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保健】艾灸,是在給自己治未病!

【保健】艾灸,是在給自己治未病!






   

點擊上方藍字或長按右邊二維碼加關注







  治未病,指的是在疾病發生之前就調理好身體,解決潛在的可能的患病因素,達到扼殺疾病苗頭,保持身體一直處於比較健康的水準的一種養生理念。這種觀點最早是《黃帝內經》提出來的,「上工治未病」,說的是「上工」(水平高的醫生)治療疾病,都是在疾病發生之前就解決掉了。其實是一種」未病先防「的養生理念。







  現代人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引起相應的各種健康問題接踵而來:




久坐缺乏鍛煉引發頸椎病、腰椎病;


精神緊張壓力過大引發失眠、抑鬱、女性月經不調;

長期暴飲暴食以及久食大魚大肉肥甘厚膩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貪涼飲冷,飲食不節引發腸胃病、女性痛經;


性衛生做不好以及不注意避孕而頻繁流產引發盆腔炎、附件炎、輸卵管堵塞、不孕症等等;


小兒經常食用垃圾食品引發營養不良、鈣鐵鋅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性早熟;


經常貪涼陰冷引發腸胃病造成營養吸收不良;


經常濫用抗生素,造成孩子抵抗力下降,經常感冒發燒拉肚子,並且越來越不容易痊癒......



  以上的各種健康問題,在現代社會有著逐步增多的趨勢,如果不注意」未病先防「,及早控制疾病萌芽,遏制其發展,這將會導致病人越來越多,看病越來越難,並且疾病治療難度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容易痊癒。




  

說了這麼多,大家最關心的應該就是下面的內容

,具體方法了。




  其實具體方法,有很多種,就是首先得確定您自己的身體體質,看看到底是什麼類型,然後根據具體的體質類型,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性格類型,以及各種體檢的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判斷,針對性制定綜合的調養方案。這樣從根本上改善影響健康的因素,達到祛病保健養生的效果。




  

1.

體質類型:

人的體質有很多種,比如有的人是上熱下寒的體質,臉上背上容易長痤瘡,腰臀下肢容易怕冷,喜歡溫暖甚至遇冷容易酸重疼痛等,這樣就得避免溫熱性食物,也得避免攝入寒涼性食物,飲食物上要區分對待,吃藥治療也得照顧體質因素,避免顧此失彼造成吃涼葯拉肚子,吃溫熱葯長痘痘的情況。







  

2.生活習慣:

很多人生活習慣不好,經常熬夜,經常加班,會支出過度的體力或者腦力,這樣容易使得臟腑功能透支,導致臟腑虛損,耗氣傷血,引起氣血虧虛,脾腎兩虛,肝腎陰虛,瘀血阻滯,等等問題。




  

這樣的壞習慣,長期下去,很容易使得身體產生」暗傷「久而久之容易導致嚴重的問題發生。如IT行業,醫護,遊戲玩家等等就發生了多次的猝死事件,總結來說,微信搜索zyk38142804,這些猝死都是」積勞成疾「的後果。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需要改變各種不良習慣了。



  

3.飲食習慣: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食物供應越來越豐富,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就跟著不加節制起來。暴飲暴食、貪涼飲冷、肥甘厚膩、垃圾食品等等。







  

多吃過於辛辣的食物,容易造成中焦濕熱,會產生如口苦、口臭、口粘膩、大便乾燥或者大便粘滯粘便盆、痤瘡頻發、牙齦腫痛出血等等;多吃過於寒涼的食物容易發生慢性腹瀉如慢性腸炎,結腸炎,也容易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等胃病,經期吃涼容易引發痛經,甚至寒涼食物引起血液運行不暢,瘀血阻滯容易形成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等。多吃過於油膩食物,容易造成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等,更容易引起動脈硬化,粥樣斑塊形成嚴重加大心腦血管疾患的發生幾率......



