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讓「玻璃娃娃」的生活不再易碎

讓「玻璃娃娃」的生活不再易碎

有這樣一群罕見病患者,他們像玻璃一般脆弱,由於先天缺乏凝血因子,哪怕是個不起眼的傷口也會血流不止……

身為北京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副主任、血友病綜合治療組組長,吳潤暉見證並參與了中國兒童血友病治療從0到1的發展。她首次提出的「凝血因子小劑量預防方案」 —— 用最小的劑量、花最低的價錢保證持續的藥物供給,大大降低了致殘率。

十幾年來,吳潤暉與患兒和家長們一起,共同守護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讓「玻璃娃娃們」的生活,不再「易碎」。

讓患者更有尊嚴的「小劑量預防治療」

在與血友病的博弈中,「凝血因子」是他們最有效的武器,兒童時期的干預 —— 預防治療是決定能否「打贏」病魔的關鍵。

研究顯示,一位血友病患者若要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每公斤體重每年需要1500~2000個單位的凝血因子。以一個20公斤的孩子計算,每年僅這部分的治療費用至少需要8萬元人民幣,且隨著每年體重增加、終身用藥。在我國,僅有3.7%的家庭能夠完全負擔得起這些費用。

於是,吳潤暉和同事們不得不開始新的嘗試。

2006年,在國外大劑量和中劑量凝血因子治療有效的前提下,帶有「中國特色」的小劑量預防治療的試驗開始了。

所謂預防治療,就是給患者定期注射一定量的凝血因子來預防出血。這種治療就像糖尿病病人需要定期注射胰島素、高血壓病人定時服用降壓藥一樣,都是針對疾病必不可少的有效控制手段。

國際公認的預防治療標準劑量是25~40U/kg/次,每周3次或者隔日1次。根據我國目前的經濟狀況和治療條件,吳潤暉和團隊儘可能地將這個劑量降低。

至於具體降低到多少,她進行了仔細地考量 —— 凝血8因子200個單位一支,以一個3歲的20公斤患兒為例,使用一支的藥量,就相當於10U/kg/次,每周2~3次。這也恰好是國際標準的1/4量。

「重型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一般低於1%,如果把凝血因子含量控制在1%以上,患者就很少會出血。所以這個濃度比例也是預防治療的硬目標。」唐凌是吳潤暉的第一個研究生,跟隨導師一起見證了「小劑量預防治療」的探索過程。

這個為期3個月的實驗,正是吳潤暉對「小劑量」進行的第一次嘗試。

不足百天的時間裡,她帶領團隊一起,對30位患兒的用藥情況進行仔細監控,詳細記錄著每個孩子用藥和出血情況。「由於此前國外並未有相關經驗可以借鑒,做之前其實心理也挺沒底的,不知道效果如何。」幸運的是,試驗獲得了滿意的答案 —— 令患兒的關節出血減少了80%以上。

「其實這也是我們能選擇的最低劑量了。」吳潤暉說,這樣的嘗試可以在有限的藥物和費用條件下,為患者達到利益最大化。

「你知道嗎,這就意味著很多孩子可以站起來,可以去上學,更重要的是不會致殘了,也讓他們看到了更有尊嚴的未來。」談及這個多年前的嘗試,吳潤暉眼裡仍然閃著光。

王梓(化名)就是得益於小劑量預防治療的患兒。10年前,9歲的他因為血友病已經休學,坐在輪椅上,被家人推到吳潤暉面前。稚嫩的小臉黯淡無光,而最令吳潤暉心疼的,是「這麼小的孩子居然可以自己進行注射,而且手法極其嫻熟」。當時,吳潤暉就暗下決心,一定要讓更多的孩子們減輕痛苦。

在經過最初的足量按需治療之後,王梓開始進行小劑量預防治療。伴隨著一點點嘗試,用藥也從最初的一周3次、隔日治療,調整到每天一支因子,規律注射。按照他的情況,吳潤暉便摸索出一套最合適的治療方案,經過數月的治療,小王梓不僅重新站了起來,還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生活。

「這孩子今年高考考了500多分,分數出來之後還專門過來給我報喜呢。喏,你看,這個抱著我的小胖子就是他。」談話間,吳潤暉拿起手機,笑意盈盈。「有好幾個孩子都會在寒暑假過來,在診室門前做志願者,幫著其他患者解答問題。」

