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乱真正的导火线是754年的南诏国之战-唐玄宗负罪历史的

安史之乱真正的导火线是754年的南诏国之战-唐玄宗负罪历史的

上一次张麻子聊到,(749年)石堡城之战,唐玄宗损陇右朔方4镇精锐5万人;(751年),怛罗斯之战-损安西都护府精锐2万人,而750年开始最悲催的连续4年--南诏之战,才是大唐安史之乱祸的起点;

美丽的南诏风光

奸佞起而害忠良

南诏,风景美丽(蒙舍诏原属东汉汉益州管辖,位于云南巍山,诏就是首领的意思,因为周边共有6个部落,合称六诏,因蒙舍位置最南,也称南诏),从653年开始就是大唐属国,且属于是死忠的唐粉,并统一其他5诏,是吐蕃的劲敌; 而香花夫人事件则发生于748年,当时新继位的首领阁逻凤,因还未得到中央的册封,仅恭敬的以“巍州刺史身份,去拜见当时的云南太守张虔陀,旧唐书是这么记载的: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七年,归义卒,诏立子阁罗凤袭云南王。无何,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为云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谋,虔陀矫诈,待之不以礼。旧事,南诏常与其妻子谒见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征求,阁罗凤多不应,虔陀遣人骂辱之,仍密奏其罪恶。阁罗凤忿怨,因发兵反攻,围虔陀,杀之,时天宝九年也。

云南太守张虔陀多次索贿,未成便派人辱骂“阁罗凤”,另外秘密的向上级鲜于仲通打小报告,欲置之于死地,最夸张的是乘着阁罗凤携夫人来访之际,竟偷睡了阁罗凤的夫人(南诏香花夫人,乃是南疆首屈一指的大美人,以美艳闻名各部),这种羞辱无论于公于私,对阁罗凤而言,都到了无法忍受的程度;

阁罗凤多次写信举报,没有下文,于是派人到四川告状,但依然不公正处理,他心想当地举报不成干脆跨省上访吧,于是秘派部将“杨罗颠“”为专使,远赴京城长安找司法部门,控诉张虔陀的罪行。案子到了唐玄宗这里,但他对此事完全不予理会;阁罗凤闻讯,愤慨道:“九重天子难承咫尺之颜,万里忠臣岂受奸邪之害”!

于是南诏秋天起兵攻城,冬天攻陷整个姚州三十余个县,张虔陀战败,怕被俘,于是饮鸩自杀了!南诏此时并不想造反,只是制造了群体事件,明显是要引起领导重视,希望中央有专人下来巡查,结果没有等到巡视组,等来的是“剑南道”鲜于仲通的武装镇压!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七》:明年,仲通率兵出戎、巂州。阁罗凤遣使谢罪,仍与云南录事参军姜如芝俱来,请还其所虏掠,且言:"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当归命吐蕃,云南之地,非唐所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进兵逼大和城,为南诏所败。

750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带了8万军队来攻,阁罗凤派人来谢罪,;其不仅要求“自新”,态度也还算好,找了当时在场知情人(云南录事参军-姜如芝)为其作证;并主动退出了姚州,请求归还掳掠的财物!

如果把这次事件定位在私人恩怨上,是给大唐台阶下了;但他同时也留了一手自保,向鲜于仲通讲清楚了云南,大唐,吐蕃的厉害关系!他的逻辑清晰,如果唐军一定要进攻,南诏从此就投降吐蕃;但鲜于仲通没有同意,”不许讲和,唯言屠戮”;

8万唐军兵分三路,一路由鲜于仲通,一路由大将军李晖,另一路由安南都督王知进率领,进军南诏。

唐军行至白崖时,阁罗凤再遣使者请和,鲜于仲通不仅不见,还囚禁了南诏的使臣。

南诏太和城下大战一触即发。

南诏东临洱海,西依苍山建太和城。从战略地势上看,洱海茫茫,只能水路进攻,苍山海拔超过3000多米,终年积雪,要翻越苍山,需出奇制胜之能。

不过大唐当时确实有这样的牛人,他就是比高仙芝更早成功远征帕米尔高原勃律国的大将--王天运,

王天云率领剑南道唐军最精锐的1500步兵,西越苍山担任奇袭任务,但由于鲜于仲通指挥失误,王天运孤军到达回合地点,其他三路兵马却没能准时集结,只能于敌后重围中奋战,寡不敌众,力战而亡,其他三路陆续到达后,也被阁罗凤逐一击败,唐军一共损失6万人,鲜于仲通的部队更是全军覆没,仅自己跑出来:战后南诏担心唐军报复,正式投靠吐蕃,获赠“”赞普钟南国大诏”金印一枚,并赐为兄弟之国;

