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銀行高管到首席化妝師:Chika的十七年追夢記

從銀行高管到首席化妝師:Chika的十七年追夢記

Chika Chan(陳子嘉)在職業生涯里轉身的次數,多到讓人感覺不可思議——十八歲就自己創過業,做過穿白大褂的藥房助理,在銀行從普通teller干起三年做到Sales Manager,最後卻毅然轉身,投向了化妝領域。

然而,作為化妝師,Chika的生涯也並非一帆風順,曾經也只是時裝周后台被無視的小透明,為了磨練技巧,業餘在Macy』s商場做櫃姐,也曾回香港尋找機會,在Bobbi Brown擔任Regional Retail Manager,超額完成全年銷售任務。

直到2011年,機會成熟,當時只有28歲,卻已經嚮往化妝行業十年之久的Chika,終於創立了自己的品牌Make-up Pro,提供化妝造型服務和產品,開設培訓課程,目前學員已經達到了1500人的規模,並且是第一支殺進紐約時裝周做Main Sponsor的華人化妝師團隊。目前,她們足跡已經拓展到了巴黎、倫敦等歐洲秀場。

在Chika瘦小的胸膛里,似乎有顆異常強大的心臟,每次在別人看來,她應該可以安安穩穩享受一下事業成果的時候,她總會出人意料地跳出既有的Comfort Zone(舒適區), 大膽地挑戰新的領域和新的高度。

十八歲的創業者

青春期,是很多小姑娘「愛臭美」的開始。因為舅舅是攝影師,舅媽是化妝師,思想比較新潮,Chika愛美之心幾乎沒有受到打壓。大約從十二三歲開始,舅媽就不時教她一些化妝打扮上的技巧,成了Chika的啟蒙老師。小時候Chika就發現,通過化妝,看上去不自信的女生也能被改造得很自信,非常神奇。那時,夢想的種子已經在她心裡悄然埋下。

2000年,剛滿十八歲的Chika和兩個朋友共同創業,在布魯克林開了一家名為「幻相劇場」的肖像Studio。Chika則負責給客人化妝,附帶出售一些配飾、周邊。

「那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膽子這麼大,其實我才只跟人學了給自己化妝,覺得給別人化妝也差不多,就敢開始幫客人化妝了。」現在回想起當年的決定,Chika依然覺得不可思議。彷彿一種預兆,這也成為了Chika化妝師生涯的開頭。

但是,由於Studio個性化的設計思路,和當時流行的婚紗攝影不符,雖然大家一直在努力工作,卻一直賺不到很多錢,租金等壓力紛至沓來,創業只得以失敗而告終了。Chika只能暫時告別了化妝師的身份,另謀生路。

大家覺得哪個是小時候的Chika咧?

但是Chika回憶那一年多的經歷,仍然覺得彌足珍貴。「即使有很大的壓力,但我一直記得,我做那個工作的時候,我是最開心的。」不管之後在其他領域做到多高的位置、有多少的業績,十八歲的珍貴回憶,始終是Chika兜兜轉轉不時回望的初心。

年輕,敢於重新來過

人生第一次創業告一段落後,Chika和大部分華人一樣,開始尋找更「靠譜」的工作。在藥房和銀行,Chika都兢兢業業,很快就獲得了認可和升職,一路順風順水。但不斷困擾Chika的是,她真正喜歡做什麼?她無數次地問自己,真的想要成為一個藥劑師、一個銀行高管嗎?每一次疑問,都伴隨著痛苦的思考,和另一種全新可能的開始。

最初,Chika只是醫生辦公室外的接待員,大嗓門的她很快成了等候室的開心果,對著一班爺爺奶奶級的病人,一樣活力滿滿,整天都聊得很開心。這種溝通交流的天賦,被陪老人來看病的藥劑師看中,認為她很適合去藥房工作。

Chika接受了她的建議後,很快就通過了藥房的面試,但這是她才發現藥劑師助理的工作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首先,醫藥對於Chika來說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雖然我英語講得還不錯,但是我對於藥理的那些名詞都不是太通的,生物呀、化學呀,這些都要懂一點。」

工作中遇到問題,Chika不刨根究底不罷休。「我膽子比較大,也就是臉皮比較厚吧。有什麼看不懂的,我就會直接打電話給醫生。醫生可能會說,我寫得已經這麼清楚了,你怎麼還是看不懂啊?我會說,對,我錯了,我真的看不懂,請你告訴我吧。我覺得沒關係,把東西做好就行了。」 憑藉這股較真的精神,Chika很快就把所有藥名都記下來了。

