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古代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為什麼古代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自清·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

舊道德規範認為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

當然也可以這樣理解這句話:一副對聯,上聯為男子有德便是才,下聯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子和女子是不同的屬性。男子是陽性,就像天一樣。女子呢,她是陰性的,就像地一樣。那麼陰性的、女子的、雌性的都有一個特性,是謙卑,是柔順,是生養萬物。

陰陽五行學說流行的古代,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和對立統一來。於是女性很不幸的成立男性的附屬品。尤其是明清兩朝,女子地位降低到極點,只能作為丈夫的附屬品存在。所謂三從四德就是這樣:"三從"指幼從父、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工。

作為男人的附屬品,如果有才就意味著夫綱不振,就意味著無德。反之,如果無才,不會傷害到直男癌晚期患者的最後一絲歡愉,那麼就是有婦德守婦道的好妻子,不會被休掉。

到了晚清,列強侵華,封建士大夫無力抵抗,很愉快得把這個黑鍋甩給了婦女。不要求自己自立自強,反而要求女子守節自盡。更有甚者,要求婦女起來反抗侵略者,所謂馮婉貞、賽金花等等成立婦女模範。

到民國,處理夫妻關係的高手胡適終於說出了新三從四德:「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新四得: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捨得。」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不是男子漢大丈夫奴役女子的口號,是直男癌患者的遺言。像胡適這樣的偉丈夫,才是有才女子的好歸宿,才是有德男子的好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