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如山的父愛,如夢的童年

如山的父愛,如夢的童年

打開一本書,品味一段故事,勾起父愛情愫。翻開《走出麥地》(李學斌 著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父親的堅毅表情與務實作風躍然紙上。

夏天酷熱,沒有一絲風,太陽炙烤著大地,庄稼人弓腰、揮汗,熬脫一層皮。一簇簇金黃色的麥穗兒像土地射出的箭,刺痛著少年的眼睛。父親送孩子去上學,但撂下狠話:「3年後考不上大學,就老老實實回家戳牛屁股。」體會過生活的艱辛,他對子女的要求簡單而直接。

兒子升學了,鎮里的高中不知名、升學率很低。15里路程崎嶇不平,兒子的求學之路遙遠而艱辛。望著兒子滿腳的水泡,父親用十斤黃豆換來了一輛舊自行車。

這輛承載著父親希望的自行車成了兒子的摯愛,見證了兒子的成長,搭建了父子溝通的橋樑。

父親對兒子的情商教育樸素而嚴格。一次給兒子送食物,稀稀拉拉的山羊鬍子、鼓鼓囊囊的黃挎包——父親的農民形象遭到群嘲,兒子沒面子,數落了父親。父親大罵兒子沒良心,但事後送東西都在兒子放學後。不忘本,深深刻進了兒子幼小的心靈。父親的言行舉止,給孩子上了最生動的一課。

臨近高考,兒子摸底考試排名前三。父親滿臉皺紋里都泛著笑意:「明山仔,有種!再加把勁兒,有門道啦!」整個家庭也進入了備考狀態。老母雞的蛋專供,騰出的西屋,鋪上年畫的八仙桌,200瓦的大燈泡,父親給兒子提供家裡最好的學習環境與營養補充。

高考前3天,父親安排了一次西山之行,一路上父親說著俏皮話,兒子心頭沉甸甸的。

父子來到了麥地,麥穗的清香令人神清氣爽。父親告訴兒子自己的經歷,爺爺卧病、奶奶雙目失明,父親一人帶大了兩個姑姑,16歲上大東溝背煤,差點埋在裡面……

兒子鼻子酸溜溜的。

高考結束,兒子榜上有名。父親與母親低聲商議:「大騾子緩緩再買,明山上大學第一次出遠門,錢要帶夠。」兒子知道家境艱難,倍加珍惜大學之行。

錄取通知書下來了,是一所師範大學,兒子悶悶不樂。父親罵道:「渾小子別心高!當老師有啥不好,說不定咱們村子會多出幾個大學生。」

兒子的心被說活了。

終於要離開家,村裡上上下下都來送。去火車站的拖拉機突突地響著,3年來,少年第一次流淚了。

父愛如山,童年如夢。讀罷《走出麥地》,我想起我的父親,猛然發覺許久沒和他通話了。日益年邁的父親每天忙工作、忙家庭,我不經常與他通話,但父親卻一直在我心底最深處。想來對於父親,兒子亦在心底吧!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18日第1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章太炎全集》20卷出齊
《中國詩詞大會》同名圖書出版
「中孟文學對話」在京舉行
語文教師應當讀點「磨腦子」的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