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現在滄州境內歷史上消失的古縣及侯國

現在滄州境內歷史上消失的古縣及侯國

文/高俊明

縣是我國最早出現的行政區劃單位名稱,始於春秋初期,公元前688年開始置縣,縣級行政區劃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而且兩千多年來不斷發展,從未間斷。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正式確立郡縣製為全國統一的行政區劃,郡縣制和行省制一樣,對我大陸生了深遠影響。漢代劉邦之後,每代皇帝在位時期,都要封一批列侯,西漢侯國雖然很多,但列侯有封戶不治民,沒有政治權力,不為士民所尊,勢與富室無異,最終是趨於沒落,西漢侯國有的相當於縣,有的相當於鄉,然皆獨立為國。東漢遵循西漢舊制,列侯封戶更少,管制更嚴,在地方上已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東漢除縣侯以外。還有都鄉侯、鄉侯、都亭侯,亭侯各級,都鄉侯以下皆不獨立為國,僅計封戶。

在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現在滄州轄境的行政區劃隨著朝代更迭,經過歷次變遷。單純就地名滄州而言,管轄最大範圍時,約轄今運河以東、海河以南、馬頰河以北的廣大區域;轄區最小時,只是清代中期時滄縣區域,不再轄縣,只是隸屬於天津府的一個屬州。解放後,滄州區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行政區劃幾次調整後,現在管轄以滄州為中心的1.4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區域。西漢時,州下設郡及國,郡內還有侯國。在滄州現轄的區域中,西漢時分屬幽州管轄的渤海郡和涿郡以及冀州下屬的河間國。西漢初期,侯國的地位相當於當時的縣級單位,但土地、戶口大都小於正常的縣。在今滄州大地上,歷史上有許多個建制縣或曇花一現存續不足二十年,或是歷經千年終被撤銷,侯國是漢代所特有現象,存續時間更短,但這些古縣及侯國是今日滄州的基礎,也是來自久遠年代的人文財產,雖然今天看起來,它們的名字已經顯得陌生,但因為曾經根植過滄州這片熱土,千載之後,仍令我們心存敬仰和懷念。除了一脈相承延續下來的建制縣,諸如:浮陽-清池-滄縣及樂成-樂城-廣城-樂壽-獻縣以外,在滄州建州一千五百年之際,讓我們盤點一下滄州大地上曾經設置過,但現在已經埋藏在史籍中的那些古縣和侯國。

一、消失的古侯國

1、柳丘侯國。據《史記 .高祖功臣侯年表》記載,漢高祖六(前201年)年六月丁亥,封功臣戎賜為柳丘侯,食千戶,置柳丘侯國,傳四世,齊侯戎賜-定侯戎安國-敬侯戎嘉成-侯戎角。於孝景十六年(前141年),戎角有罪,柳侯國除。存續60年。

2、柳侯國。西漢元朔四年(前125年),武帝封齊孝王子陽已為柳康侯,置柳侯國,治今河北省海興縣小山村。屬勃海郡。王莽新朝時(公元8年)國除,共經六世,存續時間133年。

3、參戶侯國。西漢元朔三年(前126年)封河間獻王子劉免置,侯邑今河北省青縣西南木門店。屬勃海郡。東漢廢入浮陽縣。《畿輔通志》卷五十一載:參戶故城,在青縣南,漢元朔三年,封河間獻王子免為侯國,東漢廢入浮陽縣。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縣誌》載:參戶故城一名木門城,在長蘆縣西北四十里。南北朝末期顧野王所編《輿地誌》載:中有大樹,故名木門。參戶侯國存續時間約150年。

