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忽而今夏》李崢:匠人裁衣追求極致化的「精而美」

《忽而今夏》李崢:匠人裁衣追求極致化的「精而美」

Yes娛樂9月18日綜合報    「我愛過的男孩,擁有世界上最英俊的側臉。」

  提及明前雨後的暢銷小說《忽而今夏》,曾有多少人將這句動人的情話定格在心中。如今這部作品即將被改編成真人劇搬上熒幕。作為完美世界影視旗下李崢工作室的第一部影視作品,《忽而今夏》的改編更像是一壇醞釀多時的「美酒」。用李崢自己的話來說,「時刻抱著匠人裁衣的心態,追求極致化的精而美。我們希望用電影的質感去還原一個很真誠的青春故事。」

「寫實主義青春」是李崢對《忽而今夏》這部作品的定位,「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劇本創作要貼近現實,演員選擇要體現演技為先。」在李崢看來,「互動」是影視創作、甚至一切以內容和傳播為導向的行業的關鍵;而站在內容與觀眾中間架起橋樑的,一定是真情實感的創作態度和演員塑造的魅力人物,因此以《忽而今夏》為開端,李崢工作室接下來創作的作品,都將圍繞這個準則展開。

  與以往的青春片不同,《忽而今夏》的投資體量非常大。在製作班底的搭建上,既有電影級團隊規格,也兼顧著電視劇操作經驗。無論是導演呂贏,還是這部作品的剪輯和攝影執導,都擁有電影和電視劇的雙重工作經驗,藝術履歷包含了《最好的我們》、《七月與安生》、《妖貓傳》等。他們在保證作品質感的同時,兼顧了拍攝進度。此外,《忽而今夏》還擁有全長近30分鐘的原創二次元動畫,這在國內青春劇集的整個發展歷程中都是史無前例的。

《忽而今夏》總製片人李崢:

  劇本創作要貼近現實,演員選擇要以演技為先

  據了解,《忽而今夏》講述了章遠(白宇 飾)和何洛(卜冠今 飾)跨越十年的青春時光歷經千山萬水不忘初心的純愛故事。小說《忽而今夏》原著已經再版三次,在豆瓣評分高達9.0分,累計書評超過3000條,是為數不多的高評分青春題材IP。而此次真人劇版將首次深觸「異地戀」題材,細緻渲染何洛與章遠從分隔兩個班級到兩個城市再到兩個國家十年間所有溫暖的瞬間和治癒的細節。

  提到《忽而今夏》的影視化契機,李崢笑稱,「這恐怕要追溯到完美世界影視對青春正能量的情懷。」他認為,青春期的年輕人是最無畏的,而這個年齡階段的人也更加純粹,彰顯了很大的活力,抱著還原「青春」的心態,《忽而今夏》的改編有了一個苗頭。另外,完美內部對於IP的甄選有專門的文學部,並擁有完善的文學審核體系,經過層層篩選,《忽而今夏》才被確定為李崢工作室的「處女作」。

總製片人:李崢

  《忽而今夏》作為一個非常成熟的IP,不僅擁有儲備了近十年的觀眾群,更被很多女性讀者列為中學和大學時代必讀作品之一。

  「我們去研究過,像這種厚度的小說國內已經所剩無幾了。」《忽而今夏》製片人吳志非坦言,觀察整個電視劇市場,青春校園題材的作品每年都會有一、兩部非常成功,而自己作為一個影視製作新人,在題材選擇上也會更傾向於安全係數高一點的作品,「因為我覺得還是要把事情做紮實,寧可稍微小一點,但是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好」,吳志非如是說。

  關於「好」標準是什麽?李崢在接受採訪時曾反覆提到「互動」的概念。他認為,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首先要「寫實」,要具備與觀眾生成共鳴的基因,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在彼此之間生成互動,而這種互動的表現形式則可能是具備了一定的「話題性」,「因為只有大部分人都在談論,你的作品才有可能成為『現象級』。」

  而在導演呂贏看來,「寫實」就意味著這類故事在每個人生命中都有可能發生,像《忽而今夏》這樣的作品,更多的時候是充當一座連接著觀眾現實和回憶的橋樑,透過演員的眼睛,把觀眾送回到那個讓自己百轉千回的青春時代,再來重新度過一次青春歲月。

