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猩球崛起3》,可惜了,那500多萬根猩猩毛

《猩球崛起3》,可惜了,那500多萬根猩猩毛

技術大踏步地進步,故事大踏步地退步。

這是《猩球崛起3》給我的總體印象。其實這個結果早在我意料之中,之所以明知山有虎仍向虎山行,完全是出於對《猩球崛起1》的尊重。

記得2011年,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是一隻沉睡中的猛獸,我和我家大人還是一對兒困在音樂圈中的野獸。為了和大人玩兒點情調順便學習一下大師們的配樂技巧,那時的我們每逢周二都會去影院看一場電影(周二半價,哈哈)。秋後的某一天,影院的海報突然畫上了一隻黑猩猩。我立馬亢奮起來!我一向對猴子猩猩之類的電影十分鐘意,因為我屬猴兒,還被猴兒咬過,血液里多少流淌著些猴兒血,加上當年在錄像廳看過68版《人猿星球》,深入骨髓。這部《人猿星球》的前傳豈敢錯過?於是我未經大人許可,買了兩張猴兒票,它就是:

《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從影院出來,我振奮不已,走路都像主角凱撒了,大人趕緊制止我,我卻破天荒地對她大吼了一聲:

「No!」

就像凱撒一樣!

大人看出我猴性發作,勸我回家,我貼著她的耳朵,深邃磁性地說了一句:

「Caesar is home.」

這不能怨我,我入戲了。《猩球崛起》真的很棒,故事緊湊,格局不大但升騰跌宕,各個情節點力道十足,緊緊揪住了觀眾的心,讓我們步步緊隨,跟著凱撒成長、爆發,直至他攀上頂峰!

人物的塑造同樣相當紮實。凱撒的每一次成長都直指人心。少年凱撒為了保護主人咬下鄰居的手指後躲進主人懷裡,那種憤怒又恐懼的年少特徵刻畫得淋漓盡致;

當凱撒在動物收容所當著全體猩猩的面,向兇殘的飼養員發出那聲「No!」的吶喊時,我們看到了一個經受殘酷的成人禮之後脫胎換骨的凱撒;

影片結尾,凱撒的養父詹姆斯·弗蘭克勸凱撒回家,凱撒回答:「Caesar is home.」。沉穩、深邃的表情告訴我們,久經磨礪的凱撒已經成長為一名領袖。

而這一切均與情節無縫銜接,使故事動力十足,振奮人心。

影片的音樂同樣精彩。作曲家帕特里克·杜爾(Patrick Doyle)不求威廉姆斯的張揚,不耍漢斯季默的花哨,他始終保持著隱忍,音樂的分量和情緒濃度恰如其分,不張揚、不搶戲,甚至讓你不會留意音樂的存在,因為它已經完全融入情節之中。這才是電影配樂的最佳境界,正所謂大音希聲。然而該出手時他也決不手軟,從凱撒爆發那一刻起,音樂聲聲到肉,力道十足!或許,正是帕特里克·杜爾不張揚、沉穩的性格成就了他。我始終覺得,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音樂能走多高,以及多遠。

總之,這部人猿星球前傳的開篇之作真的很贊。記得看完《猩球崛起1》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仍然情不自禁地遐想:接下來的第二部會如何發展?如何邁向68年的《人猿星球》?

想想就傷腎!

然而,2014年,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那年,《猩球崛起:黎明之戰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上映。

我家大人一跺腳,沒等周二便奔向影院。電影散場,大人怨恨地望向售票廳,我連忙勸大人:

「算了算了,退票是不現實了,我陪你逛逛商場散散心吧。」

為此,我損失慘重。

言歸正傳。

這部導演換了、作曲換了、編劇也注入了新鮮血液的《猩球崛起2》較第一部跌下了一個大台階。故事情境毫無生氣,病毒吞噬人類,世界步入末日,多麼老套的設定。大情節也是如此,人類為了「電」不得不闖入猩猩世界,凱撒為了大局協助人類,不料引起內訌,最終三敗俱傷。完全丟了《猩球崛起1》的高度。主題更是讓我一頭霧水,《猩球崛起1》精彩地詮釋了「崛起」。而《猩球崛起2》的主題:「黎明」 何在?曙光何在?我只看到了生靈塗炭,和即將到來的人類大軍。音樂呢,雖然這位作曲家的名氣比杜爾大,但活兒卻比杜爾差,走腎不走心。《猩球崛起1》凱撒通過對人類的抗爭贏得了猩球的崛起,而到了《猩球崛起2》,人類被自己發明的病毒坑死,猩猩們只需坐享其成,毋需崛起,沒了矛盾,只好搞出一個內訌來撐起整個影片。別跟我炫耀它多麼真實地映照了咱人類的人性。《猩球崛起》的主要任務是給我們痛痛快快地講講猩球是怎麼崛起的,而不是坐下來咱聊聊人性。

我一直在想,如果第二部緊接第一部的結尾,凱撒他們到了叢林,一方面要克服大自然的天敵建立自己的領地,一方面還要對抗人類的追殺。而人類這邊不僅要解決這群變異的猩猩,還要面對病毒的擴張。最終猩猩擊退了人類的進攻,猩球初見雛形。這樣的大情節設定會不會好一些呢?會不會更好地體現「黎明」這個主題?