  

4.運動習慣:

現代人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容易發生兩種極端:一種是長期辦公室工作,長期久坐久立。另一種是體力勞動,長期過勞。第一種人,容易因為缺乏運動引起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長期伏案工作以及姿勢不正確引起頸椎病、腰椎病等等,長期坐沙發椅容易引發痔瘡,男性不育症,久立容易引發下肢靜脈曲張,下肢關節病變等等。第二種人由於過度勞動,容易引發勞損性疾患,比如異常受力造成腰椎間盤突出,長期腰部持重引發腰肌勞損,以及各種頸肩腰腿痛......




  

5.性格類型:

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人,容易生悶氣,容易自卑這樣容易引發久治不愈的或者反覆性的失眠、頭疼、胃痛;脾氣火爆的人容易生氣,容易導致頭疼,焦慮不安,甚至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壓病的患者,如果過度生氣,可以引發腦出血等等嚴重問題。




  

6.各種體檢結果:

這種情況,就有一定針對性了。體檢結果異常,說明這些健康問題已然發生,針對異常的指標,進行綜合的治療或者調養,使之恢復正常,同樣可以避免嚴重健康問題的發生。這樣看來,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就非常重要了。建議除了那種特殊情況(比如潛在糖尿病患者或者確診糖尿病患者需要兩周甚至一周甚至兩三天檢查一次血糖),沒有明顯不適癥狀的人,最好一年能保證健康查體一次,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尚未有明顯不適癥狀的疾病萌芽。




  找到了影響健康的方面,我們就可以針對性解決,」治未病「了。比如調理飲食習慣,改成健康飲食,不暴飲暴食,不貪涼飲冷;不要睡眠過晚,適當做適合自己的運動,保持體力體能充沛,保持血液循環暢通無阻;保持樂觀的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樣可以避免情緒性疾病的發生髮展;經常體檢就可以發現潛在的無癥狀的指標異常,就可以儘早處理。而體質方面的失衡,可以找中醫望聞問切,可以自己嘗試艾灸養生調理,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為什麼提倡艾灸治未病?




  

中國古代醫學書籍記載認為:「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是說很多用針葯無愈的病症,艾灸能夠治癒。艾灸是中國古代醫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不用服藥物、無毒副作用,是一種綠色原生態療法。






  竇材在他的《扁鵲心書》中的《需識扶陽》一節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亦可保百餘年壽矣。」四穴者,乃溫補脾腎,扶養正氣,保命之要穴。同時也可以在病還沒來之時,就迎著它灸,從而把潛在病邪驅走。




  

灸除用於疾病治療之外,也可以作為預防疾病,或保護健康的方法,而用於健康的身體。因此,艾灸具有治未病的優勢。






  

艾灸法「治未病」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選用強壯、保健類穴位來提高療效。




1.

關元、命門




有溫腎固精、補氣回陽、通調沖任、理氣和血之功效,這兩穴相輔相成,用純陽艾火常灸之,可振奮腎氣,使腎陽充足,便能推動整個機體的氣血運行;









2.足

三里




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扶正培元的功效,長期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壽,鼓舞人體正氣,增強臟腑功能,調節後天之本;中脘者,《難經》云:「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六腑與五臟互為表裡,胃為五臟六腑之海,故古人云:「得胃氣者生,失胃氣者死。」這就說明人賴百穀以養其身,凡養生調病者,應首應調和胃氣,胃氣調則生,是人體養生之要穴之一。


  








3.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甲乙經》載:「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亦取章門。」又載:「傷憂思氣積,中脘主之。」《玉龍歌》說:「黃疽四肢無力,中脘、足三里。」實驗觀察發現,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後能使胃的蠕動增強,幽門立即開放,胃下緣輕度提高,空腸黏膜皺襞增深、腸動力增強。艾灸中院有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艾灸的操作方法有很多,例如艾條灸、溫針灸、直接灸,同時可以藉助現代灸法艾盒灸。一般對於關元,足三里,命門保健要穴,推薦使用艾條灸,採用溫和灸法熏烤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宜,至皮膚紅暈為度。對於腹部中脘穴宜採用艾盒灸。同時在家做艾灸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問題:首先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其次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再次要注意防火、注意房屋通氣;最後要注意施灸時間、順序、溫度的調節。










