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廷黻:林則徐為什麼成了近代偉人?無非運氣二字

蔣廷黻:林則徐為什麼成了近代偉人?無非運氣二字

博爾濟吉特·琦善(1786-1854)接替林則徐(1785-1850),任兩廣總督,率師與英軍作戰,戰敗,簽訂《穿鼻條約》,擅自割讓香港,不僅當時惹來一片罵聲,輕則「媚外」,重則「賣國」,亦因此革職拿問,差點掉了腦袋,且禍延身後,迄今在中國歷史教科書里沒有好名聲。

然而早在民國二十年,蔣廷黻先生撰《琦善與鴉片戰爭》,已經用確鑿的證據和縝密的邏輯為他辯污,說他是「中國近九十年大變局中的第一任外交總長」,「審察中外強弱的形勢和權衡利害的輕重,遠在時人之上」。所謂「時人」,尤其包括了正面典型林則徐。

林則徐所以有長盛不衰的聲名,據蔣先生的分析,無非運氣二字。 倘在虎門銷煙之後,朝廷不撤則徐,仍然讓他在南疆獨當英國人,則「林不去,則必戰,戰則必敗,敗則他的聲名或將與(葉)名琛相等」。

按,葉名琛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的兩廣總督,以「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著名,終被英國人綁去印度,死於加爾各答,為天下後世笑。以此,蔣先生說:「林文忠(則徐)的被罷是他的終身大幸事」。

可又話鋒一轉,說這卻是「中國國運的大不幸」;因為則徐不僅在後世,即在當時,也已成為能抗外侮的象徵人物,寄託了精英階層對「雖遠必誅」的想像,「他們說中國所以敗全由宣宗罷免林則徐而用琦善,他們以為林是百戰百勝的主帥,英人畏之,故必去林而後始得逞其志」。

然而事實是則徐不在現場,琦善在現場,在廣東邊防被英軍輕鬆摧毀的現場,在炮口之下籤訂條約的現場。於是,中朝士大夫不調查,不研究,脫口而出,說,琦善這個狗漢奸,受英國人的賄賂,離間皇帝與林大人的關係,趕走忠臣,悍然賣國。謠言甚至傳到消息閉塞的內地,譬如當時還是民辦教師的左宗棠,並無「天線」,亦無確信,卻也道聽途說,在給師友的書信中明確指控琦善受了「島夷」的巨額賄賂。

今天我們都知道,當年不管是林則徐還是琦善,再怎麼努力,再怎麼不怕死不要錢,也絕對打不過英國人——或許「都」字用的不對,且置之。但蔣先生所謂「國運的大不幸」,思路又更上一層,他認為,「林敗,則中國會速和,速和,則損失可減少,是中國的維新或可提早二十年」。

蔣先生未來學而優則仕,成為著名的外交家,於此而言「或可提早二十年」,他的判斷自有他的道理,究竟是非如何,猶可商榷。只是,若如尊論,則不論在已經發生的歷史,還是在可能發生的想像,琦善都討不了好,不做苟且偷生的漢奸,則是身死為天下笑的狗官。

當然,琦善之案,也是翻來翻去,並無定準。 他作為簽訂《南京條約》的中方代表,首倡「罷戰言和」,被《清史稿》斥為「媚敵」。入民國,蔣廷黻翻案,說他是「遠超時人」的外交家。外交以外,琦善的行政能力也是不凡,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魏秀梅曾撰兩篇論文,記敘琦善在山東河南與兩江地區的政績,證明他是「滿人中不可多得的幹練人才」。而當代學者茅海建再翻舊案,則又說他不過是無知庸吏,「並無精明可言」。

不過,不論琦善蓋棺到底能不能論定,林則徐因為鴉片戰爭而暴得大名,實在因為運氣太好,這個案似乎不用再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維京墓葬驚現女性骸骨!冷兵器時代到底有沒有女戰士?
會茅山術的孫叔叔請人殺了他老婆
錢乘旦‖文明的多樣性與現代化的未來

TAG: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