不過,《猩球崛起2》故事還算完整,仍屬合格產品。而今日的這部《猩球崛起:終極之戰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害得我足足陪大人逛了一天商場。

首先還是要吐槽一下假3D,明年咱們的315可不可以打一打假3D?可能只是妄想,還是說電影吧,由於只看了一遍,簡單從幾個方面聊聊吧。

1,主題

讓我們從片名中感受一下影片的主題:

「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大概意思是為人猿星球而戰!

聽上去很燃,猩猩經歷第二部的內訌之後終於要團結一心與人類大幹一場了!可是,我要遺憾地通知大家,千萬不要被海報里人猿大戰的恢宏場面欺騙,本片講的不是猩猩與人類的戰爭,而是猩猩在人類的內訌之戰中僥倖漁利。沒有宏偉藍圖,沒有天降使命,沒有戰前謀劃,沒有英勇殺敵,更沒有最後一分鐘營救。有的只是一路走,一路找,被逮住,不服氣,沒轍啊,等著吧,終於,人類內訌,還等啥,快跑吧,跑不掉,雪崩來,躥上樹,完勝人類!

你為什麼要取如此雄壯的片名?

2,故事情境

從前一部的結局來看,猩猩佔領了人類的城堡,人類軍隊正向他們開拔。按理說他們應該選擇將城堡作為新的棲息地,那裡有高牆鐵壁,有電,有舒適的環境,最關鍵還有軍火!只有這樣才能保全猿類抵抗人類,才符合邏輯,才是這群高智商猩猩正常的思維水平,也才能體現猩猩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崛起。可是這群高智商的猩猩毅然放棄了城堡,回歸叢林,重拾土著民族風,手拿標槍,赤身肉搏。不僅如此,他們甚至還從自建木屋的原始社會退化到了山頂洞人的狀態,住進了和孫悟空同款的水簾洞。這不是崛起,這是退化啊!

3,風格

說到水簾洞,乾脆說說本片的風格。一邊看電影,我腦海里一邊浮現別的電影場景。水簾洞那場戲讓我想起了《最後的莫西幹人》;凱撒一路尋找上校讓我聯想到很多西部片;凱撒被綁在木樁又讓我想起了《耶穌受難記》。我感覺這是一部拼貼電影,一部「攢的電影」,就像以前去中關村攢電腦一樣。

4,人物

本片人物同樣讓我困惑。我感覺我和凱撒變得陌生了,我不認識他了。或許這正是影片想要表達的人性。可是,人物迷失自己可以,別讓觀眾迷失行不?另外,新加入的兩位人物「諾娃」和「Bad ape」也略顯雞肋。

諾娃看似承擔著重要的戲劇功能,對凱撒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卻沒能達到非她不可的地步。而且,在一名頂天立地的英雄奄奄一息的悲壯時刻,你給他遞上一隻布娃娃,這樣的設置真的是最佳嗎?

Bad ape也較牽強。很明顯他是本片的搞笑擔當,然而那幾處笑點的水準著實不敢恭維,也就是我國撲街喜劇的水平。依我看,這兩個人物的功能僅僅是讓凱撒在找上校的路上有點事兒干,要不然一下子就找到上校了,多沒勁是不是?所以也可以這麼說,凱撒和上校之間的距離,僅僅隔著一個孩子和一隻猩猩。

5,節奏

節奏拖沓、單調。自從凱撒踏上西部片之旅後,影片的節奏就像他騎的馬兒一樣,慢慢悠悠,把我悠得直打盹兒。幸虧有大人監督,這才沒睡過去。之後凱撒義氣用事單刀赴會,開啟了耶穌受難記的模式,情況仍未好轉。凱撒在搬石頭的工地眼看同胞遭受暴打而發出的那句怒吼「Leave him!」更是軟弱無力。相比《猩球崛起1》的那句「No!」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底下。只有當故事情節到位了,觀眾情緒到位了,你的語言才有力度。否則,你音量再大,照樣蒼白。