購買艾條艾炙盒等艾炙用具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昨日分享:





  • 【祛濕】寒濕都藏在身體何處?艾灸後這些寒濕都去了哪



  • 【炙法】難得的艾灸實戰經驗、灸治要訣,值得收藏



  • 【感冒】真人演示:感冒咳嗽如何選穴刮痧



  • 【皮膚病】艾灸治療頑固性蕁麻疹的特殊方法,您可能沒聽過~~



  • 【脾胃調理】健脾和胃灸,四個穴位讓你的脾胃強大起來~



  • 【高血脂】降脂湯+艾灸治療高脂血症型脂肪肝,效果杠杠滴!



  • 【低血壓】原發性直立性低血壓,艾灸也能治哦~



  • 【皮膚病】尋常疣,試試麥粒灸,效果還不錯哦~


更多疾病治療方法請關注公眾號點擊疾病查找,不定期更新





新手必讀、

排病反應

3000

種疾病取穴

穴位查詢


視頻學習

獨穴炙法

艾灰、

配穴全集

取穴處方


艾炙保健、冬病夏治、三伏養生


 



?

 

男女科


腺肌症

月子病

閉經

月經不調

痛經、婦科病


巧克力囊腫

多囊卵巢

子宮肌瘤、

早衰

輸卵管


男不育、

白帶

、乳腺疾病、備孕

卵巢保養

宮寒


升下垂臉

祛痘

黃褐斑

美容

臀部排毒

不孕


卵巢囊腫

陽瘺

早泄、

前列腺、

毛囊炎


子宮內膜異位




?

 

其他疾病


失眠

鼻炎

感冒

風疹

落枕

關節炎

禽流感


痛風

祛濕

腰間盤突出

神經痛

強直性脊柱炎


牙痛

過敏、

腰腿疼痛

小兒艾炙

扁桃體

咳嗽


帶狀皰疹

老人艾炙

白髮變黑、

老花眼

富貴包


手麻

腫瘤

自汗

體虛

耳病

甲狀腺

高血壓


咽喉疾病

頸椎痛

胃下垂、胃寒、胃炎、結腸炎


胃潰瘍、脾胃虛寒、

腰疼

腺樣體肥大、

氣血不足


濕疹

舒肝解郁

退燒

癌症

白癜風、

靜脈曲張


盜汗

腦梗

撞傷

、、

腎陽虛

骨質增生

節氣炙


化痰

中風

糖尿病

高血脂

、、

三伏養生

腳氣


頸椎病

消炎

皮膚癢

咽炎、

陰虛

浮腫

偏癱


骨刺

心悸

水腫

高血糖、

尿失禁

鼻竇炎


防寒


 



艾炙療法


長蛇灸

核桃灸

、黃豆灸、

隔姜灸

威靈仙炙


隔物炙

火柴灸

督脈炙

隔蒜炙

蓖麻仁炙


葯捻炙

隔鹽炙

桑枝炙

桃枝炙

白芥子炙


鼠糞炙

燈火炙

葯錠炙

藥線炙

吳茱萸炙


敷藥炙

毛莨炙

斑蝥炙

甘遂炙

巴豆霜炙


蠟炙

隔附子餅炙

水炙

冷炙

旱蓮草炙






⊙版權聲明:文章及圖片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免責聲明:本平台偏方和中醫食療、經絡養生知識僅為分享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或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艾炙大全 的精彩文章:

【婦科】月經期可以艾灸嗎?
【脾胃調理】腫 腫 腫!!!這些身體腫的信號你一定要警惕了!
【腰痛】腰酸背痛脖子僵?這些方法讓你告別脊柱問題!
【排病反應】怎麼知道艾灸後疾病即將治癒?27條徵兆
【關節炎】關節痛、坐骨神經痛...腿上的毛病艾灸怎麼治?

TAG:經絡艾炙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