同時,配藥關係病人的安危,還需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不能出錯,這給了Chika很大的磨練。在這種嚴謹的環境下,她改掉了很多年輕人都有的不專註、不成熟的毛病,比如遲到、玩手機、甚至是午飯吃很久這樣的小細節。

但在三年按部就班的藥房生涯後,Chika的內心還是想要做挑戰性更高的事。朋友建議她去銀行試試。於是,Chika趁著藥房午休的時間,穿著白大褂就跑去了面試。老闆很喜歡Chika的表現,甚至提出可以直接讓Chika做Banker。但Chika的反應挺出人意料,她堅持要從基層teller做起。

Chika解釋說:「並不是我不自信,而是我認為,我很快可以做到經理。」老闆很好笑,不知道這種自信是哪兒來的。Chika卻很認真地說:「我會真的很用心地去做,全力以赴,我也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如果我這麼努力學習,為什麼會不能成功呢?」

果然,在幹了不到兩個月之後,Chika已經從teller升為了headteller, 一步一步,很快又做到了Sales Manager,前後總共只花了三年的時間。

當時剛剛25歲的她,管理著目標上百萬美元的團隊,但內心卻不知道支撐她更進一步走下去的理由在哪裡。Chika說,並不是不能承受壓力,只是心底知道,這不是自己最想要前進的方向。

白天做銀行銷售經理,晚上是梅西明星櫃姐

Chika花了一年時間,安靜地了解自己,了解化妝這個行業。期間,她並沒有停下銀行Sales Manager的工作,工作之餘,報名去上晚上的化妝課程。

身邊人聽說Chika要去學化妝,都以為是要考美容師、美甲師,Chika一度不知道怎麼解釋才好。她這才發現,身邊的朋友當中沒有一個人了解這個行業。轉念一想,Chika更覺得這是自己的機會。

那段日子裡,Chika每天早上四點就要起床,六點半到銀行開門,打開保險柜,在銀行開會到四點多之後,左手夾著裝滿合作資料的公文包,右手拖著裝滿工具的化妝箱,在紐約破舊的人行道上飛奔,從East Broadway到West Broadway,從東到西跨越整個曼島去上課。

除了上課以外,Chika 積極地在行業內尋找積累經驗的機會。每次學校推出參加Photo Shoot和時裝周的活動時,Chika都一定去。但是現實是殘酷的,Chika常常趕到後台以後才發現,自己的學校只是在waiting list上。模特來了,卻只能幹看著別的化妝師動手,Chika心裡很不好受:「都有點後悔了,想回去好好做Sales Manager算了。」

那段後台等候的經歷,對Chika的心態影響很大。「要把自己面子放下來,沒有人在乎你是不是Sales Manager。哪怕是Harvard畢業的,也不一定就可以在後台成為Key Makeup Artist。」 她自己開玩笑說:「還是要堅持,畢竟地鐵卡都刷了。」(原來紐約地鐵費貴是為了激勵大家不要放棄貴就貴吧)

時間一長,Chika覺得在後台幫手並不是長久之計,她做出了更加大膽的決定,下班以後,去34街的梅西百貨商場化妝品櫃檯做櫃姐,這樣既能發揮自己銷售方面的長處,又有機會鍛煉化妝的手法和技巧。

有人覺得做櫃姐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就是一個推銷員。但在Chika看來,這完全是一個心態問題。「如果覺得自己是個推銷員,那就真的是個推銷員了,如果覺得自己是專業的Makeup Artist,那整個人的狀態和氣質都會有所不同。」

有時候,Chika會和自己在銀行認識的客戶說,下班了之後可以去梅西光顧她的櫃檯,可以免費幫忙化妝,很多人都覺得不解,以為她是因為缺錢,甚至有人大方地表示願意幫助她、僱傭她,Chika只能笑笑,因為化妝真的是她的興趣。

因為早上要在工作的緣故,Chika經常會遲到半小時,但是她主動和經理說會自動增加自己的銷售目標。推銷購物卡和推銷銀行卡非常類似,Chika並不覺得推銷是件害羞的事。「對於顧客來說,如果確實享受了優質的服務、提高了生活品質的,他們也會很願意為此買單的。至今,Chika的名字仍然在掛在梅西百貨辦公室牆上的TopSales裡面,幾乎沒有其他人可以打破。

香港青雲路

儘管在梅西的業務一直遙遙領先,Chika卻遇到了職業生涯的透明天花板。她一直渴望成為Training Manager, 因為做培訓能和更多人分享她的經驗和體會,這也一直是Chika所嚮往的、能直接影響到他人的工作。但是當時,在這個領域能走到前面的幾乎沒有華人,部門經理對於她升職的請求也只是隨便敷衍。

