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事|喝茶需要演技么?

茶事|喝茶需要演技么?

劉姝瀅|三聯生活周刊

茶事|喝茶需要演技么?

茶事|喝茶需要演技么?

整整一個春夏,為梳理茶的系統脈絡,搭配體系明晰的香檳及雷司令酒做了許多活動。活動多是關於茶的知識體系的梳理及講解,內容其實已經豐富到超過了許多收費天價的茶課。但周圍至親的好友們,還是有人在參加不明就裡的茶會,身著長袍做閉目狀,吟誦些佛經發朋友圈而沾沾自喜。這不由讓我想起著名的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寫的那本《演員的自我修養》。似乎沒學會表演藝術,很難喝懂一杯茶。

喝茶需要學習表演藝術么?

茶事|喝茶需要演技么?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員的自我修養》一書中說:「……只有這種充滿了人——演員的活生生的、有機的體驗的舞台藝術,才能夠把角色內心生活的一切不可捉摸的細微變化和全部深度,藝術地表達出來。」並且認為 :「只有這樣的藝術才能完全抓住觀眾的心,使觀眾不僅弄明白舞台上所發生的一切,更主要是還能夠真實體驗到它們。這才能豐富觀眾的內心的經驗,在他們心中留下時間無法磨滅的痕迹。」 深覺得這與日本靜岡文化藝術大學校長熊倉功夫所定義的日本茶道有異曲同工之妙。熊倉功夫先生從歷史學的角度對茶道進行分析,並主張茶道是一種室內藝能。

茶事|喝茶需要演技么?

日本茶道

藝能是日語的直譯,它包括舞台藝能(歌舞伎、能樂……)民俗藝能(神樂、田樂……)、室內藝能(花道、香道、茶道……),是通過技藝修鍊達到完善個人修養的目的。而室內藝能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在室內空間、私人場所進行的藝能。這就需要在室內的所有人參與到室內藝能的表演中,而場所本身的場景布置也講究搭配春、夏、秋、冬季節的更迭來做相應變化。

參加室內藝能的人,舉手投足都要按照規則進行,因此氣氛變得安靜而小心,甚至是緊張。加之茶道藝能場所沒有桌椅,主客都得在無遮的情況下跪坐,在沒有視覺障礙物的情況下,站起及坐下的身體動作就格外明顯,因此而產生了各種歷練身體動作的禮儀。這一切並沒有因為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社會變化而流失,相反,作為一種文化模式被保留下來。在經濟上揚,茶文化興起的這些年,日本的室內藝能改頭換面來到中國,換成了中式的場景布置跟身著中式長袍的新演員。只是這些演員並沒有以增加自我修養本身為目的,可以說這是日本室內藝能流變過程中的墮落吧。

茶事|喝茶需要演技么?

電影《尋訪千利休》中千利休的扮演者是歌舞伎演員市川海老藏

甚至會有這樣的標題:「泡茶泡到沒有一個多餘動作,十年修練也不夠。」 一夜之間,在茶湯里浸泡十年,稍會著裝、布景的大批茶道演員新鮮上市。這似乎已經變成屢見不鮮的社會現象,甚至漫步景德鎮這種以市井風格著稱的手工藝城市,制瓷的小師傅們也學會了故作深沉的泡一杯茶給你喝。喝茶似乎變成了一種加速人跟人阻隔的多餘的事兒。我身邊許多新結識的朋友得知我通曉茶事都會被嚇得提前宣明:我不懂茶啊! 茶的台階太高了,阻擋了許多心思純粹僅是想靠近了解一杯自然之飲的人。

茶事|喝茶需要演技么?

喝茶早應該進入工業4.0時期了。

在陸羽及千利休所生活的農業社會,茶的體驗隨著人力的良莠不齊表現的尤為明顯。而到了工業發展迅速的時代,大量類似可口可樂這種廉價的標準化的產品通行於世。隨後以堅持一成不變,少量的產出品,成了這種廉價標準工業產品的硬幣反面大行於世,這算3.0版本。而4.0又是什麼呢?

前不久跟朋友在北京一起喝咖啡,發現他沒多久就要看一下手機上不知名的app,好奇的詢問他是否有新的好玩兒軟體?才知道,他正通過app的數據,看上海店鋪中每一杯手沖咖啡的出品係數。這引起了我的興趣,身在異地如何控制自己店鋪每一杯咖啡近乎完美萃取比例的出品?聽他講述才知道,店裡用了智能化系統沖泡咖啡,一次可以穩定出品五杯不同產地的咖啡,並且比店員手沖萃取的還要好喝,這就是由Poursteady團隊出品的咖啡手沖機器人。

茶事|喝茶需要演技么?

Poursteady團隊出品的咖啡手沖機器人

成熟的咖啡師可以通過錐形的咖啡過濾器,慢慢將新鮮的咖啡萃取出明亮的花果香及圓潤的湯感。但即使是熟練的咖啡師,每一杯咖啡萃取出來的時間都需要五分鐘。如果在場的人員增加到五位以上,就足以挑戰專業咖啡師的心手協調度。人滿為患的咖啡網紅店,往往因為出品率的限制被排隊買咖啡的人投訴。Poursteady智能手沖機器人的緣起就是因為它的設計師在等待一杯手沖咖啡的時候,花掉了漫長的時間。手沖機器人的首席設計工程師 Stuart Heys 曾經為NASA設計製作火星機器人,所以在製作Poursteady的時候,整個團隊幾乎沒花費什麼時間成本就成功了。

實用性及簡單穩定的操作是最初設計的初衷,所以這台手沖機器人即使一天製作450杯咖啡,仍舊可以保證每一杯咖啡達到黃金萃取比例而不損品質。咖啡師們可以通過後台app,設定不同咖啡豆的沖泡時間及萃取比例,甚至控制沖泡水流的直徑。首席執行官Von Muehlen 認為,在咖啡製作的過程中人的參與同樣重要,咖啡師通過對咖啡的了解,設定智能參數,讓它完成原本要人用手工完成的一切步驟。不僅沒有讓品質變得粗糙,甚至通過智能調控變得更為精準。對於想喝到咖啡味道本身的飲者,這似乎不再需要看咖啡師專註沖水的表演,直接就可以享受完美的一杯咖啡了。

茶事|喝茶需要演技么?

設計師Mark Sibenac 和 Stuart Heys在2013年的MakerFaire(全世界最大型的DIY聚會)上,那時候他們才剛剛決定進行商業化運作。

前不久的一次品鑒會中,我提前在吧台內手沖了一百人需飲用的茶湯,每一次沖泡都按照平時喝起來可口的萃取比例進行,雖萃取出來的茶湯最終讓在場許多人驚艷,但這巨大的工作量還是讓你覺得勞神費力。但我仍舊拒絕在品鑒會現場,用僅僅能滿足五人飲用的表演形式來開場,因為這樣就難避免墮入表演者的身份,讓「吃茶去」變得繁瑣複雜。希望阿拉丁神燈賜我一個愛喝茶的NASA 智能機器人設計師,設計一款如同咖啡手沖機器人的裝備,讓我在品鑒會中解放出自己來跟更多的人溝通茶味本身。

「人」這個詞的拉丁文原意,即「人」(persona)是透過(per)面具發出的聲音(son),換言之,人是隔著面具說話的。生活已經讓我們不得已帶上層層面具,喝茶的時候希望我們不用再讀《演員的自我修養》。得味,得自在。

丁酉年秋於掃葉山房


更多精彩好文,盡在中讀APP,和會讀書的人一起讀書

茶事|喝茶需要演技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