導演:呂贏

  作為一部擁有龐大原著粉絲群的作品,《忽而今夏》的影視化改編一直都是在巨大的壓力下進行的。但吳志非面對這樣的問題也並不糾結,他認為一個故事的傳播介質從「文本」變化成「影像」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歷一部分「取捨」。「但這樣的犧牲也是值得的」,用吳志非自己的話來說,「只要觀眾能在你的作品中生成當初看原著時的共鳴,那就足夠了。」而達成這種共鳴的唯一途徑,就是盡最大的誠意去製作每一處細節。

  為了讓更多年輕觀眾接受並喜歡《忽而今夏》,吳志非團隊在保留原著故事內核的基礎上,調整了時代背景,將女主由一個100%的學霸,變成了學渣逆襲,更加接地氣。同時,還特別為故事加入了一段「幻想」情節,讓主人公進入到一個架空的二次元的漫畫世界裡,每一幀每一秒都在爭取極致。

製片人:吳志非

  吳志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當初就是為了要兼顧年輕觀眾,才想到要在劇集中加入一些二次元的元素。「既然選擇這樣的形式,我覺得我們就要用創新的形式和手法進行表達,我們不希望渲染出來的效果是粗糙、劣質的,我們要做就紮實的。」吳志非笑稱,這部分內容的製作成本佔比相當高,這也成為了《忽而今夏》最與眾不同的亮點。

李崢:從互聯網人到影視劇製作人,

  「媒體人」的身份並沒有發生改變

  從互聯網人到影視劇製作人,李崢的轉型跨度不可謂不大。十年之前,他曾是百度的新聞發言人,後來加盟完美世界遊戲負責品牌和公關,2010年底到了完美世界影視。李崢告訴娛小獸,雖然自己工作室成立得比較晚,但影視創作的基因卻已經根植了8年。最初結緣影視的他主持和參與了電影《鋼的琴》和《失戀33天》的營銷工作。在前輩面前,他始終抱著學生心態。採訪過程中提及,也總是畢恭畢敬得尊稱他們為「藝術家」。

  但面對互聯網對影視行業帶來的變化,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李崢看來,公關、媒體人、影視製作人本質上都是「媒體人」。他認為,無論內容、營銷、公關還是傳播,都無法避免「互聯網化」,這樣的背景下它們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甚至被打通。「無論是電視劇還是綜藝,大家其實都殊途同歸,都是在共同做一個很好的內容,再把這個好內容傳遞給大家,所以我覺得本質是『媒體人』的身份並沒有發生改變」,李崢如是說。

  提到工作室未來的規劃,李崢一再強調「精而美」的概念。我們的作品就是希望每一幀每一秒都能夠禁得起推敲。」除了先前的互聯網從業優勢,「真誠寫實」便是李崢和他的工作室最大的優勢。「我們特別期待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能夠講出一個最真摯的故事。一個讓你看完之後,真正有感動的,而且有共鳴的一個故事,這真的就是我們想的。」

  《忽而今夏》也一直遵循這個準則,不同於「狗血劇」的造夢路線,一直以「寫實主義青春」自居。「因為夢總有醒的那一天」,在李崢看來,業內現象級的好片子都有別於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像《奮鬥》、《北京愛情故事》這樣的作品,它都是真的和觀眾有共鳴,用真情實感讓人去思考過去,展望未來。」

  至於工作室的定位,李崢則表示,「現在還不到符號化的時候,但『寫實主義青春』一定是當前的發力點。接下來還將與嘉行合作推出描寫後青春期的電視劇《趁我們還年輕》。該劇正在拍攝中,也是工作室醞釀了兩年多的作品,風格鎖定寫實青春。」

  不好高騖遠,紮實走好每一步,在國內影視市場日益浮躁的今天,李崢和他追求的「精而美」的工作室,未來可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es娛樂現場 的精彩文章:

鄭合惠子生日會驚喜送不停 神秘嘉賓空降現場溫馨感人
名人賽腳傷還未痊癒 蔣勁夫左腿綁帶在街道散步
Yes台北現場〉李榮浩順利攻蛋開慶功宴 表示與楊丞琳還沒有結婚計畫
Yes北京現場〉鄭合惠子與粉絲過生日 彈琴唱歌跳舞樣樣來
Yes台北現場〉海倫清桃提早過生日 粉絲忙著吃超尷尬

TAG:Yes娛樂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