為了證明自己,Chika再一次跳出了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適區)。有著精通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優勢的她選擇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香港,尋找機會繼續自己的化妝師夢想。但是很快,她開始面臨著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的危機。

香港的時裝秀等機會遠不如紐約多,儘管不斷有朋友介紹工作,但入賬實在微薄,而香港當時的物價水平卻幾乎和紐約一樣高。在香港的頭半年裡,Chika開始感到迷失。20多次面試,但都石沉大海。再加上家裡出了一些狀況,Chika開始為自己的收支平衡發愁。她甚至想要不要去連鎖超市應聘。

直到偶然有一天,她隨手買了一份報紙,打開看見了一本叫《青雲路》的副刊。Bobbi Brown登了一則招聘廣告,在招地區銷售經理,對於Chika來說,之前一直做銷售工作,卻從來沒有做到地區經理,她一咬牙,花了最後僅剩的所有錢,買了最貴的正裝去參加面試。

Chika先後經歷了6輪奇怪的面試。比如有一場面試,她等了足足4個小時,而面試官在監視器後面觀察她的表現。錄用之後,還有很多Boss告訴Chika,看重她的原因是星座、中性風、單身、生肖等等,都是讓Chika哭笑不得的理由。但Chika還是接下了這個巨大的挑戰。

在香港時,Chika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管理區域內兩百多個銷售人員,壓力很大。有時,老闆凌晨兩點給她打電話,問她銷售業務的問題,同時通知她六點參加媒體活動做發言。跳級破格錄取的Chika拿著水平不高的工資,一周一休或者不休,一年下來,取得了超額銷售成果,大家對這個結果都很震驚。

很多其他的品牌和公司聽說後,紛紛表示要挖Chika。但是Chika在回美國休假之後,還是決定放棄了升職和跳槽的機會。她發現,距離自己十八歲時化妝師的夢想,十年時光已經一晃而過,而十年中,行業經驗、人脈都已經具備,那段記憶不斷回來提醒她,讓她感覺到如果再不去嘗試,一定會後悔。

我不要做李小龍,我要做葉問

回到紐約以後,Chika一邊在Bloomingdale做香水顧問,一邊利用工作的空餘時間,為自己開店的選址、裝修、報價、寫提案。2011年,第一家Make-up Pro在SOHO的伊麗莎白街開業,店面不到20平方米,四面透明的玻璃牆,玻璃上貼滿了裝飾的假睫毛。

Make-up Pro第一期課堂只有5個人。前期大家對Make-upPro不熟悉,報名的人不少對可以獲得梅西百貨,Bloomingdale和Saks Fifth Avenue的面試工作機會持懷疑態度。對此,Chika並沒有多說,做出成績來才是最好的證明。她一心撲到了工作上面,為Make-up Pro品牌貢獻了所有心血。就連大女兒和小女兒出生時,她也只休息了3天、7天,一直工作到只能躺在床上回郵件為止。對於Chika來說,人會偷懶就說明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想明白了以後,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耐心,堅持。

2011年到2013年,經過三年的經營,Make-up Pro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口碑,向各連鎖大百貨商場輸送一批化妝師。商場開始反過來主動洽談要人。現在Chika非常驕傲地是,當年她做梅西百貨工作時遇到的玻璃天花板已經開始被打破。她的學生開始走上當時她一直渴望的Training Manager,甚至Training Executive, 以及其他Business Manager這樣的管理崗位。Chika很開心學生能超越自己,「我想要做葉問,不想做李小龍。我希望學生把我們的本領裡面拿一點最好的,去形成自己的一套武功。

同時,她也很開心自己的學生更多地跳出了華人的小圈子,開始走向歐美的舞台。很多來上課的學員,最後並不一定做專業的化妝師、髮型師,不一定跨入時尚行業,但通過Make-up Pro,他們可以接觸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世界。Chika說,有些華人覺得好的職業就只限於醫師、律師、老師,但是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別的事情可以做,不必在乎他人的眼光。「應該多去看沒有看過的東西,多去嘗試沒有嘗試過的人生。

未來,Make-up Pro還希望能夠加入大型化妝品集團,將自己的產品更多的推向市場,打破歐美化妝品市場上沒有一款真正有影響的華人品牌的情況。

首個殺進紐約時裝周的華人化妝師團隊

2011年,Chika的妹妹(Cheve Chan)偶然間了解到,有一場United Colors of Fashion(UCOF)的慈善秀,規模很大,7個設計師,70多個模特,問Chika敢不敢做Sponsor。當時Make-up Pro才剛剛起步,只有50多個人,Chika略一考慮,就果斷地接了。

