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服飾,明代漢服的特色

明朝服飾,明代漢服的特色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下,中國古代女子的美容,十分強調含蓄,重視內在修養,「濃纖得衷,修短合度」一直成為美容的典範。

明代雖然審美觀已較為寬泛,但中和、適度的美還是最受推崇。在體型上,「豐肉微骨」再次受到重視。

明代開始,扣子大量運用,材質有金屬、玉石等。有扣的對襟長衫,是明代婦女的常服。

明代漢服的中衣,還有一種類似今天的立領,由扣子扣住。

明代女子的妝容,一改唐代那種上翹羽毛狀的眉形,轉而推崇細長彎月狀的翠眉,化妝在精細上著眼,強調「面如凝脂,眼如點漆,眉黛煙青」。

明代女服的上衣,是三領窄袖,身長三尺有餘,露裙二、三寸。當時揚州流行一種新式樣:女衫長二尺八寸,袖子寬一尺二寸,外護袖鑲錦繡,冬季鑲貂狐皮。

下裳在明初,用色偏向淺淡,崇禎時期提倡白色裙,裙邊有一、二寸綉邊。明初裙寬為六幅,明末時,發展為八幅、十幅。

裙腰加褶,一直十分盛行,有細密褶紋,也有大褶紋。褶紋裝飾十分講究,有一種「彩條裙」,選各種顏色的綢緞,每條色緞上,綉出花鳥紋飾,帶邊鑲以金線,可成為獨立的條帶。將數條這樣的不同彩條,拼合在腰帶上,就成為彩條飄舞的裙子,名「鳳尾裙」。有的還將整塊緞料,用手工做成細褶紋,名「百褶裙」。還有一種二十四褶裙,名「玉裙」。

帔子,出現在南北朝,隋唐時得此名,宋代列入禮服。

明代帔子普遍流行,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兩頭下端連接,垂有金或玉的墜子,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名「霞帔」。

明代褙子的紋樣,與霞帔在品級差別上基本相同,只是八、九品命婦,用團花,不用纏枝花。

明代漢服的另一個特色,是襟上佩飾物,並且十分醒目,都是金、珠、玉等材料做成的各種飾物。其中垂掛在胸前的,叫「墜領」,系在前襟的,叫「七事」,走起路來有響聲的,叫「禁步」。這些佩飾,統稱「雜佩」。

明代不同階層的服裝面料,有嚴格的規定,但是從現存的明代書畫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女性服飾的華美。明代的貴婦多穿紅色大袖袍,一般婦女平日常穿短衫長裙,腰上系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

平常穿的圓領袍衫,則憑衣服長短和袖子大小,來區分身份,長、大者,為尊。

四方平定巾之前,還有一種六瓣,或八瓣布片縫合的小帽,很象剖成半邊的西瓜,名「六合一統帽」,也稱六合巾、「小帽」,多用六片羅帛拼成,相傳為明太祖所制。《棗林雜俎》:「清時小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來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即取「六合一統」之意,故名。取意安定和睦,天下歸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崇禎皇帝殺了他是自毀長城,導致明朝提前滅亡
沒有了魏忠賢的大明朝註定要滅亡
勵志美文: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
明朝貪官污吏數不勝數,為何還能存在300餘年,原因在這
明朝最強武器,堪比現代火箭炮,比歐洲早五百年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