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詩棲名山」雨中游攝山棲霞寺(選一)

「詩棲名山」雨中游攝山棲霞寺(選一)

雨中游攝山棲霞寺(選一)

便踏飛梯去,煙蘿絕磴懸①。

清香度千佛,微雨散諸天②。

親洗澗邊術,還烹池上泉③。

攝生期此地,未敢望仙緣④。

【作者】

湯右曾(1655-1722),字西崖,浙江仁和(今屬杭州)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吏部右侍郎。右曾工於篆隸,擅長詩文,有《懷清堂集》。

【注釋】

①煙蘿:煙聚蘿纏,形容草樹茂密。磴(deng):石階。

②諸天:佛教語,指神界的眾神,後泛指天界、天空。

③術(zhu):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狀莖可以入葯,有益養生。 「還烹」句原註:「白乳泉也 。」

④攝生:養生。

【賞析】

這首詩按描寫內容的不同來說,可分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寫景,後一部分抒情。詩篇開始,作者徑直敘述自己沿著石梯登上棲霞寺,接下來的三句便全以此為基礎引申開來。 「煙蘿絕磴懸」是入寺前的景象,「絕」、「懸」一方面形容石階的奇險,也暗指棲霞寺所處環境的幽深。頷聯描寫寺中的景象,「清香」指供奉佛祖所用香火,寺中香霧繚繞,細雨綿綿。此二句文辭簡潔,準確勾勒出了寺中靜種的環境。頸聯是對寺中僧人生活的描寫,他們在澗邊洗藥草,以泉水煮茶,生活簡單而有益養生。這也是前後兩部分的過渡。

傳說昔時棲霞山間盛產甘草、野參、當歸等各種中草藥,皆有滋補養生的效果,故俗稱攝山。作者從山術和清泉二者,自然過渡到對養生的嚮往。山中養生是現實可行的,相比之下,成仙則恐怕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前句的「期攝生"與後句的「望仙緣」,對比鮮明,表達了作者對棲霞山的喜愛。

附註:《詩棲名山》一書是由程章燦教授主編,選錄了自南朝至民國95位詩人的126首題詠棲霞山的詩書。

摘錄:《詩棲名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