吳潤暉坦言,儘管小劑量治療具有一定的局限 —— 並不會像足量治療那樣完美地做到「零出血」,但小劑量的個性化治療,可以通過有限的醫療資源服務更多的人群。讓她更加欣慰的是,目前在我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血友病藥物逐步納入醫保。

「血友病其實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的病症,我們願意幫助這縷陽光灑向更寬廣的地方,這也是我們的自豪。」吳潤暉說。

從0到1的摸索

吳潤暉的母親和外公都是醫生,耳濡目染,從醫對於她來說,似乎是「早早註定的一條路」。

1991年,從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系畢業後,吳潤暉就來到了北京兒童醫院血液病中心工作。初出茅廬的幾年間,她並未給自己的未來明確方向。直至2000年,吳潤暉獲得了前往法國巴黎Robert-Debre兒童醫院血液生物實驗室進修兒童出凝血疾病一年的機會,而血友病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分支,也在那時正式走入她的視野。

回國後,面對門診看到的一個個坐在輪椅上、關節已經嚴重變形的小患者,吳潤暉心中陣陣刺痛。但彼時,中國的血友病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很多病例方面的問題無法繼續解決和推進。

為了進行更加系統有效的治療,吳潤暉再次申請前往國外進修,也正是這次法國巴黎Necker兒童醫院Josso血友病綜合治療中心的學習,才令吳潤暉徹底了解了國外最先進的血友病治療管理模式,並將之帶回了國內。

很快地吳潤暉開始著手進行兒童醫院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註冊登記工作,到目前為止註冊登記血友病病例超過1000例。如今,這些厚厚的資料已經累積成冊,整齊有序地放在診室的壁櫃中,每一位患兒的用藥、隨訪、評估等記錄一應俱全,也為早期血友病的研究提供了詳實的臨床數據。

「可以說當時醫院也給我巨大幫助,從用藥、治療再到籌備團隊,幾乎都是『一路綠燈』。」吳潤暉笑言,罕見病的治療屬於「不掙錢、事兒還特多的病症」,也正是醫院的大力支持,讓她得以「專心做事」。

吳潤暉回憶,最初的那段時間異常艱苦,只要有患者她都會「接著」。當時幾乎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出現疑難問題經常只能求助國外同行。關於血友病綜合治療的早期摸索,就是通過一封封郵件和電話交流完成的。

「當時碰到的病例幾乎之前都沒見過,包括顱內出血怎麼處理、如何用藥、如何進行康復……大家堅持、堅持再堅持。」頗有韌勁的吳潤暉就這樣堅持了下來 —— 2005年至2008年,她參與了首都發展基金資助的「北京地區血友病診治協作網路」項目,承擔兒科分課題;參與國際血友病交流工作;同國際兒童血友病預防治療組協作完成「CHOKLAT」的中文版制定、認知訪談工作,並進一步開展效度評估……歷時4年,建立了中國血友病患兒可以使用的生活質量評估量表。

2016年,世界血友病聯盟(WFH)正式在大會上承認了小劑量預防治療的優勢,並作為優選方式向醫療水平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推廣,如今已經在非洲、斯里蘭卡等國家或地區,受到了良好的成效。

「包括臨床方面,吳主任也一直強調,除了埋頭做事,我們更要通過文章爭取話語權,獲得在相關領域裡發聲的機會,繼而讓別人認可。」唐凌說道,「現在國際上一提到小劑量預防治療,都知道要找Doctor.WU」

2017年1月,由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血栓與止血學組、中國血友病協作組兒童組、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血液學組共同制定的《中國兒童血友病專家指導意見》正式發表,進一步規範了血友病的臨床診治。

而作為該意見的執筆者,在吳潤暉看來,如今中國血友病的診療水平接近國外。目前正處於「爬坡升級」階段,接下來,她想要做的,就是通過藥物代謝動力學,進行更為精準地進行中小劑量的用藥研究,藉此邁向個體化的精準治療。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根據中國特色進行攻堅,比如如何在中國現有條件下開展消除抑制物的免疫耐受誘導治療,使有抑制物造成因子治療失效的孩子儘快重新可以應用凝血因子控制出血。

