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助力東莞經濟發展「換擋」

助力東莞經濟發展「換擋」

在廣東匯興智造董事長鍾輝眼裡,東莞理工學院機械學院院長孫振忠是「貴人」。自2014年與孫振忠結緣後,鍾輝遇到企業生產經營「疑難雜症」時,常向他「求醫問葯」。

當年,廣東匯興從家電生產智能裝備「紅海」,轉戰衛浴潔具生產智能裝備「藍海」。在東莞理工學院幫助下,廣東匯興破解抓舉翻轉馬桶等技術難題,雙方聯合取得5項專利。該公司營業額的增長率從之前的10%飆升到45%,2016年掛牌新三板。

這僅是東莞理工學院應用科技創新成果服務地方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東莞理工學院的科研始終圍繞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服務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揮高校科研優勢,引領傳統企業轉型升級;主動參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助力其「長智增高」。

「創新之火」助力培育新興產業「獨角獸」

「設備硬體在『汽車時代』,但軟體還停留在『馬車時代』。」東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院長鬍耀華調研發現,東莞瑞必達公司「無人工廠」里,工業化機器人自動化程度很高,但該公司訂單管理、物料需求計劃等部分管理流程還是靠人工處理。

由於要靠人工處理訂單進度表,從收集整理到上傳至管理層耗時3天甚至一周,難以實時精確跟蹤生產進度和設備狀態。

去年年底,東莞理工學院西門子智能製造創新中心與東莞瑞必達啟動的2.9億元合作項目,幫助其打造智能工廠,共同建設工信部智能製造示範項目。該中心陸續完成五大項技術或服務輸出,助力東莞瑞必達生產效率提升30%。此外,該中心還和珠三角多家企業開展智能化項目合作。

2016年,東莞市出台文件,力爭5年內完成2000個「機器換人」項目。連續兩年,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承接東莞1000多家企業「機器換人」應用項目驗收認定服務工作,通過審核財政資助金額超5億元。

「我們重點瞄準智能製造領域,攻關行業產業關鍵技術,研究科技前沿應用技術,開展科技產業創新服務行動。」東莞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成洪波表示,近年來,該校圍繞東莞乃至廣東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發展關鍵任務,致力打造智能製造領域新型優勢學科專業群,助力東莞和廣東打贏智能製造「突圍戰」。

「科技燈塔」為傳統行業指明「新航道」

「在東莞理工學院技術支持下,我們可3D列印出任意形狀的冷卻水路。」東莞忠信制模總經理何峰說,這讓該公司塑膠模具冷卻時間減少,翹曲變形率降低20%,生產效率提升41.6%。

而之前,忠信制模生產汽車進氣管等結構複雜的模具時,傳統技術所生產的冷卻水路難以均勻分布,冷熱不均,導致產品成型周期長、易變形。德國3D列印異形水路技術成熟,但價格昂貴,且從下訂單到發回廠里要一個月。忠信制模被迫還用傳統冷卻水路。

2015年3月,東莞理工學院教授周梓榮主動帶隊對接忠信制模,了解其技術難題後,立馬與其聯合攻關。2016年初,周梓榮團隊不但幫忠信制模解決了技術難題,而且將成本降低至德國同類產品的50%。

忠信制模是東莞橫瀝鎮模具製造業企業代表。該鎮模具產業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以玩具注塑模具產業為主,手工作坊較多,技術含量低。為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弱的模具產業從粗放型發展,轉向規模型、高技術型,帶動經濟騰飛,橫瀝鎮將模具作為主導優勢產業,引智「造血」。

自2013年,東莞理工學院先後派出2位專業博士到橫瀝鎮掛職鎮長助理。同時,該校建設了橫瀝鎮模具產業3D列印技術公共服務中心、模具檢測(試模)中心,提供技術服務。僅3D列印技術公共服務中心就累計服務了80多家企業,申請10多項發明專利,協助孵化企業3家。東莞理工學院還與橫瀝鎮共建了協同創新中心,促成雙方開展10多項產學研合作。

「東莞理工學院等科研院校的科研成果,讓老樹開了新花。」橫瀝鎮長助理郭建文介紹說,該鎮模具企業從2011年的363家,飆升至2016年的1142家,模具行業總產值增速連續3年均在20%以上。去年,橫瀝鎮模具協同創新體系的建設與實踐項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據東莞理工學院院長李琳介紹,近年來,該校瞄準東莞專業鎮支柱產業轉型需求,開展科研服務,學校先後派出17支科技小分隊,深入12個專業鎮開展為期兩年的專業服務,與企業啟動30多項科研項目,聯合申請近20項專利。

「科技之光」助力「星星」成為「月亮」

防滑劑是東莞恆和科技的明星產品,占該企業全年銷售額的30%。2015年,公司調研發現健康環保的防滑劑市場潛力大。當時,上海一家企業該類產品一噸賣8萬元。但東莞恆和研發人員匱乏,單靠自身無法研發出新產品,快速佔領市場。

「東莞理工學院主動服務我們本地中小企業。」東莞恆和副總經理李小林介紹說,在學校支持下,雙方很快聯合研發出新型防滑劑,售價每噸僅3萬元。

成洪波表示,中小企業是東莞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業「星星」多,「月亮」少,面臨著科研人才匱乏等難題。

為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轉型發展,2016年,東莞理工學院引進團隊,搭建「科學家在線」平台。目前該平台擁有1100萬名科技專家的研發數據,27萬所科研機構數據,2.4億個合作網路關係數據,已助力多家中小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據李琳介紹,近3年來,該校派出了33名省級科技特派員、8名東莞市科技特派專員,入駐41家中小企業,為企業破解87個難題。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18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如山的父愛,如夢的童年
《章太炎全集》20卷出齊
《中國詩詞大會》同名圖書出版
「中孟文學對話」在京舉行
語文教師應當讀點「磨腦子」的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