4、臨樂侯國。公元前202年(西漢高祖五年)置,屬渤海郡,故治在今東光縣耿家圈。王莽新朝時(公元8年),臨樂侯國更名樂亭縣。存續時間約210年。

5、景成侯國。西漢地節二年 (前68年) 封河間獻王子劉雍為景成侯,侯邑在今河北滄縣西六十里景城,屬勃海郡,東漢廢。存續時間約90年。

6、州鄉侯國。西漢元朔三年(前126年),武帝封河間獻王子劉禁為州鄉侯,置州鄉侯國,侯邑在今河間市東北冢耳村,屬涿郡。傳六世至王莽新朝時廢。存續時間約130年。

7、高郭侯國。西漢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分鄚縣置,屬涿郡。宣帝封河間獻王子劉瞌為高郭侯。侯邑在今任丘市青塔鄉後趙村西北,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高郭侯國廢,共傳四世歷五侯,存續56年。

8、阿陵侯國。(1)漢高帝六年(前201),漢高祖封郭亭為阿陵侯,去世後,謚號阿陵頃侯。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惠侯郭歐繼位。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侯郭勝客繼位。不久有罪,郭勝客被罷爵,阿陵侯國除。(2)東漢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劉秀封任光為阿陵侯,改阿陵縣為侯國,傳4世,歷5侯:即任光—任隗—任屯—任勝—任世5侯。侯邑在今河北省任丘市東北南陵城。西漢東漢的阿陵侯國前後存續約200年。

9、阿武侯國。西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封河間獻王子劉豫置,初屬廣陽郡,後屬涿郡。侯邑在今河北獻縣西北三十九里,東漢廢。存續約150年。

二、消失的古縣

1、柳縣。王莽新朝時柳侯國除,改為柳縣,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撤縣併入高城縣(今鹽山縣),存續22年。

2、樂亭縣。王莽新朝時(公元8年)臨樂侯國改為樂亭縣,東漢光武元年(公元25年)廢,存續17年。

3、浮水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浮水縣,故治在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縣新縣鎮,隋大業元年(605年)撤浮水縣。唐武德五年 (622年) 復置,屬東鹽州,唐貞觀元年(627年)撤浮水縣。存續時間16年。

4、高樂縣。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設置,治所在今河北南皮縣東南三十里董村鄉,王莽新朝時期,高樂縣城更名為思鄉城、西鄉城。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被廢,歷時165年。

5、千童縣、饒安縣。饒安,古邑名,戰國齊邑,後屬趙。即今河北省鹽山縣西南千童鎮。《史記·趙世家》:趙悼襄王四年(前241年),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師,「移攻齊,取饒安」,即此。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千童縣,東漢靈帝改稱饒安縣,《元和志》 卷18饒安縣:「以其地豐饒,可以安人」,因名。屬勃海郡。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始置滄州,為滄州治所,饒安屬滄州。隋屬渤海郡。唐屬滄州,貞觀十二年 (638) 移治浮水城(今孟村回族自治縣南新縣鎮),遂更浮水城為饒安城。「熙寧二年八月,河決滄州饒安,溺漂居民,移治於張為村(今鹽山縣西南西璋壁)」(《宋史·五行志》)。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撤銷繞安縣建制,併入清池,更繞安縣城為饒安鎮,即現孟村回族自治縣新縣鎮。存續時間1274年。

6、西章武縣、魯城縣、乾符縣。南北朝時北魏孝明帝正光中年(公元523年)置西章武縣,故城在今河北黃驊市齊家務鄉乾符村,屬章武郡。公元556年(北齊天保七年)文宣帝高洋撤消西章武縣併入高城縣,其北部區域則劃歸平舒縣。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在西章武縣故城(今河北黃驊市齊家務鄉乾符村)置魯城縣。大業三年(607)屬河間郡。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唐僖宗李儇改魯城為乾符縣,屬河北道滄州轄。公元955年(五代·後周世宗柴榮顯德二年),乾符縣併入清池縣(縣治在今滄州市東關)。存續時間392年。

7、建成縣。漢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置建成縣於今河北泊頭市齊橋鎮,屬幽州渤海郡。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全國合併郡縣,省建成縣入成平縣,改隸冀州河間國,存續時間約156年。

8、長豐縣。長豐城故址在任丘東北六十里。唐開元十九年(713年),分文安、任丘二縣置,屬莫州。宋因之。熙寧六年(1073年),廢為長豐鎮,屬任丘縣。存續360年。

