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個長得像龍?

龍生九子,為何沒有一個長得像龍?

歷來的傳統「龍」是九五之尊,象徵著高貴、權勢,就比如金鑾殿的玉柱上雕刻著龍,皇帝穿的龍袍、坐的龍椅,來彰顯自己九五之尊的地位。據傳說,龍生有九子,不僅性格不同,外貌也是大有差異,後來用「龍有九子」比喻兄弟的良莠不齊。先來看看龍的九個兒子。

老大為囚牛,喜好音樂,常常蹲在琴頭欣賞彈撥拉弦的音樂,因此人們便在琴頭上雕刻它的形象。

老二是睚眥,喜好爭鬥,所以在一些兵器上多出現它的身影,刀柄、刀環、龍吞口就是根據它來的,經過裝飾的武器,更具有懾人的力量。

老三叫嘲風,好險又好望,因此就被人們放置在屋頂的脊背上,不僅起到美觀的作用,還有辟邪清災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故宮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第四個是蒲牢,形似盤曲的龍,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蒲牢居住在海邊,十分害怕龐大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進攻就嚇得大叫,人們根據它這個特點,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來達到生意洪亮的目的。

龍的第五個兒子叫狻猊,形似獅子,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形象。

龍生九子之六-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形象。為什麼它會馱碑呢,這裡邊還有個故事。傳說霸下經常拖著三山五嶽在江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大禹為了防止它再作惡,便搬來一塊特大石碑,讓霸下馱著。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迹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第七個是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形象。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老八叫負屓,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形象。它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第九個兒子叫螭吻,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形象。螭吻屬水性,常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龍有這九個兒子,但是沒有一個是真的龍,這是為什麼呢?據傳說,民間認為龍花心,和各種動物結合過,生下來不同的龍子,龍與牛結合,則生麟;與豕結合,則生象;與馬結合,則生龍馬;即婦人遇之,亦有為其所污者。差不多古人能想到的動物都和龍結合過,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龍子,綜合多種說法:與犀結合,生囚牛;與豺結合,生睚眥;與猴結合,生嘲風;與象結合,生蒲牢;與獅結合,生狻猊;;與龜結合,生贔屓;與虎結合,生狴犴;與魚結合,生螭吻;與犬結合,生負屓;與熊結合,生貔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伍侃大山 的精彩文章:

被「梁山」逼上梁山的「真好漢」
給梁山好漢排個名,宋江最心機,魯達最直爽,李俊最傳奇
李世民逼父殺兄,後世為何還是對他頌揚備至?
楊過有多厲害,武當、峨眉的創立都是因為他
「關公面前耍大刀」說的誰?

TAG:小伍侃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