《新唐书本纪第五》四月壬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及云南蛮战于西洱河,大败绩,大将王天运死之,陷云南都护府。

唐兵四路皆大败,死者六万人,大将王天运战殁,鲜于仲通仅以身免。

南诏占领云南都护府,并自立年号称帝,并投靠吐蕃,对抗大唐;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南诏被逼反了,杨国忠以宰相身份在李隆基面前为死党鲜于仲通谎奏捷报;

唐玄宗还亲自为鲜于仲通设宴庆功,攫升他为长安“京兆尹”,高适等马屁精还写诗歌颂!

这真是“西洱全军败没时,捷音犹自报京师。归来设宴甘泉殿,高适分明为赋诗。”

实在觉得这个皇帝当时是脑坏了;

751年唐玄宗派兵再置姚州,以贾颧为都督,发兵三万攻南诏,南诏兵大破姚州,贾灌被擒,唐军三万败溃。

由于自武则天开始,中原子弟恶战厌兵,均不爱从军,因此到了 唐玄宗天宝初年,唐朝基本已经废除了府兵制;中原承平日久,男丁不习武艺,都非常害怕打仗;但此时剑南道的云南已经无边防军可调了,杨国忠就建议李隆基,从中原的陕西、河南、河北强制征兵7万,调发云南前线!

诗人杜甫亲历此时,写下了《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这些新兵既不熟悉战术,更加不服当地水土,到了云南,已经士气低落,未战先乱了!

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派剑南留后李宓、广府节度何履光,中使萨道悬逊分三路大军,集结中原新兵7万,再征南诏;其中李宓为剑南道宿将,也是此战最受瞩目的大将,他行前叹道:“南诏受圣朝册封,称臣纳贡,不违不悖,岂有风云突变之理?虽不愿参战,但终于还是出征,与南诏战于洱海,激战正酣,就在此时,吐蕃履约,派出大批援军准时赶到;两面夹击之下,唐军三路溃败,李宓在船上指挥,见唐军被屠杀,回天无力,于是沉江自尽,全军随之覆没。

君不正而朝纲乱

战争结束后,阁罗凤说:“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下令收唐军将土尸骸筑“京观”祭而葬之,“以存旧恩”,筑了“大唐天宝阵亡战士冢”并岁时祝祭。

感念李宓枉死,南诏另于苍山斜阳峰麓修建“唐李公之庙”,即习称的“将军庙”,祭祀唐军阵亡主帅李宓;

阁罗凤还请唐泸州县令 郑回 著文,在太和王都立大碑,刻石记述“叛唐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委,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爵,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

这就是著名的”德化碑“,一语道破了唐玄宗 为君不正的真面目;

而汉人著史的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推诿到李林甫和杨国忠头上去了;南诏之战使得十多万良家子弟魂断云南,数十万个家庭遭遇破败,中原防御力近乎虚脱,更把能征善战的 阁罗凤,推送给吐蕃敌军阵营。

德化碑

回顾对南诏三战,前后损失15万,此时从军力上看:此时的大唐十个兵镇,仅有安禄山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实力尚存;

安西,朔方,剑南等都护府,虽还有“高仙芝,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一流猛将,但数十年培养出来能与胡儿野战争锋的汉军锐卒已消耗殆尽,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补充;

从政治上看,皇帝已经不能公正的处理内部纠纷了,为强攻石堡城,王忠嗣无罪被贬,君王不爱惜中原子弟兵的性命,且有放纵手下欺凌下属藩国!现在连100年来都忠于大唐的南诏下狠手,这最后不仅彻底逼反南诏,也引发其他边疆属国的不满!

结论:

安史之乱的祸根乱源-绝不是哪位爱吃荔枝的美女杨玉环!正是李隆基这个混蛋本人!而导火线真是南诏之战,仅仅一年后,安禄山率三镇精兵反叛,大唐自此衰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乱 的精彩文章:

中华文明在中亚的溃败:大唐帝国是如何失去西域的?
话说唐朝安史之乱时期,郭子仪设郭大店招纳四方豪杰!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与杨贵妃和安禄山私通有什么关系?
中唐第一名将,他若不死,安史之乱就不会爆发!
大臣被宰相擅自贬官,皇帝大怒:两人互换官职!大臣成为一代名相

TAG:安史之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