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什麼說走下神壇的比特幣還有收藏價值?

為什麼說走下神壇的比特幣還有收藏價值?

隨著國內CIO和交易所被金融監管部門查禁,比特幣終於走下了「貨幣」神壇。有人堅信比特幣才是真正的未來貨幣,甚至央行儲備的黃金也終有一日會換成比特幣;也有人堅信比特幣只是一場泡沫狂歡,價格瘋漲最終會以暴跌結束。

我的判斷是比特幣會距離「貨幣」越來越遠,本來被推上貨幣神壇就是商人和資本的貪婪驅動;但這不代表比特幣是毫無價值的泡沫,「區塊鏈」先驅這塊金字招牌足夠它成為一個可以長期看漲的收藏品。

比特幣源自神秘天才中本聰,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種特殊的計算機軟體。說他特殊,原因有兩點:

一是比特幣不存在交易中心。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微信和支付寶,只要有人控制騰訊和阿里的伺服器,轉賬就無法進行。比特幣並不需要這樣的「交易中心」,所有使用比特幣的人會一起確認交易有效,因此可以繞開監管做到匿名交易。

二是比特幣不可以被偽造。普通的計算機軟體都是可以複製的,例如盜版軟體和電影,但是比特幣在名為「區塊鏈」的技術支持下則不必擔心。你的比特幣就是你的比特幣,別人沒法偽造,你也不能把一個比特幣交給別人後自己再留一份。

比特幣這兩個最顯著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決定它無法成為貨幣,第二個決定它會是一個長期看漲的絕佳收藏品。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比特幣無法成為貨幣。

可以用來做交換並不代表能夠成為貨幣。任何在現實生活中有需求的財富都可以拿來做交換,只不過交易成本有可能比較高,只在特殊的情況才會顯得比「貨幣」更好用。黃金和鑽石可以用來做見不得人的交易,權力和地位甚至可以換來你拿錢買不到的東西,但是並沒有什麼人把它們推向貨幣神壇。

比特幣的最大矛盾,是它從誕生起就徹底「去中心化」,卻在商人和資本的貪婪之下,又被重新塑造出一個又一個的「新中心」。比特幣交易所就是這樣矛盾所在,好不容易實現去中心化之後,卻又重新集中到可以輕易被政府監管或黑客攻擊的「新中心」。曾經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商Mt.Gox被盜醜聞就是源於這樣的矛盾,國內比特幣交易所能被央行查禁同樣源於這樣的矛盾。CIO更是把中心化做到極致,只要有自帶流量風雲人物振臂一呼,就有投機者願意拿出真金白銀賭一把,比特幣等區塊鏈技術不過是資金流轉的幌子,歸根到底這是一場誰能佔據「新中心」的商業戰爭。

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的身份到現在都無法確認,號稱信奉比特幣的後人卻不斷創造出可以被政府監管或被黑客攻擊的「新中心」。現在國內這些違背「去中心化」理念的「新中心」被連鍋端掉,應該感謝央行替中本聰清理門戶才對。畢竟央行沒有禁止個人持有和使用比特幣,實際上也沒有政府能夠通過「擒賊先擒王」封殺「去中心化」的比特幣。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比特幣是個好收藏。

比特幣被商人和資本強行推上「貨幣」的計劃失敗了,但這不代表比特幣本身是毫無價值的泡沫。世界上並沒有脫離供求關係的「勞動價值」存在,只要願意買入比特幣的人越來越多,它的價格就可以持續上漲,甚至都不必擔心比特幣到底有沒有實際用處。

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已經成為非常明顯的未來趨勢。人民銀行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探索區塊鏈技術,股份制銀行領頭羊招商銀行已經把區塊鏈用在直聯清算業務,積極拓展自營金融業務的百度已經在上交所發行了使用區塊鏈技術的ABS債券。央行、商業銀行和互聯網公司同時押注的方向,可以大概率保證「區塊鏈」技術會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面對「區塊鏈」這個越來越火的領域,有什麼可以拿來收藏?直接應用「區塊鏈」的企業都是人家自己的業務,個人沒有可以買來收藏的東西。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的「幣」則是千萬種,除了比特幣還有萊特幣等各種變種,甚至國人自創的「草泥馬幣」。

根據收藏品「買舊不買新,買少不買多」的基礎原則,當然是資格最老的比特幣會享有「區塊鏈」技術繁榮的最大紅利。就像收藏界的傳奇「猴票」,你說這張1980年的郵票有什麼實際用處?但它時間夠早數量夠少,又是生肖郵票系列的開端,所以整個集郵市場的繁榮都會推高它的價格。「猴票」的價格有沒有泡沫,不取決於郵票本身,而是整個集郵市場的規模。

比特幣的未來也是如此,作為區塊鏈技術的開山鼻祖,作為收藏品會享受整個市場的繁榮。作為可以長期持有的收藏者,我們需要關心的不是比特幣本身有沒有價值,而是對它感興趣的人會有多少,圍繞「區塊鏈」形成的市場規模會不會越來越大。

總而言之,比特幣會離「貨幣」越來越遠,但這不妨礙「區塊鏈」技術繼續發展壯大。試圖成為比特幣「中心」來牟利的商人和資本會在央行的監管中受傷,但這不代表泡沫會立刻破滅,新的收藏市場以及圍繞電子貨幣的種種新騙局才要剛剛開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比特幣在華被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焦慮的互聯網電視:內憂外患雙面夾擊
微博衰微史
蘋果確認取消打賞抽成,但還有多少內容讓你覺得值得掏腰包?
別小看「搞笑諾貝爾獎」,要向好奇心致敬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