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絲瓜賦 鐵朦朧

絲瓜賦 鐵朦朧

秋天,已經不是吃絲瓜的季節。我從小就愛吃絲瓜,在北京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每次去超市買菜時,都要買上幾節絲瓜。就如現在,我走向上市了無數茬的絲瓜冷櫃旁,將那保鮮膜包裹的絲瓜收入籃中。這時,我總不由地想起宋人趙梅隱《詠絲瓜》的詩句:"黃花褪束綠身長,白結絲包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捻,剛偎人面染脂香。"就是這小小絲瓜幾乎伴隨了我的童年,難已忘記那香味飄逸的絲瓜大餐,還有那童年時代的鐵路生活。

作為鐵路人的孩子,跟隨父母東奔西走,浪跡天涯確已是常事。每到新的鐵路工地,母親總會沿著工棚周圍斬草挖土,開闢出來一塊不小的菜地,種上時季的蔬菜。春天到來之際,母親就要在菜地周圍用樹桿或竹子紮上一圈蘺笆,蘺笆周圍搭上了架子。蘺笆、木架子腳下撒上了絲瓜種子,靜等那片綠色的菜園隨著春天的步伐生長起來。過了不久,蘺笆、木架子周圍就有一片片綠色的小葉子就悄悄地探出了頭,纖弱腰肢似乎一陣風就能把她吹走。在春風細雨下,她卻沿著蘺笆和架子一點點地攀爬,枝枝蔓蔓鋪展開來,把四周的蘺笆、架子爬得滿滿的,成了一道道綠色的屏障,讓人欣喜和興奮。忽然有一天,當你發現深綠欲滴的絲瓜藤葉間露出了一朵朵黃花,黃燦燦的花瓣綻放,盡顯雍容華貴的時候,你已經沉浸在含苞怒放的花葉間。她是這麼的優雅、從容、淡定,在微風的吹拂中搖曳顫動著美麗的身姿,彰顯著嬌美容顏的華麗與高貴。

宋朝詩人杜北山曾詩云:「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牆生。」紅瓦房檐,牆頭屋角,絲瓜莖蔓葳蕤著綠葉、錦簇著黃花爬滿。對於在工地上勞累了一天的叔叔阿姨們來說,吃完晚飯,迎著夕陽,披著滿身的霞光,三五成群,陸陸續續地來到這菜園之中。在木架子下聊聊家常、談談工地上今天發生的事,或者孩子如何教育等,成了大家工余飯後的聚集之地。

過了不長時間,朵朵黃花就變成了秀頎光潔的綠色小瓜,一陣風拂過,懸垂在瓜秧上的小瓜蕩漾著,百朵千朵的絲瓜花一齊綻放,猶如繁星一般。

為了方便大家,父親同幾個工友搬來了大石塊,用工具把石塊打磨的整整齊齊,有的打磨成了石凳、長條石椅、有的挖成了石桌放在了架子下。於是,在炎熱的夏天裡,這裡石凳、石椅上經常坐滿了人,幾個石桌上更是人圍成了里一圈,外一圈。有打牌的、下象棋的、抽煙的、打鬧的。當夏季是絲瓜成熟的季節,父親的工友們總會打著「平伙」的名義,我拿一瓶酒,他帶著一塊肉,你帶來花生米和別的好菜,每隔幾天就會在石桌上撮上一頓,自然,絲瓜就成了餐桌上的主角,三下兩下將皮一刨,用水一衝洗,很快就可以下鍋。有炒的、煮的、蒸的、烤的,五花八門。許多時候,石桌上更是擺滿了剛從家中探親回來的叔叔阿姨們帶回來的特產、瓜果。我們這些工地的孩子們經常是一擁而上,嘴上塞滿了,小手上還緊緊地抓著不放,那模樣經常讓在場的叔叔阿姨們哄堂大笑。

絲瓜很神奇。據說,絲瓜的汁液,號稱美人水,有保護皮膚、消除色斑、抗皺嫩膚的功效。工地上愛美的阿姨們於是將絲瓜切成小片,一片片地貼在自己的嘴上、額頭及臉龐,被大家親切地稱之為絲瓜面膜。在鐵路工地的醫務室里,當時就有一位從部隊轉業到鐵路工地的醫生,他經常把絲瓜入葯煎水,加上蜂蜜內服,給病人吃,聽說具有清熱、解毒、殺蟲、祛風之療效。《本草綱目拾遺》就記載了絲瓜水對「肺癰(即現代醫學的肺膿瘍)水」和神經痛等許多病症的特殊療效。佛祖釋迦牟尼就曾用絲瓜製成「天羅水」,為眾生治病,至今還為佛門沿用。「天羅水」也是絲瓜藤的汁液。霜降後,選粗絲瓜藤,近根處剪斷,插入瓶中,使其不斷瀝出水液,此清稠之水便是「天羅水」了。聽人說,南方寺廟的素食里,就有一道絲瓜湯餚,名曰「紫竹蓮池」,湯色雅凈素淡,滋味特別清鮮醇美,可惜一直沒有品嘗過,甚是遺憾。