第一次做Sponsor的事敲定下來以後,Chika精心挑選了10個學員,詳細地安排了分工,備齊一排工具箱,一行人比要求提前半個小時到達後台,感覺像是去參加戰鬥一樣。

結果剛到後台,她們就發現,工作台上已經放上了別的化妝品牌的工具,一個有點名氣的化妝師走過來,頤指氣使地說:「你們就是來幫忙的化妝品團隊吧,那你們去給我買點紙巾、咖啡和零食回來。」Chika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她平復心情,讓學員先鎮定,自己去找製作人,一聊才發現,最後臨時有個化妝團隊付錢塞了進來做KeyMakeup Artist,自己的團隊倒成了要聽別人指揮了。

Chika說,當時自己感覺一下就變成一個fighter了,布魯克林街頭的大姐氣場瞬間爆棚,Chika跟製作人明確表示,臨時來的團隊只有1個化妝師,帶著兩個遞東西的助手,光憑一個人,全場70多個模特是不可能全畫完的,而自己的團隊這邊有10個人,但如果沒有單獨的化妝台的話,我們是不幹的。

這時,有幾個設計師著急地找了過來,一把拉住Chika。原來他們的模特都在等待化妝,另一個團隊唯一的化妝師完全顧不過來。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位設計師,David Tlale請Chika趕緊幫忙給他的模特先化妝,怕時間來不及,而他是無法忍受自己的模特不帶妝上台的。他說:「如果你今天幫了我這一回,我以後一定會幫你的。」Make-up Pro這才拿回了自己的工作台開始工作。

最後,另一個團隊只完成了7個人的妝容,而剩下的六十多人,都是Make-up Pro的團隊完成的。工作結束後,所有的人都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Chika在回去的路上,給自己買了點酒,算是壓一壓這一天的驚心動魄,但是她心裡知道,這一仗終於贏了

而這一次後台結識的設計師David Tlale,後來也給Make-up Pro帶來了第一個正式的紐約時裝周Main Sponsor的機會。2012年2月,正是農曆新年期間,Chika接到任務後,打了無數的電話,但當時願意來的華人化妝師很少,最後總共只問到了5個願意來的人,有一個接近60歲,還有兩個是剛來的新人。在時裝周前夕,Chika給團隊進行了兩天高強度的集中培訓,每天練習十多個小時。

正式走秀那天,Chika帶著團隊導航到了地方,這才發現,是紐約時裝周的主場林肯中心,而自己團隊名字,就赫然立在Sponsor的名單上。看到NYFW(紐約時裝周)字樣的燈牌時候,Chika激動到流出了眼淚,他們真的成了首個做紐約時裝周Main Sponsor的團隊。回頭再看看自己身邊的小姑娘,鼓著腮幫子,手捧著珍珠奶茶和早點,那種周星馳電影的小人物也誤打誤撞走上人生巔峰的喜劇感覺油然而生。

從那次以後,Make-up Pro就逐漸被更多的人所熟悉了,合作的品牌也越來越大牌,開始從紐約為根據地,逐漸向巴黎、倫敦等歐洲秀場拓展。

紐約印象

Chika從小和父母從香港來到紐約,在布魯克林長大。有時候,Chika也考慮過,到歐洲一些城市,比如巴塞羅那,去定居,但最後都還是捨不得紐約。

Chika與妹妹Cheve

在她眼中的紐約,是一個很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個很糾結的城市。紐約永遠不缺機會,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如果努力堅持的話,真的可能在這裡發生,但是生活的節奏又讓人不是很容易就能做自己的。「這是座有魅力,但是有時候會逼到你要發瘋的城。」

Chika說,在紐約,可能真的有很多人會說,沒錯,我就是瘋子。就像那句歌詞:「儘管叫我瘋子,不準叫我傻子。」而現在很多華人還是很靦腆,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怕被人說是瘋子。但「瘋」在這裡,有時候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特立獨行的人在這裡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互相包容。「就像唱歌,沒有哪一首歌就是最好聽的,因為每個人的風格是不一樣的,能感動的觀眾群是不一樣的。Make-up Pro就是希望你清楚自己適合怎樣的一條路。」

在紐約,做一回瘋子可能也是不錯的。

文章:蔡畋

編輯:Jie

圖片:Chik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客紐約 的精彩文章:

紐約居然有 VR World 體驗館!

TAG:食客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