行論述的經典著作,完全圍繞太極拳的技擊主題,層層剝離,精細解讀。全文絲毫沒有涉及到「太極」的任何理念,與「太極」不存在點點滴滴的相關! 僅僅是對太極拳拳術、拳理的闡述!

王宗岳《太極拳論》原文: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

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

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

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

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平準,活似車輪。

偏沉則隨,雙重則滯。

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須知陰陽: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 陰不離陽,陽不離陰; 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

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

是為論。

現在,我逐字逐句地通文解讀:

太極拳,用無窮小的力,引發無窮大的力量,形成無往不勝的威懾力。

太極拳的運行,完全是通過人體各個部位的虛實轉換來完成的。

只要一動就是膨脹、舒展,發放;稍有緩慢,就是收斂、內含、聚集。

整體一動無有不動,節節貫通。

對方挫力相攻,我順勢、輕柔接招、就是化——「走」。

對方如果要撤力逃避,我趁勢不離不棄、輕靈相隨、相敷,就是「粘」。

對方急功,我就速接招,對方緩緩悠悠,我徐徐相迎。

雖然招術千變萬化,但是,我始終不變應萬變。

由此,熟能生巧漸漸可以掌控彼此的進退、攻化,以此,久而久之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神靈的境界。

這絕不是用蠻力可以練就的,必須通過參悟、修鍊,漸漸達到忘我、無為的層次,才能真正得心應手地、自如掌控的!

太極拳的要領:

1、微微虛拎自己的元神,使得整個人體的脊椎挺拔,精氣,布滿全身

2、松肩、塌腰、落胯、斂臀,使得周身一體的內氣,綿綿不斷地匯聚到鬆柔、鍵韌的腹腔,凝聚成無窮無盡的人體內勁。

3、整個人體中正,不偏不離,人體的重心始終調節整體的平衡。

4、左邊有壓力或衝擊力時,左邊松沉而輕靈; 右邊沉重時,右邊輕輕地內收、並向左邊微微傾斜,馬上可以變得輕柔松沉了。

5、如果,對方有下而上的提拉、托舉時,只要全神領氣,順勢應作無限升高,藉助對方的力,輕而易舉的舉動對方;對方有上而下衝擊而來,只要依託他的勢頭,順勢如瀑布下瀉,山體滑坡一樣,深淵無盡頭。

6、我若攻對方,必須綿綿若存,無限延伸,一旦化而撤退,無聲無跡、敏捷、神速。

7、當格架對方的進攻,輕如鴻毛,才能引進落空,不能妄加絲毫的力,如此這般,方能神不知鬼不覺,我卻能四兩撥千斤地掌控、牽制、制約對方。(如同稱陀微微移動,能壓千斤的道理一樣)

傳統太極拳所以能所向無敵,就是因為能夠心領神會、自如、行如浮雲一般的輕靈、飄浮,真正、順手即來、就能做到以上的一切!

縱觀中華武林,技擊門派眾多,各有差異,不外乎:以強制弱,快手打慢手,有力打無力。這都是因為人的先天本能的力量所致,並不是因為運用人體內在的能量而導致的。

我們仔細觀察「四兩撥千斤」,並不是單純用力量而能達到的!試問:一個年邁的老人能輕盈、鬆柔地抵禦眾人的進攻,不是單單靠快、有力、所能做到的!

人站立如水平儀,四平八穩,一旦,運動起來,好比彈子盤的車輪,輕巧靈活。人體虛實分明,隨機應變,變化無窮;一旦兩腿雙重,周身僵硬,動作遲鈍,難以應變招架。

經常可以看到,數十年拚命用力訓練的人,不能真正得到太極拳的真功夫,每每於人交手都是自己被別人牽制,根本沒有認識到,全因為是自己的周身僵硬,動作遲鈍所造成的根源!

要徹底根治周身僵硬,動作遲鈍的弊病,必須要知道人體的虛實:順勢而為、相敷相隨就是粘;就是化、就是走。邊走、能化就是粘;虛中有實(外虛內實),實中有虛(外實內虛),虛虛實實(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才是真正懂得了傳統太極拳的重心和周身一體平衡的真諦,才能懂得太極拳真正的內勁。從此,潛心刻苦修鍊、精心去參悟,漸漸達到爐火純青、隨心所欲!

本來是「捨己從人」,相當多的「武術家」、「太極大師」卻誤解為「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其實「捨己從人」,是舍忘自己、是在忘我、無為的前提下,卻要反客為主地制約、掌控對方,而不是丟掉自己,任其自然地隨從別人。學習太極拳的人,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盲目聽之任之。這才是拳論!

在這裡,必須再三地強調:通篇王宗岳的《太極拳論》原文,根本就沒有任何地方涉及到「太極」點點滴滴的內容。道理很簡單,因為傳統太極拳是中華民族武林中的一個拳種,太極拳中的「太極」,僅僅是「太極拳」這個名詞中的代詞。至於,拳論中提到的陰陽,也只是太極拳運行中,虛實轉換過程「虛實」的代名詞,僅此而已!也絲毫沒有任何與太極相關的一絲絲聯繫。

況且,太極拳是用來攻防的、技擊方法與動作,而「太極」,是周易和易經中研究大自然普片規律的哲理,完全是牛頭不對馬嘴的兩個概念與事物。「太極」,怎麼能替代太極拳吶?!

再說,太極拳是用來技擊的,所以講:打太極拳!而「太極」,是用來研究、分析大自然種種事物和現象的哲學理論依據和哲理方法。「太極」,怎麼能打?!

更為莫名其妙的是,太極拳有太極拳真功夫,「太極」哪來什麼太極功夫?!「太極」能替代太極拳嗎?!更何況,太極拳的十大要領,「太極」能一五一十地一、一替代嗎?簡直是無稽之談!既不懂太極拳,更不懂「太極」的人們在胡攪蠻纏、張冠李戴的忽悠人!!!

還是看看王宗岳《太極拳論》中寫的: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以上是我修鍊傳統太極拳五十餘年的參悟與切身體驗,希望能給所有的傳統太極拳愛好者一個拋磚引玉的啟迪作用!

京武功夫 武學藏經閣

煉拳紀與修行手札 五鑽微店

北京科技出版社 正版圖書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不是兩手如撕棉,是無處不撕布
達則兼濟天下,楊氏太極第四代嫡傳楊振鐸老先生倡議:健康中國  太極同行
聽說 大師都是按照這個步驟練太極的(下)
焦作「一賽一節」舉行開幕式 太極拳名家演繹《世界太極之夜》
《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之九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