6,音樂

《猩球崛起3》的音樂和《猩球崛起2》一樣糟糕,片尾字幕一出,果然同出一人之手!作曲家為了自我表現搞出一些很齣戲的東西來。例如水簾洞,凱撒發現人類突襲的那段配樂瞬間讓我想到了梅西安的《異國之鳥》,在這個緊張、大敵當前的時刻,雖說鼓勵你擺脫常規套路,但搞出這麼幾句略帶詼諧的異域樂句,難道你是在幸災樂禍嗎?還有,《猩球崛起3》的開場和《猩球崛起1》類似,同樣是叢林,同樣是人類抓捕猩猩。《猩球崛起1》以祥和的基調慢慢接近叢林,沒有音樂,只有鳥語花香,畫面進入叢林,出現主觀偷窺鏡頭,淡淡的弦樂給了一點點心理提示,當偷窺者出現,音樂立刻停止,一片靜謐中,猩猩環視四周,讓人不禁屏住呼吸緊盯畫面,危機感瞬間就樹立起來了。而《猩球崛起3》,畫面還沒出,不協和長音便灌滿我的雙耳,明目張胆地向我們宣告:注意了啊,馬上要出大事兒了啊!然並卵,緊張無從談起,疲勞倒是真的。一通自我緊張之後,大兵們發現了猩猩,大兵駐足觀察。突然,隨著一聲琴弓拉鑔片的刺耳樂音,一隻猩猩的魔爪從大兵身後伸出來。請問,這不是咱祖國的作曲家們慣用的套路嗎?你們好歹是好萊塢,能不能稍微用點兒心?如果是這樣,我建議導演以後一定請我國的作曲老師為你幹活兒,他們不僅可以互相壓價讓你幾乎白撿一個作曲,而且他們還不受任何協會和版權的約束。

說到開場戲,我不得不說說緊跟其後的劇情,大屠殺。慢鏡頭中,猩猩相繼倒下,音樂也配合著奏響聖詠,悲壯、慘烈。導演啊,此刻我們觀眾才剛剛進場幾分鐘,屁股還沒坐熱,心神還沒從黃悶雞米飯中安定下來,這個時候我們觀眾需要的是刺激,刺激!把我們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拉進你構建的電影世界。你一上來就掀起如此濃烈的情感宣洩,我們真的很難入戲啊,不是我們不同情猩猩,情感紐帶畢竟需要一個過程。

好了,通常,除了損,我都會努力尋找一些影片的優點,因為再爛的電影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猩球崛起3》也不例外。有一處凱撒和Bad ape談話場景的攝影還算用心吧。那場戲,凱撒特寫鏡頭的光線接近於舞台光,讓置身於一片黑暗的凱撒顯得更加孤獨無助,加上極端的開放式構圖使得凱撒整個談話過程始終望著畫框之外,那片我們看不到的區域。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那無望的內心,對兒子生死的無望、對此行是否存在意義的無望、對曾經堅守的信念的無望,以及對整個猿族未來的無望。

另外,這樣的特寫鏡頭也突顯了凱撒和Bad ape的演技,尤其是當Bad ape說出那句「我也曾有過一個孩子」時,的確令人動容。當然,安迪·瑟金斯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優秀,希望奧斯卡早日增設動捕師的獎項,給予他們應有的榮譽。

提到安迪·瑟金斯就不得不提到本片的CG。很多宣傳本片的文章里都會提到幾個數據:五百多萬根毛髮、用了多少人、多少台電腦、多少運算時間。我覺得優秀的技術只有建立在優秀的故事之上才顯得出它的優秀。這就好比炸花生米,你說你用了幾百號人,純手工剝皮,挨個挑選,個個飽滿,大小統一,顏色一致,結果最後你給炸糊了,還有意義嗎?抱歉,我使用了本人最擅長的領域來打比方!

最後說一點,本片很多地方都在架設通向《人猿星球》的橋樑。比如猩猩放棄人類的城堡而選擇原始的生活環境,人類感染病毒導致喪失說話的能力。影片試圖讓我們看到《人猿星球》的影子,好順利地與其對接。但這個對接確實有些生硬,像強吻。其實沒有必要著急吻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嘛,急什麼呢?又沒人規定你拍三部續集就必須接上《人猿星球》,接著往下拍嘛,中國的票房還可以,你怕什麼?

猩球仍未崛起,同志還需努力!

-END-

子曰朔言 · 影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鬥迷 的精彩文章:

王健林索賠之路:500萬、1000萬、10個億 王思聰怒吼:犯萬達必誅
山海經異獸錄:饕餮——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賤神即將歸位,你準備好了嗎?

TAG:格鬥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