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走進古丈?湘西苗茶

走進古丈?湘西苗茶

誰都知道湘西是一個神秘的地方。趕屍、放盅、土匪、落洞女、太多傳奇流傳於山村苗寨,讓人心悸、讓人心跳。

湘西的茶,從五十年代何繼光《挑擔茶葉上北京》到宋祖英《古丈茶歌》,古丈毛尖茶已是家喻戶曉。我不是老茶客,品茶觸茶是最近幾年的事。古丈毛尖、保靖黃金茶、在短短的時間裡迅速佔領我的茶席,成為茶客們的嗜好,我的最愛。

應古丈作協姚復科主席之邀,參加8月27日「到人民中去,走進古丈。湘西作家採風團」。進入古丈,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茶文化。安排的賓館位於「茶鄉一條街」的入口。夜幕降臨,三十餘位湘西作家從長長的石板街穿過,數百家店鋪百分之九十都是茶鋪、茶樓,從中走過,留得一身的茶香。走來走去的茶香也會拐彎,兩旁仿古裝修風格的茶樓讓人駐足欲進。茶鄉古丈,茶已成為融入人民生命里的血液,品茶,成為晚上的主題。

露營走玩,牛角山我已去過多次,這次為「茶」再次登上山頂,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一雙眼睛,到處捕捉山頂與山腳之美。被國家列為「萬畝生態茶園」的牛角山搖身一變,成為此行的主題。

海拔800多米的牛角山在古丈算得上高峰。群山連綿、危峰兀立,舉目四望,濃淡如水墨山水。良好的生態森林密布,常年雲霧繚繞,仿如仙境。大凡了解牛角山「前世今生」的人,對今天的牛角山無不刮目相看,昔日窮山惡水、鳥不拉屎的「鬼」地方,如今滿山茶園、遍地清香。

最早到牛角山拓荒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第一代「知識青年」,1975年3月--1976年4月,由劉亞文、屈德信、李春艷、左建新、於科文、田志廷等86人組成的「墾荒隊」為響應毛主席發出的「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到農村是大有可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政府組織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到農村定居和勞動的政治運動,從1956年開始,到1978年結束,22年的上山下鄉讓這一批來湘西的勇士們打開了牛角山的第一扇窗。沿著羊腸小路,攀上牛角山頂,並且紮根於坡頂,親手開劈了數百畝領地,種下了第一批坡頂的「雲霧茶」。六十年過去了,這些知青當年播下的「茶種」已經在坡頂傳播開來。坡頂當年知青住過的木屋依然還在,一塊石碑上永久地留下了他們的足跡與姓名,油漆寫下的標語清晰還在,記憶鐫刻大山的靈魂。如今,知青當年開墾的茶場已經成為「老茶」,屈指可數的「奇珍」;我摘了一葉嫩芽,放入嘴中咀嚼,清淡的苦澀後更有一種悠香的回味........

略懂茶道的人非常認同「山高有好茶」之說,品味好茶的前提一定得有:山、水、霧、露、雨、陽;這是成為好茶的「六字真言」。湘西不泛險峻清靈的名山湖川,但牛角山的茶,彷彿一個仙風道骨的長者,在山之巔,日復一日地修鍊。由於牛角山是真正的苗區,坡腳的夯吾苗寨、上毛坪、下毛坪、翁草苗寨更把牛角山變成了山青水靈的「苗人谷」,品過牛角山茶的道人更是讚歎那種「獨樹一幟」的茶骨。

茶骨不是任何茶都有的。「天下好茶多,苗茶出牛角,山高香益遠,對月飲白河。」牛角山的茶都是有骨的。這種骨是隱藏在葉脈中的「靈骨」,力透紙背的「香骨」,大氣磅薄的「花骨」,斗雪立霜的「傲骨」;正是因為牛角山茶獨有的「骨氣」才成為真正的「湘西苗茶」。除了牛角山,別的地方沒有。

喝牛角山「苗茶」,直接與蒼天對話。

真想在山頂搭一座木屋,茶頂上打坐、辟穀或者「悟道」。遺憾的是,由於來去匆匆,無緣喝上一杯牛角山「女掌門」、高級茶藝師龍玲芝親手沖泡的「苗茶」,坐在造型古樸典雅的茶席旁:品一杯苗茶,撫一架古琴,點一柱檀香,摘一朵流雲,賞對面這位「眼若水杏、唇漂絳紅」的苗家女子娓娓細說牛角山上的故事。

牛角山的「苗茶」都是「活」的,原汁原味的原生態。條索緊細圓直,油潤而有光澤、顯毫。色香味俱佳、耐沖泡。不僅干茶色潤、湯色明亮,而且香高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取山澗潺潺的清泉,沖一杯嫩嫩的新芽,聞雨露沁人的茶香,品流嵐清風悠長的餘味,杯中的新茶緩緩地展開尾翼,彷彿靈蝦輕輕遊動。水是靜止的,但加入數片新茶,湯便「活」了。品茶不是喝酒,得慢慢聞、細細品,真正體味湘西苗茶的韻味:用一個字來形容:「爽」!

要品出湘西「苗茶」的高度,邀幾個好友,上牛角山.......

(來源:品讀古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人茶道 的精彩文章:

第四屆茶與絲綢之路高峰論壇即將啟幕
我有一間茶室,至靜至美,邀你,來否?
常喝苦瓜茶的人請注意 看看苦瓜茶的一些副作用
人生八味,濃茶一杯
怎樣逼狼去吃草,太經典了!

TAG:茶人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