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備取漢中,攻荊州江東沒缺糧,而諸葛亮六出祁山老是後勤跟不上?
其實劉備東征時的國力還不如諸葛第一次北伐。劉備攻漢中後,死傷無數,又得地不得人,國力損失良多,兩年後才得以征伐東吳。諸葛亮先得南中之地,然後才開始北伐,漢中被他經營得非常好。兩者雖然都是依靠益州一州之地,但二者卻不可同日而語。
第一。運輸難度。
劉備順長江東下,諸葛亮出蜀道北上。對於輜重補給孰難孰易,應該不言而喻吧。劉備在征討荊州做了很充分的準備,水陸並出。而諸葛亮就沒這麼幸運了,雖然他事必躬親治軍有方,是發明創造的行家裡手,可是蜀中糧食要出川要過蜀道,漢中伐長安要出祁山。
再舉個例子,你切木頭時,是順著纖維紋理自上向下劈容易,還是橫著砍容易?體會一下就能懂北伐和東征的運輸難度了。
第二。縱深問題。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看到東吳又是求和又是送還俘虜以為孫權是被劉備打怕了。然而長大後看了看地圖,才知道劉備出川沒多久就被陸遜給燒了。
再看諸葛亮北伐,我們總說祁山,祁山,它不是個山頭,他是個山脈,擋在蜀魏之間的山脈。聲勢最浩大的第一次北伐,涼州基本上都被諸葛亮拿下來了,結果被曹魏集結最強陣容給打回老家了。注意,不是因為軍糧哦,而是被曹魏打了縱深的七寸,街亭。
第三。用兵時間問題。
劉備東征不足一年,諸葛亮可是打到死。
眾所周知,供給大軍需要軍糧,時間越久消耗越大。諸葛亮七出祁山,軍糧後勤一次不如一次。除了木牛流馬,他還搶奪魏地百姓的麥田,以戰養戰。魏軍當然也會堅壁清野和移民後方的戰術,這一來二去,西方就被打成了一片殘破。諸葛亮除了實行軍屯減少對國家財政的負擔外,基本沒什麼良策了。故而諸葛亮死前囑咐,死後不要再北伐了。
第四。政治。
劉備東征,留諸葛亮治蜀,趙雲留鎮。東征軍團多用後進。舉國一心,士氣高昂。諸葛亮時代,名將凋敝的情況下他把趙雲魏延馬岱鄧芝全拉進北伐大名單了。
劉備東征是舉國之力御駕親征,諸葛亮雖然舉國但是舉得有點吃力。
一個丞相不在家裡發展生產,把辦公室挪到漢中,手握重兵。你想幹什麼?朝中必會有人中傷,就算諸葛亮把朝廷打理得井井有條,也一定有人叵測。或者嘴上不說心裡想說。
不服諸葛亮的人一定是有的,對勞師北伐一無所獲而滿腹怨言的人一定也是有的。偶爾從中做梗造成後勤補給的人禍。諸葛亮也會借著後勤問題整治吏治。比如諸葛亮彈劾李嚴案。有人說李嚴為了牟取私利,延誤了後勤。不過我倒覺得李嚴因為延誤了後勤,因之前牟取私利而被諸葛亮清算了。
第五。荊州與雍涼不同。
劉備東征是收復荊州故土,諸葛亮雖然打著復興漢室,但侵略雍涼的本質很難改變。舉個例子來說,返鄉團與鬼子軍的差別。
荊州百姓看到劉備軍,會有種親切感。啊,你們回來啦。
雍涼百姓看到諸葛軍,會有種恐懼感。呀,又來搶劫了!
所以東征和北伐在征戰過程中所得到的支持也根本不一樣。
綜上,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為什麼世人都說諸葛亮最厲害,卻被司馬懿屢屢擊退?
※司馬懿的軍事才能比之孔明如何?幾次交手中勝負如何?
※胡亥為什麼能輕易夷李斯三族,卻動不了區區一個趙高?
※諸葛亮施展空城計,司馬懿是真的中計了還是故意放諸葛亮一馬?
※曹操明知司馬懿會造反奪朝,為何不殺了他?
TAG:小曾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