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牛的草根成福星:活著,造福一方;死後,百姓供奉

最牛的草根成福星:活著,造福一方;死後,百姓供奉

  最牛的草根成福星:活著,造福一方;死後,百姓供奉

      婉如清揚

  福星是咱漢民族民間信仰的神仙之一,他給百姓帶來幸福,是敦厚長者。唐代陽城,是一個大名人,也是一個好官,一個能官。

  陽城是北平人,世代為官,但是到了他這代,家裡卻窮得連書都買不起了。不過,陽城有辦法,官府里有好多書,他到書院里去當抄寫員,既可以有養家的工資,又可以讀到許多書,不需費用,就這樣,他就如進了米缸的老鼠,一直呆在書房裡不出來。前後長達六年之久,書都被他讀完了。亂世來臨,他開始了在中條山隱居的生活,但是隱居不避世,因他學識淵博,當地人有什麼糾紛都去找他,都服他。他的德行可嘉,也收了不少學生,日子也過得挺美。人得生活在現實,雖然安史之亂後國家政局暫時還未清明,但是他總要做點什麼,收幾個學生,也是傳道。

  陽城不矯情,隱居不是為了博名,他是為了生存。時任宰相的李泌,這個聞名天下的大人物來請他出山時,他爽快地答應了,做的仍是老本行,當上了縣裡的著作郎,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當朝皇帝唐德宗也派長安縣尉帶著幾束絹帛來請他,陽城穿著布衣就進京,寫了一份奏章,表示自己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沒什麼本事。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也說不清,德宗看陽城這樣,更起了興趣,派宦官帶著件華麗的朝服讓他穿上,然後賜他五十匹帛,讓他擔任諫議大夫。

  在某些人眼裡,陽城就是個鄉巴佬,但是宰相平常都是眼高於頂,卻去和他聊天,皇帝老兒富有天下,竟然還兩次邀請,他到底是什麼三頭六臂?京城人個個都想看看陽城長得怎麼樣。陽城當然知道,他沒有後台,家境已窘,也沒有出眾的容貌,長相普通,能當這個官,那完全是皇帝的恩賜,正因如此,會有多少雙眼睛盯著?等著他犯錯呢?

  (網路圖)陽城當上了諫議,這是個得罪人的官。不揭人毛病吧,對不起職業操守,揭人長短吧,又容易遭人恨。陽城在任期間,做了兩件大事。

  第一,彈劾裴延齡等。德宗在位期間,擔心宰相權大,影響皇權,於是乾脆就放權給宰相。宰相無權,事情還得照樣有人做,因此人人都有上位的機會。這個人人當然是指德宗的身邊人,裴延齡等人極有聲望,打壓陸贄等正直名臣,黨爭之間,最是難以判斷,尤其是皇帝還夾在中間,他到底支持誰,不好判斷。對諫議大夫陽城來說,卻不是難事,一切以公正為準則。他找了個不怕死的同事王仲舒,一起上書,為陸大人洗冤,德宗大怒,就要治他罪,這次也不是陽城命好,德宗不想整他,而是太子爺救了他,認為他其實是個不錯的正直人士。

  只是令人意外的是,他極力反對裴延齡,後來卻因為裴的事情被貶到國子學業去了。在國子學業,他讓那些在國子學多年的讀書人回家省親。在這裡,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知音。有個薛約,曾是陽城的學生,輕狂暴躁,禍從口出,被流放到連州,臨行前也沒什麼朋友敢和他喝酒,他想想前往連州,此去也不知何時回來,找個人訴訴苦,這一找,就找到陽城了。陽城也不擺架子,將他一直送到郊外。這會兒陽城其實自己也並不安全,要知道,他也是德宗要檢查對象呢。果然,陽城因為這事被貶到道州當刺史去了。

  這下子學校炸開了鍋,不過是尋常人事,怎麼可以處罰地這麼重?二百七十多人聯名寫摺子上書,請皇帝收回成命。但是,陽城得罪的人太多了,摺子硬是沒到皇帝手裡。其實想想,就算到了皇帝手裡,也未必就成。想當初德宗派人去請他,那是看在他是個人才的份上,而這會兒不成了,不要說德宗幾次被他逼得不敢上朝,就這會兒德宗的矛盾性格時常顯現,陽城在京里是待不下去了。

  到了道州,他又做了一件大事。

  作為大唐的一分子,道州每年的貢品和別地不同,別的地方多上貢一些土特產,道州因為本地人多是矮個子,也不知道哪一任刺史異想天開,就進貢矮子(侏儒)。也許第一次是真的有侏儒,但是年年貢,哪有那麼多?可是對於皇帝來說,這貢品特殊,而且也極有趣味,可以取樂,可當肉凳,好東西就得常供。原來靠外國進貢,現在咱本圭也有,何不年年送?於是,道州人為了滿足大量供應,只得把小孩子放在陶缸里養,只露出頭,每天給他吃喝,不讓他活動,製造出了畸形的侏儒。

  陽城一上任,知道這麼一回事之後,又激起了他一番鬥志,他上疏皇帝,要廢除這項貢品。具體怎麼上疏的,咱就不說了,總之,因為陽城的上疏,皇帝的樂子是沒了,但是百姓的福利有了。一來,百姓們有了自由身,是矮民,不是矮奴,二來,增加了當地人口,想當年,生個兒子得多愁啊,如今陽大人來了可好了,做了好事有得賞,做了壞事要受罰,人人守法紀,人人愛讀書,。這會兒,有個兒子,那就是財源滾滾的勞動力啊。

  陽大人在道州為百姓割掉了連年進貢的惡性腫瘤,也扼殺了官府歪風。前任刺史在任期間,各種不法,就連他的心腹,也是極為囂張。陽城到任後,這個小吏依然如前,陽城接到他人告狀,要對他進行審問,這個小吏仗著自己和前刺史的交情,橫豎不滿,叫囂我上面有人,陽城不管那麼多,依法杖殺,此後府里風氣煥然一新。

  恰逢年成不好,觀察使前來考察,陽城自我評判為下下等,觀察使派判官監督他進行徵收賦稅的工作,他派人把自己關在牢里。不出城去迎接。鑒於陽大人此前的種種行事做法,這個判官嚇得不輕,趕緊親自前往牢房,向陽大人請安。這個判官待了幾天,始終沒能完成任務,後來派來的幾個判官都沒法讓陽大人一起去多征賦稅,其中還有一人在硬著頭皮接了任務之後,自己帶著老婆孩子逃跑。不想惹也不敢惹陽大人的脾氣。

  陽城雖然沒有掌控過朝政,也沒有機會在邊疆殺敵立功,他只是一個起於民間的小人物,憑自己的努力,最終造福一方,沒有特意去拍馬,也沒有刻意去收買民心,只是他所做的,卻讓百姓感念,他死後,讀書人湊錢送他,百姓們乾脆把他當成是福星,年年供奉,人生如此,該當圓滿了。

  順宗即位,準備在任用陽城,而此時,陽城卻已經離開人世。讀書人感念他的恩德,湊合了二百貫錢,送給他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