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一 瑠璃光觀風大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一 瑠璃光觀風大

壬四、瑠璃光觀風大。



能觀的智也是空假中三觀,所觀的境是風大。




古佛示觀


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恆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聲,開示菩薩本覺妙明,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





琉璃光它是一種青色的寶物。因為這個菩薩過去的福德跟智慧的招感,他身上經常放出青色的光明,猶如琉璃,內外明徹,就叫琉璃光。



他這時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回憶往昔的過程當中,如恆河沙劫的時間,有一尊佛出現於世,這尊佛名叫無量聲。為什麼叫無量聲呢?他因地的時候觀想風大而成就圓通的,所以叫無量聲。




這尊佛經常開示諸大菩薩跟弟子們,要好好的去觀察本覺妙明之理,本覺是我們眾生本俱的真如佛性(約體),妙明指的是他的相,妙指的是寂靜的意思。真如佛性的相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




蕅益大師說:本覺妙明是本無動轉,開顯如如不動之體。我們經常生命的變化當中,你要觀想在變化當中,有一個不變化的本覺妙明存在,而你的心就以這樣的一種不生不滅的本覺妙明,在這個地方安住,這是一種空觀的智慧。




再看假觀: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




世界是依報,眾生是正報。在本覺妙明的清凈本體當中,為什麼會有世界,會有眾生產生呢?只就是一種虛妄的無明之風所動轉。




我們一念的無明之風一吹,就產生了世界,產生了眾生,產生業果,就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一動以後就有塵埃出現了,這是假觀。




無量聲佛開示菩薩用空觀來照了本覺妙明,用假觀來照了所謂妄緣風力的因緣,而產生的九法界的世界眾生的差別。



這是講到古佛的開示。下面一段講到琉璃光法王子依教修行的情況。




觀破群動


我於爾時,觀界安立,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別。我時覺了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眾生,同一虛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內所有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啾啾亂鳴,於分寸中鼓發狂鬧。




前面是無量聲如來的開示,這以下是琉璃光法王子的修學過程。




我這時依教起觀,怎麼觀呢?




我們依教起觀,菩薩的空觀,一定要從假入空,你一定要有個假相才能夠入空的。




他的假相有四種假相:界、世、身、心四種假相。第一個他看到整個界(界指的是空間),整個十方界的空間,十法界的眾生還有諸佛,都有他安立的空間,這個空間是怎麼回事呢?如何安立呢?哦!原來是有風大的執持,才有界的安立。




觀世動時,為什麼時間會遷流呢?為什麼就有過去、現在、未來,有昨天、今天、明天的差別呢?因為有風力的動轉,因為我們心在動,就會產生時間的流動,無明風動就產生世界的流動。觀身動止,我們的身體怎麼會有行住坐卧這樣的流動?也是因為風力的吹動,乃至於我們這一念心也是剎那剎那的生住異滅,這個也是一種無明的風所推動。所觀的境雖然有界世身心的四種差別,但是它的一個動態的因緣,只就是一念無明的妄動所產生的,所以從能動的因緣來說,是本無差別的。




他知道我們的身心世界是動態,界會動,世也會動(依報),身也會動,心也會動(正報)。身心世界的動只就是我們一念無明的妄動,而帶動了宇宙間的動態。




我當時在修觀的時候,我就慢慢慢慢的覺悟了知,這一切身心世界流動的狀態……它是怎麼回事呢?來無所從,去無所至,這句話是關鍵。


破妄相把相狀給破掉,就是觀察這個相狀,你從什麼地方來,你將往哪裡而去?





我們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相狀出現的時候就住在相狀,就完了!你住在相狀你就被它所轉,你要從相狀裡面跳出來,看看它的過去,看看它的未來,這個相狀是從什麼地方?它來的時候從什麼地方來,它去的時候又到哪裡去?乃至於整個十方世界的微塵(微塵指的是依報),還有這些正報的顛倒眾生,都是一種因緣和合的虛妄之相而已,因為它的體質都是畢竟空寂。




如是的類推,乃至整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眾生整個動態,就好像在一個容器當中儲存了種種的蚊蚋,蚊,蚊子;蚋,小蟲。蚊蚋在一個容器當中啾啾亂鳴,啾啾指的是小蟲叫的聲音。就是比喻我們眾生在一個小世界當中彼此間互相的爭奪名利,產生種種的爭執,就在一個小世界當中,鼓發狂鬧,起惑造業受果,輾轉的相續下去。



琉璃光法王子,他的觀想是觀想動,他看到世界在變化,我們的身心世界也在變化,你看我們昨天跟今天就不太一樣,我們今天跟明天也不太一樣。那這個變化是從什麼地方而來,為什麼會變化呢?