9、阿陵縣。西漢置,治今河北省任丘市東北南陵城。初屬廣陽郡,後改屬涿郡。西漢時的阿陵侯國當在阿陵縣內。東漢建武二年(26年),封任光為阿陵侯,即此,後廢。存續約200年。

10、成平縣、景城縣。漢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置成平縣於今河北泊頭市齊橋鎮大付村附近。屬幽州渤海郡。晉屬河間郡。北魏延昌二年(公元513年),徙成平縣治於景城故城,改隸章武郡,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罷章武郡。成平隸瀛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成平為景城,並改隸景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州復郡,景城改隸河間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景城改隸於滄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景城改隸於瀛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景城又復隸於滄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滄州為景城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景城郡復稱滄州。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景城改隸於瀛州。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調整政區合併州縣。景城省入樂壽,降為鎮。成平縣、景城縣連續存在時間1199年。

11、中水縣。西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封呂馬童為中水侯,置侯國,治今河北省獻縣西北。後國除為中水縣。屬涿郡。東漢建初四年(79年)改屬樂成國,永元二年(90年)改屬河間國。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存續時間756年。

12、束州縣、束城縣。西漢初,析武垣部分地域建束州縣(故城在今河間市東北束城鎮),屬渤海郡。東漢永元二年(90年)改屬河間國。魏屬河間郡。晉屬章武國。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屬河間郡。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撤束州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以束州縣地置束城縣,治今河北省河間市東北束城鎮。屬河間郡。五代晉天福元年(936年)割與契丹。周顯德五年(958年),郭崇攻拔契丹束城,即此。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降為束城鎮。元祐元年(1086年)復升置縣。金又降為束城鎮。存續時間約1200年。

13、鄚縣。西漢為鄚侯國,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置鄚縣(在今河北任丘境),屬冀州河間郡。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鄚縣治所遷至阿陵城(河北任丘市區東北12公里,現陵城村南),屬瀛州河間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蒲州(又稱滿州,治在今河北高陽縣舊城),鄚縣為州治。貞觀元年(公元627年)蒲州撤消,鄚縣歸瀛州轄。景雲二年(公元711年),置鄚州,鄚縣為州治。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因鄚、鄭二字易混,將鄚州改為莫州,鄚縣亦改為莫縣。十四年(公元726年),莫州改置文安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罷文安郡,復置莫州,鄚縣仍為州郡治。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撤消莫縣併入任丘縣。存續時間983年。

14、弓高縣。古縣名。西漢置,治今河北省阜城縣南。屬河間國。西晉撤。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復置弓高縣,設治於今泊頭市後城子,隸於觀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廢州復郡,弓高改隸於平原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觀州,弓高縣為治所。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廢觀州,弓高改隸於滄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滄州為景城郡,弓高改隸景城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景城郡復稱滄州。弓高復隸於滄州。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省弓高入東光縣。前後存續時間800約年。

15、中邑縣。西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有中邑縣(新莽時稱檢陰),故城在今河北滄縣境,《滄縣誌》稱,中邑比城「在今縣地是也」,屬幽州勃海郡。東漢初,廢中邑縣併入浮陽縣。存續時間約230年。

16、章武縣。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置,故治在今河北黃驊市常郭鎮故縣村,屬渤海郡領之。漢文帝後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漢景帝即位時封其舅舅竇廣國為章武侯,章武縣為章武侯國。三十五年後,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廢章武國復置章武縣。公元9年,王莽改章武縣為桓章縣。東漢建武元年(25)復章武縣名。獻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在渤海郡中划出部分縣設立章武郡,屬冀州刺史部,章武縣為郡治所。公元220年(魏黃初元年)魏國建立以後,章武郡治遷至東平舒(今廊坊大城縣境內)。公元556年,北齊將章武縣撤消併入高城縣。存續時間758年。