「患上血友病的孩子,在接受科學、及時的干預之後,是完全可以像其他孩子那樣健康成長的,在未來,我希望他們,都可以愉快地奔跑在陽光下。」

熱心腸的「媽媽式」專家

吳潤暉的診室里,總會放著一盒滿滿的糖果,這是她從醫多年來養成的習慣。有些複診的「老病號」一進門,就會直接挑選自己喜歡的口味,輕車熟路。偶有間隙,她也會親自拿起幾塊糖果,遞到哭鬧的孩子手中,輕聲安慰。

每周二上午,是吳主任固定的血友病專病門診,從7:30開始那裡便擠滿了看病的人,身材瘦小的她總是會快步從人群中穿過,不時地和相熟的家長微笑打著招呼。

而令人意外的是,作為中國兒童血友病治療方面的「大咖」,吳潤暉的號並不難掛,其原因就是 —— 專病不限號。只要是血友病患兒,創建門診卡之後,便可以直接找到吳潤暉加號。也正是這樣的「門戶大開」,幾乎令每個半天的門診都變成全天。為了讓家長們聽清自己說的每一句話,原本快人快語的吳潤暉經常刻意放緩語速,確保每一句對方都能聽得清楚明白。

「對每個患兒,吳主任都特別用心,她總是說這些家長太不容易了。」面對每次的超長門診,吳潤暉的助手早就習以為常。「上午8點開始的門診持續到下午一兩點鐘已經成為常態,有幾次甚至延續到下午4點半。」

2006年起,吳潤暉組建了兒童醫院的血友病綜合治療工作組,發展至今,已經形成包含心理、口腔、放射、理療、外科、藥師、護理等多學科在內的14人團隊。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患兒,都能在這裡完成「一條龍」的服務。而這種綜合有效的就診管理模式,在提高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吳潤暉和她的治療組,也成為國內這一領域的開拓者。

血友病患者每次來醫院要做的檢查有很多,吳主任還專門招人印製了一摞路線導診圖 —— 將每個就診環節的具體位置一一詳細標註。有時,在遞上紙條時,吳潤暉甚至還會再次口述一遍。

9月1日起,一種治療血友病的重組人凝血因子Ⅶa和重組凝血因子IX被正式納入門診特殊病的報銷範圍。提前數日,吳潤暉便開始對每位前來就診的患兒家長不停地口頭傳遞信息。「納入醫保,真的是可以有效地幫這些患兒家長解決實際的問題。」吳潤暉輕輕捋了捋頭髮,看得出,她由衷地高興。

(路線導診圖)

即便是門診的忙亂,也無法抹去吳潤暉臉上的平和與微笑,只有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才是觸動她情緒的底線。

這天,一個4個月大的患兒前來就診,兩個月前孩子便出現了顱內出血的情況,但對於血友病的種種,眼前這對父母卻一問三不知,甚至在吳潤暉提出診療方案之後,詢問是否有更加簡單的選擇。

「你們知道孩子的情況現在有多嚴峻嗎?……目前你們要做的就是進行凝血因子的足量治療,沒有什麼可猶豫的。」看到孩子母親仍然一臉茫然,吳潤暉瞬間收起了平日的笑容,頓了頓,提高了聲調,「給孩子治病要緊,而且你要立刻惡補關於血友病的相關知識,下次治療的時候我來問你!」

但就在家長開門走出去的一瞬間,吳主任還不忘提醒式的喊了一句:「別忘了加入微信群啊,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溝通!」而這樣的醫患溝通群,吳潤暉的手機里存有數個。

除了常規的科室工作,從2003年起,吳潤暉還開始擔任中國血友之家的顧問,無償在網站上回答患兒家屬提出的各種問題。也是從那時起,每天清晨便成了她固定的「答疑時間」。

網站上的提問密密麻麻,幾乎每個與兒童血友病有關的內容,都會得到吳潤暉的解答。從如何挂號到建議用藥,每一個回復都言簡意賅。就連有些成人血友病的諮詢,她也會相應提出自己的專業建議。有時回復和提問時間,僅僅間隔十幾秒。