他就觀進去,最後的結論: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只就是一個因緣的假相,從這個地方悟入我空法空。




這個地方的動,值得我們說明一下:




他說一個小器中的蚊蚋啾啾亂鳴。從假觀的角度來說,我們凡夫的動還是有二種差別,有一種動它是有一定的軌則的,它是往善的地方動,有一種動是沒有章法的,比方說:你看那些科學家他做實驗,他發覺動物在飛行的時候,有些動物在飛行是有章法的,牠的動態是有章法的,有些動物牠的飛行是沒有章法的。他就拿一個玻璃瓶,把它的平底朝光明的地方,把開口朝黑暗的地方,裡面放了二個瓶子,一個瓶子是裝蜜蜂,一個瓶子是裝蒼蠅。蜜蜂牠飛行的動態是完全往光明面走,牠不往黑暗走,因為蜜蜂牠生來是一個有組織,牠們整個釀蜜是一個組織的團隊,所以牠們在飛行的時候,一定是往光明的地方飛過去。那麼瓶底的地方朝光明,最後這個蜜蜂全部都死掉了,因為牠飛不出去,因為那瓶口的地方是朝暗。但是蒼蠅不一樣,蒼蠅的飛行是沒有章法,我們說無頭蒼蠅到處亂竄,這個地方不行牠就往那個地方,這個地方不行又往這個地方,誒!七弄八弄,所有蒼蠅全部飛出來,蒼蠅的飛行是沒有章法的。




所以這個動,從它的假相來說,有些因緣的動它是有一定的章法在動,有些的動是沒有章法的動。但是這種動都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至,都是眾生心在動,一念無明的心在動,就產生種種的動態。




琉璃光法王子在觀察宇宙人生的動態以後,他就得到這樣的結論。




頓證徹悟


逢佛未幾,得無生忍,爾時心開,乃見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發光,洞徹無礙。





證悟的功德。前面講他因地的功德,這個地方講他果地的功德。




逢佛未幾,佛指的是前面教他修學風大的無量聲佛,他在無量聲佛的座下修學一段時間以後就證得無生法忍,觀察一切法本自無生,只就是一個相妄性真的道理。從無生當中他就心開,破除心中無明,開顯自性的本覺妙明,最後往生到東方不動佛國,為法王子,將來必定繼承佛位,乃至於輾轉的侍奉十方諸佛。因為他整個福德智慧的招感,他的身心世界放出青色的光明,而且內外洞徹沒有障礙。




這就是他得到琉璃光這個名號的由來。




結答圓通


佛問圓通,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斯為第一。





佛陀問我圓通法門,我主要是觀察風力無依,風是他的所觀境,無依是他所得到的一個覺悟的真理。他是從風的動態,最後看到它的體性是沒有實體的。無依的意思是說,這風大的流動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的。它只就是眾生一念無明的妄動,而產生的假相。




從風的相狀而悟入到真如的體性,成就了本覺之菩提真心,成就了大乘的真如三昧,相合於十方諸佛所傳的微妙的心體(前面說的本覺妙明),斯為第一。




風大的動態,其實小乘佛法是很喜歡觀動態,小乘的觀法最根本的就是無常觀,他就是觀察生命是變化的。你看他的昨天跟今天不一樣,今天跟昨天不一樣,他就是觀察這生滅是不斷的遷流的。但是小乘的觀察他是從變化當中,他悟到了達妄本空,他知道這五蘊身心是動態的,這色身是生老病死,內心是生住異滅,從變化當中他證得我空的真如,他就大事已辦了。小乘佛法只有對生命的否定,沒有肯定,他沒有知真本有。




諸位在這一段你可以看看蕅益大師的註解:




蕅益大師說,大乘佛法的動,他是雙向思考,他是觀察非動而動,動即非動。




大乘佛法在觀事情是雙向的,他是性相同時觀察,從它的假相來說,它是非動而動,你不能忽略十法界的動態,你看阿彌陀佛也在動,觀世音菩薩也在動,我們眾生也在動啊,但這個動是不一樣的,這個是循業發現。佛菩薩是往菩提心的方向動,往六波羅蜜的方向動,我們凡夫是往惑業苦的方向動。所以你也不能否定假相的動,所以非動而動,這是觀它的假相;但動即非動,在動當中有一個不動的東西,清凈本然,周遍法界,我空法空的真如,這就是空觀的智慧。




我希望我們今天修大乘法,你要訓練自己雙向思考,要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非動而動,動即非動,這就比較合乎中道。




這是講到琉璃光觀察風大而悟到中道的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和尚 的精彩文章:

「佛教一元功德箱」將於地藏菩薩聖誕日舉行放生活動
龍樹菩薩點石成金
真正的修行從這個時刻開始!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 月光觀水大
「都是我的錯」背後的大智慧

TAG:小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