17、武垣縣。東周顯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燕置武垣縣,縣治在今河北肅寧縣城東南7公里處。趙武靈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00),武垣歸趙國。西漢時屬幽州涿郡,王莽改武垣為垣翰亭。東漢建安十一年(206年)武垣徒治東武垣城(今河間市城南12.5公里),初仍屬幽洲涿郡,後改隸冀州河間國。西晉(265—316)武垣縣改屬冀州高陽郡。東晉十六國,武垣縣歸後燕、後趙,屬冀州高陽郡。隋開皇三年(583)武垣縣治遷至瀛州城(今河間)。開皇十六年(596),武垣縣改名河間縣。屬瀛州。唐武德五年(622),復置武垣縣。貞觀元年(627),省武垣入河間。存續時間977年。

18、興濟縣。現在的滄縣興濟鎮,古稱范橋渡、范橋鎮。北宋後期,遼、金、西夏交替入侵,戰亂頻仍,宋王室逐漸衰弱。宋徽宗大觀初年(公元1107年),寓「興復王室,兼濟天下」之意,取名「興濟」,將古范橋升格為興濟縣,金朝之初,興濟縣隸屬於滄州。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年),改屬清州。元初入會川縣(今青縣),旋仍歸屬清州。明朝為直隸河間府興濟縣。清世祖順治十六年(1659年)改興濟縣為興濟鎮,隸屬於青縣,1947年,解放興濟後劃屬滄縣轄。存續時間552年。

19、長蘆縣。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於漢代參戶縣故城(今青縣木門店)東南不遠處置長蘆縣,縣治在今滄州市境內(據《滄縣誌》載,長蘆故城在州北十里),屬章武郡。其地有長蘆水,因水旁蘆葦茂密而名,縣以水名。隋初,長蘆縣為漳河郡治;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隸滄州,十六年改為景州,並為州治;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景州,長蘆縣還屬滄州,三年廢滄州改屬河間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渤海郡為滄州,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大雨,河水泛濫,長蘆縣城被淹,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於運河以東里許重建長蘆縣城,即今滄州市小南門附近。天寶元年改滄州為景城郡,至德二年復設滄州;貞元元年(公元627年)州治遷至清池縣(清池縣本隋開皇十八年浮陽縣改稱,縣治仍為今滄縣東關)。長蘆縣為滄州屬縣。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廢長蘆縣併入清池縣,後不久又重新置縣,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再次撤縣改為長蘆鎮。存續時間491年。

20、永安縣、乾寧縣、會川縣。五代周顯德六年(959)置永安縣,為乾寧軍治。治所即今河北青縣。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改為乾寧縣。為乾寧軍治。熙寧六年(1073年)省縣為乾寧鎮。元符二年(1099年)復置縣。崇寧三年(1104年)又省縣。政和五年(1115年)又復為縣。金貞元元年(1153年)改為會川縣。明洪武初廢入清州。永安縣、乾寧縣、會川縣連續存在時間為410年。

21、侯井縣。西漢置,屬河間國。治所在今河北泊頭市。東漢廢。《寰宇記》卷68定遠軍東光縣:「候井,按 《郡國縣道記》云:漢縣,唐 《地理書》並失其所在,以理推之,蓋在今弓高縣西北三十里房將池側近。舊傳此池每日再增減,不失時候,疑其與海相通。又池側窄小,有似於井,因於池側置縣,謂之候井。歲月既久,其水不復有增減之候。侯井縣存續約200年。

22、武隧縣。西漢置武隧縣,治今河北省武強縣西北王沙窪。屬河間國。東漢改「隧」為「遂」,建武中改屬信都郡,後又改屬安平國。三國魏廢,西晉復置。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入武強縣。今獻縣西南部時屬此縣。存續時間約70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千年懸案:心算天才桑弘羊之死,劉弗陵、霍光差點栽在他手裡!
最近重看《三國演義》,發現裡面人物名字居然都是2個字!為什麼
西漢的一位楚王,在墓碑上刻下誓言,說自己墓里絕對沒有寶貝!
史上唯一以哭抗災的鬧劇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