其實,在我童年的那些日子裡,我同工地的孩子們經常盼著的是叔叔阿姨們回家探親,那樣我們就有好吃的東西了。至於頭頂上那嫩蔓如風情萬種的莖葉相依,藤蔓相繞,躥出了朵朵金燦燦的絲瓜黃花就根本入不了我們的法眼。今天想起來,才發覺當時夕陽透過絲瓜藤蔓,灑下斑駁細碎的光影,真的是其樂融融的溫馨記憶呵!

轉眼間,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也從鐵路學校畢業,跟隨父輩們的腳步加入築路大軍轉戰東西南北。2012年8月,根據組織的安排,我將前往地球的另一端,非洲大陸中鐵資源下屬的MKM礦業公司工作。臨行前,我精心挑選了國內的許多蔬菜種子。自然,作為我最愛的絲瓜種子我也沒有落下。早在未去非洲之前,就聽說在那剛果(金)的森林深處,有一個中國中鐵的銅礦,海外的中鐵人不僅建起了現代化的礦山,還開墾了300多畝的菜地。在那往後的三年里,我帶去的中國的絲瓜種子在剛果(金)的礦區里茁壯地生長。剛果(金)沒有春夏秋冬之說,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別。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裡,菜地里內外就飄滿絲瓜花這種獨特的香味,四溢的芳香浸過心底,讓你心曠神怡迷醉在其中。

在非洲的森林深處,工友們經常來到菜園子,找尋著那熟悉的綠色,沉浸在對國內親人強烈的思念當中。隨著絲瓜進入了結果的旺盛期,那一葉一瓜,一條條絲瓜垂掛在藤蔓上給人一種清淡雅緻的美。這時,我總是想齊白石的《絲瓜蜜蜂圖》,寥寥數筆,兩根黃花未脫的嫩嫩絲瓜便躍然紙上,洋溢著故鄉的韻致和秀美,回蕩著悠悠的鄉音韻味和濃濃思意。自接受了來非洲長期工作的任務,工友們就明白擺在大家面前的是什麼?是無時無刻都在經歷著聚少離多的痛苦歷程,一年、兩年、甚至是五六年,還要在非洲礦山現場呆多久,許多工友並不清楚。只有在食堂就餐時,擺在面前這一碗碗淡淡的絲瓜蛋湯,迷離的是一雙雙淚眼朦朧的霧茫。

季羨林老先生曾說,絲瓜像達摩老祖面壁參禪,具有博大思想內涵。我曾不以為然,現在回想其中,也確乎如斯。絲瓜,只要有充足的水份,就會不擇地形地努力生長,攀牆爬屋,上架攀緣,開花,結果。柔嫩的藤雖被墜得有些彎曲,但細長的須仍昂起頭拚命前探,毫不畏懼。就好比如一線工地的築路人一樣,始終無言地駐守和默默地奉獻。

絲瓜的情結是什麼?是那艱苦環境對人的勇氣和韌性的考驗,是築路人艱苦生活的忍耐力和超拔人格力量的錘打和鍛造,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和魄力,是對祖國最充分、最飽滿、最真摯的情感,不棄不離的誓約和忠誠。

寫與 2017年8月13日

作者簡介:張湘濤,筆名鐵朦朧,多年來愛好寫作與攝影,常自嘲「懷舊中獨語,希望中呢喃」,努力用筆頭方寸之地感悟人間酸甜苦辣,小鏡頭之大世界探索眼中最美萬千風情。

作家平台(微信公眾號:zjptzjpt )歡迎大家來稿,作品要求原創且未在其他微信公眾號發表過,題材內容不限,來稿請附200字內作者簡介、相片、微信號。

請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郵箱,來稿如採用,會郵件通知。

掃二維碼關注作家平台,更多美文等著你。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聯盟 的精彩文章:

蓮子的願望 周海華
比普通五星級酒店奢華的是…
行走雲台山 許道連
車行沙漠路 劉星
拼盡全力愛過之後

TAG:作家聯盟 |