「吳主任的免費答疑已經堅持了十幾年,幾乎從不間斷,她是真的打心眼兒里為這些患者著想。」這份堅持,令中國血友之家項目主任劉政欽佩不已。

十餘年來,為了普及血友病的規範治療和相關知識,吳潤暉多次舉辦全國範圍的兒童血友病專業會議、籌備兒童血友病的夏令營、冬令營及家長教育活動。

無論是在網站上還是微信群里,吳潤暉的「秒回」讓家長們感到特別的溫暖。「我們都知道吳主任特別忙,有時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提問,沒想到每次都能收到及時的回復。」

對此,吳潤暉又是微微一笑:「醫生也是服務行業,同樣要以人為本,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才是獲得良好溝通的關鍵。」

溫暖又嚴厲的「大家長」

忙起來的時候,吳潤暉完全顧不上家裡,她經常被女兒的班主任批評「對孩子不上心」。但在科室內,吳潤暉卻是個溫暖負責的大家長。知道有學生熬夜寫論文,第二天她就會拿出一些零食或者多訂幾份營養餐。「可以說她會想盡一切辦法對我們好。」年輕大夫們紛紛說道。

唐凌是吳潤暉的第一個研究生,在朋友圈中,更是以「咱媽」代替了「老師」的稱呼。在她看來,多年來,「吳老師總是帶著我們不停地學習,探索,不斷地探討新問題,吸納最新的知識,帶著我們一起向前走。私下裡,她也會特別關心我們的生活,其實真就跟半個媽媽差不多」。

而一旦涉及專業問題,吳潤暉也會變得異常嚴厲。

這天查房,她就對一個年輕大夫「跳躍」的病例彙報皺起了眉:「你現在是彙報病例,病人情況、主訴、現病史一一闡明再說病例特點,要不然遇上複雜的病例會讓你思維混亂的。」

「血小板是多少?白細胞是多少?」面對老師又是一連串的發問,年輕大夫不好意思的抿抿嘴,輕輕搖了搖頭。

「一定要熟自己診治患兒的所有臨床數據啊,想當年我們查房,數據都是從頭到尾背下來的,錯一點都要挨說,一個病例要反覆寫三遍,只有不斷地訓練,才能打下紮實的基本功。」

一個11歲男孩因「血小板減少」入院,經臨床表現和檢查,在翻閱大量資料後,最後被吳潤暉確診為卡波西樣淋巴管瘤並發卡梅現象。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血管瘤綜合征,發病率為十萬分之0.007,治療困難。

看到年輕大夫們對於這種病症的陌生感,吳教授用嚴肅換下了一貫的笑容:「你們要主動去看各種最新的文獻資料。新的領域,我希望你們可以自己去挑戰、去思考,而這也是你們在未來能夠出類拔萃的關鍵。」

在學生谷昊眼中,導師雖然苛刻,但卻也是亦師亦友。「吳老師會很有規劃地督促我們走出的每一步,也對我們十分負責和用心。比如論文的修改,無論周末還是深夜,她都會儘快給出密密麻麻的批註和回復。」谷昊說,「不過,只要我們做的決定她都會很支持,不會用自己的價值觀來綁架我們的選擇。」

在帶領團隊方面,吳潤暉更是相信「凝聚的力量」。這一點,康復科主管治療師王岩深有體會。「吳主任總是說,大家好才是更重要的。她總是會幫年輕大夫爭取一切可以外出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從專業上提高地更快。也會用心幫我們想到每個細枝末節。」說著,王岩拿出了一些護腕、繃帶和膝關節出血模型,「這些都是吳主任特意幫我找來的,這種細枝末節,其實這些遠超出了她的工作範圍。」

「一個人或許能走得快,但只有一群人才會走得遠。」這是吳潤暉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正因如此,身為中國血友病治療協作組(HTCCNC)兒科組組長,吳潤暉希望自己能夠做的可以更多。對國內的有志於兒童血友病工作的同行們,在組織每年一次的專業會議之外,她都會無私協助他們開展各地的兒童血友病工作,關於這類「額外工作」,她幾乎從不推辭。

「我真的的希望,國內血友病的診療平均水平可以提高得更快,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夠獲得正規治療。」這,是吳潤暉最大的願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生兵器譜 的精彩文章:

醫家秘傳:保護肝膽的妙法
宣武醫院·神經內科 陳彪
宋海慶:自帶暖男屬性的「問題控」先生
笪宇威:正本溯源,從病史中尋找蛛絲馬跡
沈鏗,拉小提琴的手握起了手術刀

TAG:大醫生兵器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